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柔性集聚与区域竞争力_外部经济论文

产业柔性集聚与区域竞争力_外部经济论文

产业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柔性论文,竞争力论文,区域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行业 的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许多产业部门中,都不同程度 地出现着一些新变化,即从福特制(以大批量、标准化和垂直一体化为特征)向后福特制(又 称柔性累积,以柔性技术和组织以及复杂的生产网络为特点)转变。与此同时,在传统老工 业区外围出现了以柔性专业化为特征的大量中小企业集聚群体,它们彼此之间通过分工与协 作而结成稠密的区域网络组织,以共同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这些专业 化的产业集聚体内部的生产率不断提高,创新活动不断涌现,从而呈现很强的区域竞争力, 如意大利东北部与中部地区、美国的硅谷地区、德国的南部地区等。各国学者由于对这些专 业化企业集聚区的研究角度选取不同,分别将这些区域称作新产业区(new industrial dist rict.Bagnasco,1977)[1]、新产业空间(new industrial space.Scott,1988)[2]、柔性集聚 体(flexible production agglomeration.Scott,1992)[3]、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 .Porter,1990)[4]等等。

二、产业柔性集聚的有关理论问题探讨

(一)产业柔性集聚的内涵

“柔性”是相对于福特制的“刚性”(即大批量标准化)而言的,可以将它理解为对市场变 化的一种快速适应能力。根据Malecki(1997)的观点[5],在当前生产组织的发展形式中,“ 柔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内部生产与管理方式的柔性化。企业内部的柔性化特征可以总结为六个方面:(1) 高度灵活性,以适应不同顾客定做的要求;(2)对新的技术和观念的快速吸纳;(3)对产品生 产周期的长短快速反应;(4)零仓储和超额的生产能力;(5)柔性价格和商业谈判的关系;(6 )智力和体力工作活动的一体化。所以,柔性化的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实现生产成本与管理 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产品的创新速率和多样性,增强了企业内部管理的灵活性, 有效地实现了范围经济性。

二是建立和发展企业之间的新型关系。企业之间关系的柔性化,主要表现为产业链上下游 的供应商和客商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或交易关系的变化。以生产性的企业与其客商、用户( 消 费者)之间的关系变化为例分析。福特制时代的批量性生产企业拥有许多主动权,如标准产 品的设计、制造、产品的定价、提供产品的服务数量和质量等,大多是在没有客商或用户参 与情况下进行的。生产性企业与客商或用户之间主要表现为市场的交易关系。而在后福特制 时代,由于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的灵活性、适应性增强,企业在市场中与客商可以随时、及 时联系,了解顾客的满意程度和要求,获取更明确、更直接的需求信息,消费者个性化的要 求也为企业的产品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说,后福特制时代的客商(用户)越来越积极地 参与企业产品的创新设计。

企业之间关系的柔性化,进而使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制造商之间更容易形成一个相互 学习的整体,推动了集体学习的进程,也降低了学习成本,促进更多有创新价值的活动发生 。

三是新的柔性劳动过程的采用。柔性化的企业中,学习型工人和兼职劳动力大量出现。一 方面,在福特制刚性生产方式的影响下,企业R&D人员比例少,企业内大部分为具有熟练技 巧但相当机械、学习能力较低的工人。R&D人员和普通的生产工人之间等级森严,R&D人员只 负责研究与开发新产品,而生产工人则在限定的时间和程序中机械地生产,不参与或很少参 与产品的改进和创新活动。在后福特制时代的柔性化企业中,不仅R&D人员、工程师的比例 增 加,而且生产线上的工人也多为学习型工人,因为生产线和工艺过程的不断变化,使工人的 素质不断提高。在企业内部,创新的价值活动可能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不 同阶层的劳动力可以聚在一起,以团队形式进行合作与创新。

另一方面,在柔性化的企业中,工人将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其他创新活动中去,进一步拓 展了企业劳工创新思维的来源,也使员工更有机会与外部进行知识、信息等的交流。企业内 外 的信息流动渠道增多,外部创新的知识、技术等更快更容易的流入、渗透,增加了企业的创 新速率与几率。而且,劳动力的柔性使用机制,使企业可以更快地对新产品的设计和市场信 号做出反应。所以,近年来,兼职劳动力的出现趋势不可抑制。在美国,非全天专职的劳工 或者非全年轮回的工人有近45%在制造业中,而在服务业则占65%[5]。

