山地校园建筑设计论文_童梦琳

山地校园建筑设计论文_童梦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10641

摘要:由于山地地形的特殊性,山地校园建筑在场地布局、建筑造型、景观设计等各方面有其特殊性。本文结合四川某中学的投标方案设计,对山地校园建筑的设计思路加以探讨。

关键词:山地;建筑;校园;规划

Design on mountain architecture of campus——taking the example of a middle school design in Sichuan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mountains,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environmental design also have their own particularities.This essay analyzes the design of a middle school in Sichuan in order to find some means on mountain architecture design.

Keywords mountain,architecture,school,planning

山地这一特殊地形地貌增加了校园建筑布局与设计的难度,却也为丰富校园空间,增加校园建筑特色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合理规划校园各区域的标高关系,将建筑与地形巧妙融合,达到消化场地高差,减少土方量,提供层次丰富的校园使用空间的目的。

1 山地校园设计手法

在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中,需结合场地标高特征,从校园规划到建筑单体、景观设计,灵活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

1.1 划分台地,分组布局

依据场地现有地形,将场地划分为不同标高的台地,通过楼梯坡道相连。将校园内的建筑依据不同的功能划分为体量适宜的单元,布置于不同标高的台地之上,通过连廊、院落等方式实现建筑间的联系,以适应环境尺度。

1.2 因山就势,自然融合

建筑本身也可有多种方式与地形相契合,例如契合自然地形,可设置错层的空间关系,不同标高楼层与室外相连形成多入口,在垂直方向上打造建筑空间的丰富性。又比如挖山覆土,融入地形。还可以通过架空、悬挑等设计方式,化解完整的建筑与错落地形之间的冲突。

1.3 坡地场所,活力之源

结合场地坡度设计不同的场所空间,触发师生不同的活动。顺应自然地形设置大台阶,可作为学生表演、聚会活动的场地。大小错落的平台,则引发自然发生对话关系,同时形成领域感,促进交流活动的发生。

2 项目概况

笔者曾参与投标四川某中学,其用地为典型的山地地貌,基地东南高,西北低。而北面的城市主路设计标高却又比现有地形低洼处高15米。在这样的用地条件下,合理利用现有标高,减少土方量成为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另一方面,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怎样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富有活力的校园空间,也是本次设计的重点之一。

3 总体构思

3.1 项目愿景

笔者认为,无论场地条件如何,校园设计的出发点是不变的。包括融入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即提倡启发互动,鼓励发现创新,故将最富活力的教育设施设置在校园核心区,提供自由多元的学习场所。生态校园的景观理念,即因山就势、化谷为河,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亮点。鼓励城市与校园协同发展,资源共享,提高校园的公共效益。

3.2 规划结构

在上述设计理念下,项目设计了纵横相交的一轴一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南北向的校园轴线,顺应地形拾级而上,形成礼仪性的空间序列。东西向利用地形的自然下凹形成湿地景观活动带,将校园东西拉结为一体。从城市道路至景观山体依次布置文化共享区、教学区、生活区,充分考虑城市噪音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又为城市共享校园文化设施提供了便利性。

4 校园设计对山地的应对

4.1 校园轴线因山就势

南北轴线依次设置升旗广场、图书馆,艺术馆等功能。依据地形北低南高,中部略低于北面的趋势,校园整体竖向设计先下后上,顺应地势,减少土方量。

升旗广场顺应现有地形设置朝南的缓坡,保持停留、行走的舒适性,并且在举行升旗、集会等活动时,后排的学生能有较好的观看视线。图书馆、艺术馆顺应场地现有标高设计了层层上升的平台,连接东西两侧教学楼,师生们能便捷抵达中心区,放大的平台成为师生活动交往的场所。

4.2 教学区台地化解高差

初高中部的教学楼分别布置在中轴的东西两侧,按每两栋为一组,围合出内庭院,每4米为一级的方式,通过前后高低错落布局,将建筑分布在4个不同标高的台地上,台地利用生态草坡过渡。层层退台的台地景观,是对基地原有梯田景观的回应。

4.3 汲取地域建筑特色

以四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多山水,分析当地传统建筑的布局与设计,处处可见对自然环境的回应。

在规划方面,首先体现出对自然山水尊重的态度。四川山多坡陡,传统民居的设计突出展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亲近自然的自觉意识。建筑群落依山而建,通过架空等手段减少建筑体量与起伏地形的触碰,从而减少对自然地形地貌的冲击。采用聚落式布局,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更有利于冬季热量的保存,并有效减少对夏季太阳辐射的接收。此外通过顺应夏季主导方向的街道设置,引导风的流动。

在建筑设计上,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四川传统民居的代表形式为干栏式建筑,充分体现了山体与建筑巧妙共融。利用底部架空,应对地面多变的高差,还能有效隔绝潮湿空气从地面渗透进室内。建筑多围合内院空间,利用天井拔风,引导建筑内潮湿闷热的空气从天井排出室外,并由窗户等进风口导入新鲜空气,形成室内良好的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本项目从西南地区传统的建筑布局与造型特点汲取设计的灵感。错落平台回应山势起伏,底层局部架空顺应主导风向,建筑围合庭院发挥拔风效应。立面造型强化横向线条,呼应层叠山体意向。设置屋顶与层间绿化,使建筑和山地融为一体,形成绿意盎然的生态校园景观。

4.4 湿地景观活动带

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气候湿润多雨,植被茂盛,景观优势明显。利用文化共享区与教学区之间场地的自然下凹,汇聚自然雨水,建立湿地景观带。校园广场铺地采用渗水砖铺装,台地草坡分层处理,整个场地的雨水汇流到低洼处的湿地景观带,进行初级净化。湿地景观带由东至西逐级下跌,每级设置更进一步的净化手段。在暴雨季节,溢流的雨水则很快排入基地西侧的自然河流,迅速消除场地积水。

湿地景观带内设置木栈道,架空平台,滨水台阶等丰富的景观元素,师生从多种方式感受湿地景观,品味自然。

4.5 合理组织交通系统

为应对场地较大的高差,同时减少机动车辆对校园环境的影响,车行交通在建筑外围形成环路,以满足校园日常需求。

校园内部规划绿色步行系统,通过曲线步行路径联系不同标高的台地。南北轴线设置便捷的台阶联系不同标高,满足不同区域的通达性。

5 结语

当以谦逊、尊重、包容的态度面对场地环境与自然条件,从保护现有山地自然环境,挖掘场地特色出发,汲取传统山地建筑设计的灵感,方能打造出不同于平原地貌的山地校园特色风貌。

参考文献:

[1]李林,山地建筑设计的规律及思路研究[D],四川大学,2004

[2]戴志中,现代山地建筑接地诠释,城市建筑,2006(8)

论文作者:童梦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山地校园建筑设计论文_童梦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