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伴癔症性人格的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论文_于跃强

一例伴癔症性人格的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论文_于跃强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00191

摘要:伴有癔症性人格的抑郁症患者,临床风险大而且难以预料。本文总结了一例伴有癔症性人的抑郁患者的护理过程,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心理护理,暗示治疗,在症状发作时给以放松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癔症性人格;心理护理;放松治疗;暗示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为特征,严重者伴有自杀观念及行为。典型的癔症性人格可表现为情感丰富、表情夸张、做作、暗示性高、富于想象、自我中心、寻求他人关注等,心理社会因素往往是其主要诱发因素[1]。因此,具有癔症性人格的抑郁症患者,由于心理因素长期存在,患者情绪变化大,行为冲活动而且难以预料,更容易出现冲动性的自伤自杀。对于此类病人,需坚持药物治疗调节抑郁情绪,在发作时及时给予放松治疗,缓解躯体不适,另外,心理护理是主要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发现、了解自己的心理冲突之所在,冲突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调节情绪反应,化解心理冲突[2]。本个案是我科于2015年11月23日收治的一例抑郁症患者,入院前有过自杀、自伤行为,该患者有典型的癔症性人格特点,经过36天的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整个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34岁,汉族,大专,离异,个体户,主因“情绪低落9个月,伴自杀行为,全身紧张伴自伤行为1个月”,于2015年11月23日收入院。患者长期遭受前夫家暴,虽离婚但至今仍生活在一起,体格检查:双手背有多处抓痕及结痂,双上肢及头部多处淤青;生命体征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激素、甲功、心电图等均无异常。诊断:抑郁症。予以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氯硝西泮片、奥氮平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更多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现患者未再出现自伤行为,能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寻找正确的途径发泄。

2.护理

2.1 安全护理

热情接待患者入院,语言温和体贴,介绍环境,减消患者对住院的恐惧感,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好基础。为防止意外发生,精神科的安全检查是首要的,尖锐、锋利、玻璃及长绳类用物禁止使用,安排专人看护(患者的前夫、母亲、大姨姐交替陪护),做好解释及陪护宣教,加强巡视,保证安全。

2.2 全面评估

全面掌握了解病情、病人的病前性格,年龄、经历、知识水平、用药情况、发病诱因,家庭情况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并积极地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尽力作好各方面工作,尽力避免和减少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各种精神压力。

患者入院前几日多次出现全身紧张,双手攥拳,双眼紧闭,表情痛苦,并伴有自伤行为,如用头撞墙,抓、咬手臂等。每日数次发作,最多每天6次,持续时间最长40分钟,直至全身力气耗竭。了解到每次发作前患者提出的想法及要求被前夫阻止或未予满足时便会联想到前夫对她家暴的场景及恐怖表情(虽然与前夫已离婚,但是为了孩子及家人的颜面仍旧生活在一起,内心里对前夫有依赖性)在这些因素下出现心里难受,数分钟至十几分钟达到高峰,无法忍受,为减轻、转移痛苦采取上述自伤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心理护理

药物治疗的同时,寻找机会让患者表达、疏泄内心的痛苦、积怨和愤懑,护士要耐心、严肃的听取,稍加诱导,既不随声附和也不批评指责,注意患者当前所遭遇的社会心理因素和困境,与患者共同找问题、分析问题、共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其它方式缓解内心的痛苦。加强观察和关心病人,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对病人的苦恼表示同情和理解,接纳病人的病态行为,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帮助患者分析自己这种内心感受与症状之间的关系,是患者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病情波动,与心中所想未被理解或满足有关。

2.4放松

当患者发作时,全身肌肉紧张,表情痛苦,并伴有自伤行为。此时,先请患者做深呼吸,深呼吸的方法:深深地慢慢地吸气,屏住3 s 再慢慢呼出来,暂停3 s 再进行下一轮的深呼吸。做完5 次深呼吸后带领患者开始全身放松。放松的口令:从头部到腿部依次放松,想象自己的身体慢慢地变得越来越轻,慢慢地飘起来了,想象自己就像是一片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摆。一边慢慢地说着口令,一边观察患者反应,调整语速,以确定患者是否达到放松状态。

2.5暗示治疗

当患者紧张发作出现自伤行为前,避免环境中的不良暗示,过多的人围观、对症状过分关注、周围紧张的气氛会使症状更加恶化。先让家属回避,工作人员拉住患者双手,多用语言暗示,语气柔缓,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配合呼吸放松全身,安慰、引导患者将心理话说出来,患者表示身体里好多的力量,控制不住想咬自己,告诉患者用力抓住工作人员的手或大声呼喊可以将力量释放出来,患者接受暗示治疗后,起初仍控制不住想咬自己,可以在口腔中放入牙垫咬,或指导患者咬被子,告诉患者发泄后内心痛苦会减轻、消除。经过多次暗示、认知行为治疗,患者紧张发作的持续时间逐渐缩短,发作越来越瘦,自伤行为得到控制。至出院患者能控制住不做出伤害自己的的行为。

2.5争取良好的支持系统

经治疗病人精神症状逐渐缓解,但对各方面的刺激特别敏感,特别是周围人员的语言和行动,就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因病人的潜在心理不健康。我们对家属要进行精神卫生教育和宣传,要求他们帮助病人一起克服困难,尽最大的努力避免和消除病人的精神刺激,摆脱病态。锻炼和培养病人良好心理素质,给病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病人顺利渡过康复期。引导病人多参加娱乐活动,使病人避免对疾病过分关注,忘记心身痛苦,同时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其应对能力,以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平静的心态,面对疾病。

3.讨论

具有癔症性人格的抑郁症患者兼具癔症及抑郁的典型特征,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护理和暗示治疗也很重要[3]。治疗中要循序渐进,有成效随时鼓励,从各方面调动起病人的积极性,使之变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消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树立对待生活中所遇事件的正确态度,改善病人对精神刺激的应对能力,培养和发展健全的人格,同时也要对其家属及周围人进行指导,以消除或减少对病人的精神刺激,告诉家属在病人发病时,应保持冷静,惊慌失措易使病人症状加重。

参考文献:

[1]宋艳华.精神障碍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8.

[2]徐福山.心理疗法对癔症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8(36):2707-2708.

[3]钟敏,秦俊花,郭秀红.2例心因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0(10):128.

论文作者:于跃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一例伴癔症性人格的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论文_于跃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