所以,后福特制下柔性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在技术设备、雇用劳动力、企业的组织形式 、企业的空间分布、企业间的竞争方式以及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与福特制下的 企业相比,存在很大不同(如表1)。

柔性化企业由于自身所具有的以上特征,所以在空间分布过程中更倾向于集聚成群,形成 产 业的柔性集聚体。这些柔性集聚体往往又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在集聚体内部,存在广泛 的劳动社会分工和不断增生的小型专业化生产企业(尽管大企业也通常是它们产业结构的一 个 内在因素)。(2)集聚体包括几个相关部门的企业以及其他行为主体如大学、研究机构及其他 公共组织机构等,它们通力合作,协同创新,在区域系统内联为一体,以承受外部快速连续 的市场与技术条件变化,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创新活动的价值增值。(3)由于企业的不 断衍生和快速增长,要求本地的劳动力高度集中,劳动力市场充裕,市场中的劳动力在本地 企业之间相互流动性强(企业员工“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柔性生产集聚体内的经济 活动植根于地方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使集聚区域成为一个创新的系统,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 一般性集聚区的重要特征[8]。

表1 手工业时代、福特制时代、后福特制时代的企业发展特征比较

特征

手工业时代 福特制时代

后福特制时代

简单,但灵活性的生 复杂,刚性专业化的生产 高度的FMS,利用CAD、

技术设备 产工具和设备用于

设备用于标准化的生产; CAM等技术创造多功能

非标准化的生产 消耗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开 制造模具,较容易地开

发新产品

发新产品

生产的大部分领域是 蓝领的工人与技术专家管 不同技能的员工以团队

劳动力

熟练的劳动力

理者之间等级森严;工人 的形式进行合作;生产

在限定的时间和程序中生 车间工人参与产品设计 产,不需要参与创新 和生产工艺过程的技术 创新

相对较低

非常高;有一定的仓储作 非常高;产量与需求紧 产品产量为需求的缓冲,为仓储而 密结合(零库存),按 定

生产

单生产

产品变 比较大,以满足不同 批量生产产品,调整范围 不断创新的多样化产品

化率

的要求 非常窄 ,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与供应商的关系非常 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地理 与供应商有非常近的功

与供应 近 上,与供应商的关系比较 能连接;供应商和客商

商关系 远地理上接近,使供应商 利用JIT系统进行传递  主要竞 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 产品的质量和创新速率

争方式

企业组

规模小,生产灵活

高容量的、垂直一体化的 接近市场或客商的小企

织形式 等级式大企业

业,外部的水平一体化 网络连接

空间早期的中小城市 集中在大城市或老的工业 集聚在中小城市或大城

分布

基地

市效区

注: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柔性生产制造系统。

资料来源:Diken,P.(1998) Global Shift:Transforming the World Economy,Paul Chapm a n Publishing Ltd.pp.168;[6]盖文启,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7]。

(二)产业柔性集聚体与区域竞争力

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在其内部集聚过 程中的优势获得。波特(Porter,1998)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区域内由于产业的 集 聚而出现的产业集群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竞争: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 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9]。实际 上,新时期的产业集聚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累 积和区际间的流动,往往更强调在柔性集聚过程中知识、技术等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创新,强 调本地工程师、技术工人等要素的集中以及本地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所以,通过产业的 柔性集聚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区域(也可称作柔性集聚体),往往具有更强的创新功能和竞争力 。而区域竞争力的获得又可以从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和创新等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解析。所 以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角度来一一剖析产业的柔性集聚体如何从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外部经 济以及增强创新功能和绩效等方面来实现区域竞争力提升。

