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论文_林海英 王勇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论文_林海英 王勇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局直小学教师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局直小学主任

课标要求及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到地球是如何运动的。教科书采用了多种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如模拟实验、游戏、代表性的资料等。这些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还能促进他们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复杂而不可直接观察的地球运动,是可以被理解和认识的。

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我们已知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光的照射,地球是球体,球体不断自转这三个因素相关。一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但大多数学生还不能。而这一课恰恰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现象的看法。而关于昼夜现象形成的因素——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将安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进行具体的解说和学习。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如果让他们说出自转或公转的证据,那就太少了。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这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流程:

活动一、游戏体验:

1. 首先,通过老师谈话引入课题。让我们先做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1)师演示讲解要求:请看老师左手拿着一个红色圆片,右手拿着一个小朋友的图片,要使红色圆片从小朋友的左边出现,右边消失,又从小朋友的左边出现。猜想一下:红色圆片和这个小朋友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可能有几种情况?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试一试。

(2)学生试着体验并交流。

(3)哪组同学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

【点评: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亲自动手,合作交流,体验一下相对圆周运动,为下面的模拟实验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密切了师生关系,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

活动二、故事导入。

1.(出示夸父追日的图片,课件一)师:夸父追日的故事大家都学过吧?夸父最初的愿望是什么?(学生回答)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大太阳是怎样运动的?

2.引入课题: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昼夜交替现象,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究关于昼夜交替的现象。

【点评: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说出白天和黑夜不停地交替出现,这种现象就是昼夜交替现象,很自然地引入课题。】

活动三、大胆猜测:

1. 过渡: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老师也想知道昼夜交替与什么有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出示课件二)

2.谁能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大胆地说出各自的想法,老师相应地板书:地球和太阳)

3.师:谁还能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学生会提出: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才会在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

4.(出示课件三)请同学们大胆提出假设,并用示意图的形式在纸上画出你的猜想,可以用两个圆分别代表太阳和地球,标出日、地名称,用箭头表示运行的方向和方式。

5.师:谁愿意把你们的想法画在黑板上

6.集体交流,收集学生的假设,及时表扬鼓励表现突出的学生。

学生假设的几种情况如下: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点评:让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真实发问,练习学生如何想、如何问、如何说,让课堂走向深度学习,走向有思维挑战的学习,老师不但要迎合学生、满足学生,更要引领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四、模拟实验:

1.过渡: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那么,到底哪种猜测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和论证呢?(让学生说出可以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判断和论证)

2.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你想怎么做呢?实验时要请注意什么呢?

3.师:为了便于观察,老师事先在地球仪上用红旗标出我们家乡的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小红旗处能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老师还有一个温馨提示,请一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出示课件四)

4.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模拟实验的方法一一检验黑板上画出的各种假设,仔细观察红旗处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

5.师:下面请各小组同学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

6.实验小结:通过大家的实验验证,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这几种假设暂时是正确的。

7.提问:我们在做这几个模拟实验时,发现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8.师:那么,你们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假设和判断的吗?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课件)

9.看了这段视频之后,我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10.小结:关于昼夜交替的真正原因,我们将在本单元接下来的几节课中继续研究,同学们回去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点评:本环节是教学的难点,这样设计体现了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不能包办代替,把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亲自动手,实验探究,让学习成为学生的权利和责任,进而走向教与学和解的课堂。】

活动五、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一谈你有什么收获?

2.引伸提问: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夸父的梦想会实现吗?(人造太阳)同学们真是自信、阳光的好少年!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攀科学高峰,相信任何梦想都会变成现实!

【点评:最后环节回到开始夸父追日的故事,既呼应了开头,又培养了学生大胆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自强自信的民族自豪感,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板书设计:

板书

太阳

相对圆周运动 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

学生画的示意图: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点评:板书是微型的教科书,利用板书,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体点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昼夜交替现象》这堂课,林老师采用“游戏导入——大胆猜测——实验探究——研讨排除”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质疑、推测假设、实验验证,以进一步研究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本课主要采用假设法、模拟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途径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先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体验一下相对圆周运动,通过学生熟悉的夸父追日的图片引入课题,让提出问题和假设,再利用小手电筒和地球仪做模拟实验来验证之前学生提出的各种假设,引导学生发现昼夜交替现象与太阳和地球的运动有关,使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本课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模拟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根据教材实际情况,老师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又利用实物进行模拟实验。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思维过程,更是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真实合作、真实表达、真实发问,师生真实共处、真实对话、真实连接,让课堂的一切真实起来,通过游戏体验、合作探究、分析归纳、排除错误,最后发现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在探究的过程中论证假设,真正实现了迎合学生、满足学生、引领学生、发展学生的深度学习的课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论文作者:林海英 王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  ;  ;  ;  ;  ;  ;  ;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论文_林海英 王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