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必须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_职业能力论文

职业教育必须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_职业能力论文

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重视论文,能力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就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问题,谈一些认识。

一、从职教培养目标看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从目前经济发展来讲按单一的岗位分工的泰勒模式已不适用,传统的岗位界限越来越模糊,而现代职业所要求的许多技能和知识,已不仅属于某种职业,而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各企业都需要基本素质,这是社会的普遍要求,因此职业教育的目标,必须通过能力本位的教育目标来实现。

1.对“关键能力”的认识

从经验本位教育到知识本位教育再到能力本位教育,表明了职业教育不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改进办学模式。现代社会的就业岗位日趋多样化,要求职业教育要有针对性,以便培养出具有适应多种就业岗位要求能力的人才。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观点,能力可分能力结构与能力层次两大部分,能力结构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大部分组成。能力层次可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基本职业能力,即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的能力,也称从业能力。第二层次综合职业能力,即是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是超越职业领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对职业活动顺利进行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称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源于基本职业能力,而高于基本职业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的纵向延伸。美国劳工部把21世纪工人的基本素质要求称为“关键能力”,澳大利亚中专职业教育系统最近也开始对完成义务教育后的青年进行“关键能力”的培养。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正受到世界范围内特别是职业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我校近几年来毕业生录用率反馈调查看,那种在传统教育下,即使品德学习各方面在校表现不错的好学生,但缺少综合能力,走上社会也经常碰壁,一个打过入党报告的学生,曾任班级团干部、班干部,在实习岗位上,由于缺乏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组织协调力差,企业对其实习考评为较差,而调离原岗位。这种缺少顺利进行职业活动能力,说明了在我们职业教育中应加强“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成为好学生,而一旦走上岗位,能做到热爱岗位工作,融洽人际关系,适应需要立即顶岗,根据需要稍作培训就能转岗,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近几年来,我校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在传授技能与知识的同时,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应用,着眼点放在能力有目的的释放,并注重释放过程中能力的创造性发挥。学校创设条件,开设选修第二专业,参与市区各类技能比赛,让学生经常走上社会进行促销活动,参加各类社区活动,进行干部竞选演讲,进入有关企事业实践锻炼等,使绝大多数同学在校期间,就得到实际能力的锻炼,培养了学生关键能力。就我校四届豫园商业营销班近500人的跟踪统计,现有40 余名学生成为企业骨干,不少人担任了部门经理、柜组长,还有些被评为“十佳服务明星”。管理对商业经营的同学来讲是超越专业的,然而有的同学在这个管理领域中也能工作,且卓有成效。这使我们看到现代企业迫使一项职业能力向多项职业能力嬗变,现代劳动者必须具有不断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因此学校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将“关键能力”的培养列入教育计划内。

2.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再认识

李鹏同志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特殊要求,这里“新型”蕴含着“普通”,是对教育对象在世纪之交时期人格的定位,“劳动者”是对教育对象的社会属性定性。两者加在一起,强调“四有”新人,共同排斥教育对象的“自私化”“陈旧化”“贵族化”和“上层化”的倾向。这就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但是目前对人才定的坐标是:所谓人才的层次是以对社会财富(主要指商品)分配资格大小为唯一依据。人才的成色以被动占有的知识量以及获得的知识标码(如学历、学位、职称)为主要衡量尺度,缩小了“人格质量”的大范畴。社会的人才结构是分层次的,社会需要各层次的人才,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理应得到较高的回报,问题是政策上的机械性,带来了人力资源上调配使用不尽合理,不少部门把人才定位在大专以上,迫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不甘心于目前的层次,在没有学好专业的情况下,却另找途径追求高一级学校,即使有些同学已在实习岗位上,仍不能摆正工作与学习、企业需要与个人充电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影响到工作,近年来学校教育也存在有职教“普教化”的倾向,重文凭,轻技能,重证书,轻实践,重知识,轻超越职业领域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以迎合社会、家长、学生的“需要”。因此出现一些职校的毕业生走上社会进入企业工作,大事做不象样,小事看不上眼的现象,缺乏视企业如家的精神,缺乏适应岗位变化工作能力,这就丧失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和功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呈宝塔型的,经济再发达的国家也是如此,只不过对中、初等劳动者整体素质要求提高。因此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热爱祖国、热爱专业、热爱企业乐于奉献,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就必须要坚持关键能力培养,强化思想教育,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实践锻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新型的普通劳动者。

二、更新教育手段,加强关键能力的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更要强调德育、智育的技能训练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1.树立理想丰碑,陶冶“爱岗敬业”的情操, 增强“社会能力”。