1.柔性集聚体内的交易成本降低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由福特制时代向后福特制或“柔性积累”时代过渡,许多企业的产 品开发与生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日渐增强,企业结构出现“分散化”和企业间的“劳动 社会分工扩大”[10]。在此过程中,一方面,企业(尤其是专业化的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加 强,相互之间的交易相应增多,而由此又会导致成本提高。所以,专业化的企业之间在交易 与合作过程中,彼此之间往往会产生一种“空间拉力”,促使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通过 缩短联系的距离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不仅仅是个交易系统,它要实现以利润最 大化为主的多重目标,因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联系或交易都必定有近距离需求。许多实证研 究表明,柔性集聚体内的企业间的地方联系并没有达到理论所期望的强度[11]。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产业在柔性集聚过程中,提高了专业化企业相互之间的交易效率, 并降低了交易成本。这是因为:第一,在现代产业世界里,社会分工日益发达,已经发展到 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过程专业化阶段。在市场的需求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连续增加的情况下 ,单个企业(即使是大企业)无法也没有必要囊括生产链上的所有环节。每个企业都不得不通 过采取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易的形式,来获得所需的产品与服务。这就意味着企业之间 的交易频率不断增加,交易成本也就相应地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由于企业间的交易本身也包含着区位成本,企业在空间上越分散,交易频率越多,交 易成本也就越高。但对于柔性集聚体来说,企业间的空间接近可以降低每一次的交易成本, 继而在连续的交易过程中大大减少总的交易成本。第二,在柔性集聚体内,企业的经济活动 是植根于地方社会网络之中的,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往往基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 景和共同的价值观念。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较高,地方社会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拥有良好的信 任基础。若从交易效率来看,地方社会网络显然有利于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彼此信任,从而促 使交易双方很快达成并履行合约,地方社会网络还可以节省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与成本 [12]。因此,基于地方社会网络信任基础上的交易或合作,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 成本。所以,美国硅谷的迅猛发展与产业竞争优势的获得与本地人们之间形成稠密的社会关 系网络密切关联[13]。

2.柔性集聚体的外部经济获得

“外部经济”最初由马歇尔提出,它是由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地方而产生 的,并为区域内部的企业所共享。实际上,马歇尔理论中的外部经济主要是指外部规模经济 。而本文提出的外部经济主要包括外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范围经济两方面。在产业的柔性集聚 体内实现的这种外部经济,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成本降低,收益递增。首先,中小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要增加的 额外投资,产业联系较强的企业因地理接近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的转移费用,从而降低 生产成本,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城市化集聚经济”。其次,通过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实 现相同部门的中小企业数量增加,整体规模增大,进而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企业 实现合作基础上的外部规模经济获得。而且,中小企业在相关部门之间实现专业化分工以及 在生产与交易过程中的密切合作,可以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在一定限度内,外部规模经济和 外部范围经济与企业数量的增长成正相关关系,且它们都能使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 。在理论上,外部经济具有正反馈机制,一旦产业集聚在某些地区,外部经济就会成为新的 企 业选择这一区位的推动力,从而促进集聚体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更大的外部经济。需要指出 的是,对于柔性企业来说,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可以及时获得产品供应并及时向客户提供产 品,还可以比较方便地控制分包商的产品质量。对企业来说,在市场竞争方面,集聚的这种 优势通常比节约生产成本更为重要。

(2)促进专业化,提高生产率。亚当·斯密认为,市场范围决定了专业化水平。在柔性集聚 体内,大量专业化的中小企业集聚一地,使得区内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规模生产。相应地 ,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量增加,也即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潜在市 场需求量大,这就为专业化生产商提供了大量的生存机会。而逐渐增强的专业化水平,也使 得柔性集聚体内部的生产率不断提高。

(3)实现对劳动力的柔性需求。大多数柔性集聚体的发展带动了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国 外一些典型的柔性集聚体出现在传统工业区之外,这里工会组织少,很容易吸引自由劳动力 ,如家庭妇女、非工会工人、新移民等,形成规模较大的自由劳动力市场,并因此吸引新企 业迁入。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密集地区常常形成高技术产业集聚体,这里拥有丰富的专业技术 和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很容易获得这方面的人才,甚至在数量上也能实现柔性。地方劳动力 市场能提供充足的自由劳动力,集聚体内的企业因此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需要及时调节工人 的数量,减少了管理成本和工人保障方面的费用。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劳动力市场多具有流 动性强的特点,客观上,劳动力的高流动率加快了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并增加了创新的机会 。如在美国的硅谷地区,聚集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技术人才,截至1998年,硅谷中32 %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外来移民,其中2/3来自亚洲,中国人占51%,印度占23%。而1998年新 技术企业的1/4是由华人和印度的移民创办的,创产值168亿美元,为硅谷提供了58000个就 业机会[14]。而且,硅谷地区内的技术人才与员工在本地企业间频繁流动,加速了知识、技 术和信息的快速流动,使硅谷地区成为世界创新功能最强的区域之一。

