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论文_李景新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论文_李景新

黑龙江省哈尔滨复旦路小学 15001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世纪激烈的竞争,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研究受到相应的重视,并且在认识上也逐渐深入。所以本文主要探究的就是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渗透,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分析

引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实施的有效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活动,学科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也是现阶段素质教育开展的主要渠道,是对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人的身体和心理存在密切联系,健康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的不健康就会导致身体出现异常,甚至还会患上疾病,所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样能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能结合问题开展心理治疗,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部分小学学校学生都属于心理健康者,但是也有少数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现阶段有极个别学生根本经受不起一点挫折以及委屈,并且心胸比较狭窄,意志薄弱,不善于和他人交往,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会选择离家出走,甚至还会出现轻生的现象。出现这些后果的主要原因,除了日益激励的竞争因素外,还要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另外还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学生在对身体进行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渗透身心健康教育。

2.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措施

2.1创建全套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心理素质

有小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好动,特别喜欢表现自己,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能够展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最大限度给学生独立联系的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学生的探究知识的精神重点培养,促进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培养他们具备力争上游的精神。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施标准优美的动作示范,能对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激发。热情鼓励的语言能帮助学生重新树立挑战自我的精神,教师在课堂上对体育知识和动作的细致讲解,能让学生了解动作要领,从心里上能够对学习难度进行降低,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自信心。通过开展分组比赛活动,使用竞争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利用互动能满足学生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教师通过创造全套的教学情境,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2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心理适应

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它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对待自己的学生要友善,平时多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以及善解人意。在教学中坚决不能鄙视学生,对学生体罚,甚至谩骂。体育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习,教师要及时的给与帮助和鼓励,学生在得到教师关注的基础上,就会有了满足,学生就会表现出比较多的积极情绪。其次教师还要多赞赏学生,如果教师对学生批评多,就会导致他们出现消极心理,对教师充满敌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心理变化加强留意,不善于交流的学生要主动和他们谈心,带领他们做活动,在陪练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拉近关系,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接触他们,引导他们摆脱孤僻,进而养成热情以及开朗的性格。当某个学生需要鼓励以及表扬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与这方面的满足,不能偏袒任何学生,尽最大限度克服学生在群体过程中的孤独。

2.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争取进步

游戏是现阶段小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活动项目,通过开展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以及意志得到全面的提高,尤其是对那些有自卑感、比较孤僻的学生,要积极的引导他们参加集体竞赛游戏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游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成为共同的目标,实现团结一致,奋勇拼搏。例如:在组字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爱国主体主题首选,例如:2008及2010的组字比赛,看男生组与女生组,哪个组组的快并且美,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回答2008和2010的含义。通过对游戏规则中的了解和参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以及每个环节都对集体有重要的作用,努力和懈怠都会导致出现不同的结果,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不断培养,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胜利的喜悦。

2.4适当的开展挫折心理教育

体育是对意志进行磨练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运动项目的特点中设置一定困难,有目的的计划,对学生意志品质积极培养。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大小挫折,教师要抓住该机会,给与必要的勉励,提供榜样作用,进行具体的指导,引导他们能够经受磨砺和苦难,活动挫折经验。所以学生在失败以及困难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对挫折心理要进行转变,加强学生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2.5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首先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在课堂上经常运用左侧体操锻炼学生,对学生的右脑功能积极开发,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积极改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学生认知能力要积极改善。其次要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规范教学,开展纪律性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控力,同时体育活动存在其自身特有的游戏规则,参加活动人员要严格遵守,长期下去,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养成遵守规则,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小学阶段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保证。所以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范崇印.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华少年,2017(36):236-237.

[2]赵奇志.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9):100.

[3]达选冰.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快乐阅读,2016(22):19.

论文作者:李景新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8月总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论文_李景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