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以D高校为例
孙 硕
(吉林动画学院影视造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 教师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必然伴随转型成长。从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入手,总结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期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以D高校为例进行实践分析,探索解决对策,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分析
加快推进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是保障应用型本科高校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为高校发展带来了新环境。尤其是2015年,国家三部委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将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提出了专业体系、课程、教学、师资结构等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要求[2]。
那是因为,他们很清楚什么事是必需的,而什么不是。也就是说,他们在头脑中已经进行了思考和整理。而包包沉重的人,可以说还做不到这一点。
以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呼吁教育工作者应被视为一种专业为起点,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逐步发展起来。1980年《世界教育年鉴》发表《教师的专业发展》主题系列文章极大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3],紧随其后的美国“卡内基基金会教育与经济论坛”率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来实现教育改革理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思路,为此后各国研究产生较大的促动。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起步较晚,自1994年《教师法》中明确教师为“专业人员”以来,相关研究不断丰富,并逐步形成一重大研究领域[4]。我国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教师发展阶段、发展动力、专业内涵、课程与教师、教师与教学等领域,以傅道春、叶阑、王少非、曾国鸿、朱旭东等为代表的研究者产生了一定的研究影响。其中,基于高校研究语境的教师专业发展体制、机制研究,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团队的研究影响较为广泛。该团队首次提出了构建高校本位的教师发展框架理论,并从需求驱动、专业合作、支持制度等角度,给出了高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及机制建设的对策。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团队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也是该领域研究较为有影响的成果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团队则研究了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及其模型构建,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重要指导。
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以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能力为基础,以内在专业素养提升为核心,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过程。其内涵主要有“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化两方面。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5],明确提出“突破束缚高校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培养的对策带来新形势并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教师队伍可持续能力提升的教师培养与教师发展工作,必然因此在教师专业理念、知识结构、技能更新等方面与国家战略和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他是山东省章丘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该局先后荣获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集体、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由于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大多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有些教师未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在教学基本能力上存在欠缺;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校时间不长,学术氛围淡薄,教师在科研能力上存在欠缺;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师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实践环节上能力不足;新申请专业、转型专业对教师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部分教师专业匹配度不够,与专业发展相脱节。
(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
为促进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对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上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相匹配,促进教师队伍顺应应用型发展需要,实现快速转型和精准、多元化发展,提出并实施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将教师队伍按“两大类、四小类”进行划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将教师分类为基础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其中基础型教师分为基础理论教师和专业基础教师;双师型教师分为学校双师型教师和产业双师型教师。明确了各自职责和发展目标,解决了教师发展顾此失彼的问题。
(二)教师能力结构单一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发展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要成为一名成熟的专业人才,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丰富自己的专业内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实现专业的成熟[6]。而这种专业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教师职位的确立,到教师职位专业化,再到教师专业化的兴盛,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尤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这个过程也往往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
3)诊断任务创建与运行:根据诊断对象及其评估指标,建立诊断任务并启动任务。此后,诊断任务会根据调度配置要求定时运行,给出安全形势的评估预测结果和可预见的安全问题,对于安全问题可以从专家知识库中推理检索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部分教育研究者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者展开研究,推出一些实践举措。这些实践举措主要涵盖几个方面:提高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制订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理念,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搭建分层、分类的培养平台;建立分类的教师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形成持续性的发展动力等。总结、探究这样的实践举措,是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加深相关认识、推进相关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以D高校为例,就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实践分析。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分析
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考核评价、激励标准单一,导致教师内在发展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积极性不够,出现职业倦怠甚至是无谓地放弃教师的职业历程等问题,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步伐。
成立了促进教师发展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聘请校内外培训师,依据“扬长补短、持续提升”理念,针对各类教师存在的能力短板,制定了由“教学基本技能课程+类型能力提升类课程”构成的培养方案,明确学分要求,形成了基础型教师强化教学及教科研能力,学校双师强化实践能力、企业双师强化教学技能的培养机制。采取学校与学院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内容与目标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师培养模式,实施教师分层、分类培养。学校层面开展通识类培训、新入职教师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教学管理干部培训、双师型教师培训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各学院教师类型,制订内部培养计划,对教师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实施精准提升。
(一)建立教师队伍分类管理模式,明确分类发展方向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能让教师对自身状况有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及时进行工作反思,查找不足,加快自身专业发展[7]。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没有进行转型规划,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提升自己专业能力与素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匹配。
(二)成立专门机构,搭建培养培训平台
D高校创建于2000年,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动画学院,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获评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最佳动漫教育机构”。近年来,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探索,推出一系列举措。
(三)建立分类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形成持续性发展动力
打破原单一评价模式。基础型教师,注重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业绩;双师型教师,注重实践能力、创作水平、成果转化及推广等方面业绩,明确教师两类发展方向;制定“教学+”考核机制,以“教学能力+教科研水平”为基础教师评价标准,以“教学能力+项目创作及成果转化”为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建立分类薪资体系,基础型教师由“教学能力+教科研成果奖励”,双师型教师由“教学能力+项目制工资”构成。有效提升了教师内驱力,形成持续发展动力。
总之,D高校坚持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符合学研产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以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要素为着力点,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分类发展保障机制;以教师自主发展与学校引导发展相结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约束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旁观的天问大师和紫阳道长脸上有诧异的表情,因为他们同样认识大幻剑和魔刀,但不知道武功堡毁灭后大幻剑和魔刀何以摇身一变成了安和庄所属,江湖无名的安和庄又怎会有如此可怕的刀手和剑士?由其是那些刀手和剑士偶尔乍现的招式不仅凶残狠毒,而且诡异难测招法让他们为之震惊。
四、结语
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了制约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要素,尤其是应用型定位高校内涵发展深化过程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在与人才培养环节紧密衔接的直接过程是教师队伍。随着国家引导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重大指导意见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上遭遇困境。做好行业企业人才引进和专任教师队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关键。以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要素为着力点,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分类发展保障机制,是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内涵应伴随高校应用型定位的深化而不断深化、拓展,实现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筹,张四海.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主要特性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7(3):97-100.
[2]王翠梅,刘艳光.对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6(2):145-146.
[3]熊俊峰.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2010.
[4]方娇,梁敏.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106-109.
[5]夏睦群.对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2):13-14.
[6]李海芬.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7]邹宁,田星.民办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9-10.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分类促进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170806);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引导模式及有效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181017);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度高教科研课题“新形式下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JX2018D240)。
作者简介: 孙硕,吉林动画学院影视造型学院,副院长,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韩晓洁)
标签:应用型本科高校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实践分析论文; 吉林动画学院影视造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