3.柔性集聚体内的创新活动发生与增值

柔性集聚体的创新功能增强以及内部的创新活动发生与增值,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 集聚体内知识、信息的“累积效应”产生以及快速流动;二是通过集聚体内新企业的产生与 成长,实现更有效的资源组合与配置。

(1)集聚体内知识的累积与传递、扩散。在柔性集聚体内,高度专业化技能和知识、机构、 竞争者、相关企业及老道的客户在地理上的集中,能产生较强的知识与信息累积效应,为企 业提供实现创新的重要来源以及所需的物质基础;同行之间相互比较带来竞争压力,进而转 化为创新的动力。这在加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柔性集聚体实质上是个知识创新型区域。知识创新具有较强的地方化特点,这主要是因为 创新活动赖以为基础的知识属性以及知识传递与交流的方法[15]。首先,由于交通通讯及信 息技术的发展,编码化知识(codified knowledge)易于在更大的地理空间内部交流与扩散, 基于这类知识之上的创新活动通常对区位选择的要求相对不是特别严格。然而占据整个知识 的绝大部分且对创新极为重要的是隐含经验类知识(tacit knowledge)。这类知识主要蕴藏 在人们(尤其是专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大脑之中,一般很难用语言表达,个人属性较强 。地理、文化和机构的接近便于企业之间通过人员流动与私人之间的交流等形式建立稳定和 持续的关系,为组织内部及不同组织之间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准确地传递与扩散提供了基础条 件 ,从而有利于提高创新速度。在这类知识含量较高的产业中或在新产业发展初期,企业集聚 更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体多数位于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大公司R&D部 门等较为密集的地区,其原因正是这些地区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富含大量的创新知识 源。其次,绝大部分对创新起重大作用的关键信息常常来自于非正式渠道,往往局限于相关 产业的聚集地。美国的硅谷、好莱坞等地区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大批相关企业聚集一地,极 大地促进了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16]。此外,集聚体内供应商与富有经验的客户之间的频繁 交 流有利于改进产品质量,更快地了解市场潜在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供应 商与转包商决定了以高技术产业为基础的集聚体的成功。

当然,以上分析的仅仅是产业柔性集聚为企业创新创造的优越条件,真正促使企业创新的 动力还在于企业自身。大量同行业企业集聚一地常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表面化,迫使企业 利用这些优越条件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以获得市场竞争力,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柔性集聚体内的新企业快速衍生与成长。发达的柔性集聚体以较多的市场机遇、较低的 运作成本和较小的风险等有利条件促进新企业的生成,并增强集聚体自身的竞争能力。

第一,柔性集聚体由相关产业组成,它们通常利用同样或者很类似的投入,所以供应商较 易找到市场机遇。同时,集聚体产生的外部经济本身就是外部企业入迁的动力,而且它还具 有较强的正反馈机制。即集聚导致外部经济的产生,外部经济成为企业进一步集聚的动力, 集聚规模扩大后,对中间产品和辅助产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这又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遇 ,促进新企业的诞生与成长。

第二,由于集聚体内的生产服务配套条件较好,专业化分工较强,新企业创建所必需的资 产、技能和人员往往很容易在区域内部得到解决。因此,新企业进入到产业协作链中的障碍 比别处低得多,有利于新企业的创立。

第三,新企业创新与发展的风险进一步降低。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加之集聚体内的企业 员工更容易发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空隙,并可以利用自己已建立的社会关系创办自己的企业 , 从而更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创业风险。

综合以上理论分析,本文认为,产业在空间范围内的柔性集聚,通过三种主要的途径(交易 成本降低、外部经济获得、创新功能增强),实现了发展中的收益递增,也不断提升集聚区 域的竞争力。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产业在地域上 的集聚。

标签:;  ;  ;  ;  ;  ;  ;  ;  ;  

产业柔性集聚与区域竞争力_外部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