学生是未来事业的建设者,把教育的重心放在“爱国就在岗位上”。通过主题班会、系列讲座、氛围宣传、知识竞赛、志愿者服务队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起为祖国、为事业奉献的理想丰碑,在教育活动中内化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并将这种情感落实到岗位上,将学生推向各类活动的第一线,要使各类活动丰富多采取得成功,作为组织者必须与学校各部门、教师以及各班级学生广泛接触,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方法能力也得到不断的提高。更多的同学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更新教育手段,使学生“关键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在实习岗位上,将爱国情操、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与岗位工作相结合,全心全意为行业做出成绩。同时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和前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树立起从事本专业的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企业兴旺我兴旺,我与企业共命运”。引导学生善于捕捉和分析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爱岗敬业”的情操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关键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2.强化的技能训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提高“适应能力”。

职业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受教育者提高就业后的在岗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宗旨。为此学校要做到“四全”即全面实施国家制订的职业技能标准,全面贯彻专业培养目标,全面实施教学计划,全面组织相关考核,营造全体学生争技能达标的浓烈氛围。学校教学中要更新观念,摆脱旧职教模式束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增强择业的适应性,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并且因材施教。从学生、专业的实际,选择反映职业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特色的教材,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包括理论、技能)是主要任务,如果无专业所长,就不具备最基本的劳动素质。现代企业要求的人才是“宽基础,广复合”“一专多能”,为学生开设专业相关的第二专业,培养学生“专业精一门,相关学一门,同时备一门”确立自我完善的目标,教学中既教专业知识,又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既有利于个人成长,又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如: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既能进行服装设计又能根据设计图打板放样、缝纫制作的中等技术人才。宾馆服务专业既懂得前厅、客房、包房等服务要求,又懂得旅游景点、顾客心理、公共关系等多方面知识的中等服务人才。通过教师课堂的讲授、技能训练比武、毕业生回校座谈、用人单位的指导、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从业、上岗、转岗适应多种岗位工作能力,特别是具有超越职业领域,对职业活动顺利进行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能力”。

三、重视信息反馈,增强“关键能力”培养的社会效应

近几年来,由于我校重视对“关键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录用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学生质量受到了企业社会的认可。但是有些学生在实习录用过程中,经考核,也反映知识面窄,岗位技能单一,社会信息量匮缺,与群体相融能力弱,心理承受力不强等弱点。为了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意见和要求,为了了解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毕业生的素质——能力期望。1996年10月,我校向联办企业(大商场、星级宾馆、中外合资企业)人事部寄发毕业生质量信息跟踪表,同时对我校即将去实习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提出期望,得到了用人单位配合。

从反馈看,用人单位最希望学生具备的是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基本职业能力(即从业能力),而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能力和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力——明显带着市场经济变化而又必须顺利进行职业活动的社会能力(即关键能力),是受到用人单位期望的。调查结果使我们更坚定了在校开展关键能力的培养信心和探索。

2.强调“关键能力”培养,使职校生更好为社会服务, 使职教自身获得新的发展。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到2000年职校毕业生从目前面向企业由学校择优推荐到最终面向社会,通过劳动市场自主择业,这是对学生、对企业、对学校发展都是一种变革,这种变革促使职业学校必须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职教工作通过实践、探索、研究找到有效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途径、方法、措施和机制。从而使我们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能在更高层次上满足社会需求。实践证明,学生的关键能力来源于良好心理素质,主动的参与精神和扎实的技能底蕴。因此,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是一项培养造就人的综合工程,需要学校通过所有显在的、潜在的课程,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来实现。运用现有的职教课程设置,有意识地强化训练是学生获得“关键能力”主要途径,而通过各种潜在的课程,在校园生活中积极创设情景,从而使学生在集体中融洽地相处,自如地交往,宽容地待人,公平地竞争,也是使学生获得“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风浪中经受锻炼更是学生获得“关键能力”的必不可缺少的途径。就目前来讲上海近百万职工面临转岗的抉择,加上200 万外省市劳动力在沪参与竞争,各行各业劳动力资源总体上“富余”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匮乏”已出现强烈的反差。企业走向市场,人员走向社会,劳动力企盼提高素质是形势所逼。因此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职业竞争力,更多地得到企业、社会的认可。

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关键能力”不仅仅需要理论上研究,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进行探索,特别是要加强师资培训,更新教师职业教育观念,把学科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当职业教育真正重视“关键能力”培养之日时,职业学校一定会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出大批既有一技之长又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标签:;  ;  ;  ;  ;  

职业教育必须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_职业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