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论文_吴婧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论文_吴婧

吴婧 广西省南宁市第二中学 530022

【摘要】随着新时期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在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上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更加致力于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觉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了更好地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改变思想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90-01

前言: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尚未成熟,在此阶段加强对其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教育可谓是不可避免的重要任务之一,道德与法治教育可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其核心素养是有其必要性的。

一、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哲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辩证法则是哲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对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不仅是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使学生在面对社会上复杂的事件和不良信息时,不随波逐流,保持一个理性的态度。具体来说,可以“开展班级辩论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就一些社会敏感话题进行讨论。比如:“老人在马路摔倒应不应该扶?”“网络对我们的生活是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等话题,来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辩论会的组织应注意以下几点[1]:(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选择加入一方,双方还要自由选举出各自小组的组长;(2)辩论准备要充分。这主要是课前搜集相关材料以备课堂上交流讨论使用,梳理好发言思路;(3)出台可行的辩论规则;(4)针锋相对进行辩论;(5)辩论结束后,双方从辩论之中得出各自观点,从而形成科学认识。在辩论会的组织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之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感受到辩论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是非观的重要部分。它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案例,引用到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中来,创建有趣的情景模式课堂,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当下热点话题“老人摔倒究竟扶不扶”,教师可以针对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自行组织排练,让同学们通过观看表演,从中认识问题,多角度思考各种做法可能导致的后果,最终探究出正确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大胆思考和表达个人看法,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通过这样的现实问题,让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明辨是非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这样贴近生活的教育,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对形成正确的认知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个人对自己做的事情承担相对应的结果,一个负责人的人,在处事的过程中,会对自己以及身边的人负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只有在心里上认可价值观,才会体现在行为之上,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学生在课堂上处在主体地位[2],可以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之上,有利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以及他人,具备社会责任感以及担当意识的参与到公共事物中。以交通知识为例,交通安全知识课上,教师会给学生讲解很多的交通标示,引导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为之后成为文明的社会公民做基础。在课堂之上,教师可以进行情景模拟,学生进行情景还原,请学生进行分析与解释。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之中,会遇到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编一些关于交通规则的顺口溜印成册子送给在路人,提高路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传播正确的安全交通知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知行统一”,是学生杂在体验中,感知责任感,发展个人的整体素养。

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教育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教育脱离了生活实际,那么教育也将会失去意义,也起不到教化学生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懂得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科技,在道德与法制课堂开设一些新闻联播、今日头条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手机、搜索、整理、分析、播报等能力,另外,还能有效锻炼初中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不仅仅只是一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而是见识广博、思路新颖的人才。比如,八年级上册课本中,第十课的《建设美好祖国》[3]内容时,可以占用课堂上的讲课时间,开设新闻联播表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播报节目当中,每两个学生主持一天,轮流参与,每两个学生播报近3天的国内国外有关的新闻时事,表演过程需要有演讲报告、幻灯片播放等形式,尽可能真实的模仿男女搭档进行新闻播报,这个过程中,简单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这一环节的设立,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勇于探索、理性思考、勇于批判的精神品质。从另一方面,也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核心素养。

五、利用角色扮演,创设趣味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就是由学生担任所学课文中的角色,对当时的情境进行再现表演。在教学中,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和相关人物一样思考、行动,以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最后再由教师将结果加工成系统的结论。若时间允许,还可以采用情境剧的形式。初中阶段,剧本材料的收集工作主要由教师完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来寻找相应的材料,并不断充实。围绕材料,再据教学要求设计出一套由浅至深的问题备用。然后,组织几个有兴趣的同学将找到的材料编成短剧,利用语言、形体、场景道具甚至情感来重现这一特定的事件。最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短剧,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教学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从政治格局、政治力量的变化中,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结语

培养学生应该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下功夫,要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主要工作,结合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社会,充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的提升,知识面不断拓宽,最后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新时代中学德育课程的发展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德育,2018 (04):26-30.

[2]赵汝梅.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 2017,6(10):156-157.

[3]王程程.巧用“独门秘籍”落地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 (29):67-68.

论文作者:吴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论文_吴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