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中常见舞弊行为及应对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审计论文,常见论文,应对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所称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舞弊是故意所为,其行为人有不良动机和目的;事先经过预谋策划,事后设法掩盖罪行;舞弊形态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其危害性较大。内部审计作为组织经济运行的监督卫士,根植于组织内部,在识别、检查舞弊行为中具有外部审计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频发的经济违法案件多与舞弊密不可分,因此对内部审计人员在发现、检查舞弊行为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常见的舞弊行为 根据舞弊者的目的和动机不同,可将舞弊行为分为三种:以侵占资产为目的的集体舞弊、以侵占资产为目的的个人舞弊、以影响财务信息为目的的集体舞弊。 以侵占资产为目的的集体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或治理层授意相关人员利用非正常手段侵占本单位资产的故意行为。通常表现为管理层或治理层授意通过某种非正常手段为自己及员工谋利益,如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等。 以侵占资产为目的的个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个人或员工个人或极少数团伙利用非正常手段侵占本单位资产的故意行为。通常表现为个人费用在单位列支、贪污收入款项、将单位资产占为已有等。 以影响财务信息为目的的集体舞弊行为,是指管理层或治理层授意相关人员伪造、篡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关文件记录等,使财务信息使用者误解而做出不适当的投融资决策等。通常表现为提供虚假财务报表、虚构业务交易、故意遗漏重要会计信息披露事项等。 应对舞弊的策略 (一)针对以侵占资产为目的的集体舞弊行为 从会计记录的完整性方面入手,综合运用询问、观察、检查文件记录等方法,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违规违纪行为。集体舞弊行为多数是管理层授意所为,基层工作人员往往并不知情,审计人员应现场实地观察业务流程的每个细节,询问基层人员,从非常规角度扩大审计资料范围,寻找审计突破口。笔者曾对一家培训机构进行审计,机构负责人介绍情况时称这两年竞争太激烈,培训业务拓展困难,职工福利待遇也很差,人均工资每月不过3000元。从工资表上看该单位员工收入的确较低,但私下与个别员工交流时得知人均收入近5000元,这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怀疑。于是,审计组指定专人核查工资表与上交各类保险的人员名单,并查看所有培训服务合同、收款收据存根联、管理层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逐一用合同签章记录同培训合同比对,果然查到30余份签章记录没有合同对应,账面也无该项收入记录,询问原因,相关人员认定合同已作废,拒不提供。审计人员通过其他途径找到几个参加培训人员的电话,经询问,合同已履行,培训费足额上交。在事实面前,被审计单位不得不承认还有一套账外账,该套账收款收据为非正规收据,单独存放,以财务负责人个人名义在银行单独开户,主要用于给职工账外发放工资补贴,支付管理层无法正常入账的活动经费等。 从会计记录的真实性方面入手,运用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的方法,关注原始凭证业务内容的真实性,查看是否存在发票内容与真实交易不符的情况,如原始票据真实、业务内容虚构。审计实践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如在审计一家小型企业时,发现年底报销凭证中频繁出现某大型商场开具的大额办公用品发票,后附购物清单显示用于购买打印纸、硒鼓、耗材等,根据该家企业的经营规模,审计人员推断不可能短时间内耗用如此多办公耗材,并且开具发票时会逐一显示购买商品名称,不必另附清单。经询问证实,该单位负责人承认这些发票是购买购物卡所为,而非真正的办公耗材,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 从细节测试入手,运用重新测算加逻辑分析的方法,查找可能存在舞弊的环节。重点检查相关凭证的真实性,确定是否存在套现的情况。笔者在审计一家学校食堂时,通过利用领料单重新测算食堂成本与其用倒挤方法核算的成本逐月对比的方式,得出了与理论推理相悖的结论,查证结果为虚假入库套现、无单出库占为己有。 (二)针对以侵占资产为目的的个人舞弊行为 应从单位的内部控制入手,关注内部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和有效执行。审计人员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情况,货币资金支出签批程序是否健全,银行预留印鉴是否由不同人员保管;实地检查开出的票据是否及时收款入账,银行对账单是否及时核对,并及时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关注银行调节表中是否存在长期未达账项,银行对账单中是否存在同金额的进出款项;突击实地监盘有形资产,如在出纳、仓库管理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对现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实地监盘,注意观察是否账实相符,有无白条抵库等。 (三)针对以影响财务信息为目的的集体舞弊行为内部审计人员研讨审计中发现的舞弊行为 应从企业所处行业状况、经营目标、业绩考核指标、业绩趋势、所有权结构等方面,分析、识别和评估产生舞弊风险的因素,确定舞弊风险因素的相关性、重要程度及对财务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根据舞弊风险评估结果,确定财务信息舞弊的方向,制定相应的实质性程序。 以虚增收入、利润为目的的集体舞弊行为的应对策略。如一家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所处行业整体正处于下滑期,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威胁,而企业为了应对报表使用人,完成业绩考核指标,企业管理层或治理层有可能授意制造虚假交易,提前确认收入或故意漏转成本、少计费用。针对这一情况,一是从检查收入的真实性入手,采用顺查的办法检查账簿记录的收入是否真实存在。按照会计账簿、记账凭证、销售或提供劳务开具的发票、销售或劳务合同、销售订单、货物出库单的检查顺序逐一核对,重点关注合同、销售订单的真实性,有无销售附加条件,附加条件是否合理有效,货物出库单是否真实,规格、型号等是否与订单相符,结合存货实地盘点程序,进一步确定已确认收入的货物是否真正出库。二是按照相关性原则检查账簿记录的成本、费用是否完整,已确认的收入是否已全部结转成本,相关交易费用是否已计入本会计期间。 以隐瞒收入、利润为目的的集体舞弊行为的应对策略。如一家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良好,考核期间,前期较大幅度超额完成各项考核指标,企业存在为逃避纳税、减轻未来经营负担使收入拖后确认,或提前确认成本费用的舞弊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应从检查收入的完整性、成本费用的相关性、真实性入手,采用逆查的办法,按照出库单、发货单、合同订单、销售合同、发票等原始凭证顺序,检查记账凭证、账簿记录是否齐全,重点关注已发货的订单是否按照收入确认原则全部入账,是否存在货已发出,款已收到,但未开发票、未确认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和本期收入不相关的成本、费用。 审计人员要凭借自己的职业判断,识别舞弊风险,将实地观察、询问、检查记录及文件、函证、重新计算、分析等审计程序有机结合,有效应对舞弊行为。审计实践中,针对识别出的舞弊风险,审计人员可采用实地观察、检查、询问,利用科学的方法重新测试,纵向、横向比较各项财务数据,函证交易金额、交易方式、附加条件等细节问题,恰当运用、巧妙结合多种审计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揭示各种舞弊行为,确保审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内部审计中常见的舞弊现象及对策_内部审计准则论文
内部审计中常见的舞弊现象及对策_内部审计准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