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6
摘要:我国高校学生多数处于17-23岁这一年龄层,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青少年或多或少的出现心理比生理成熟较晚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基本上是由成年人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一旦学生踏入大学校园,将面临着独立生活、学习、社交等各方面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往往一部分学生无法很好的处理遇到的问题,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如不及时处理,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文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探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措施。
关键词:挑战;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一、案例背景
心理危机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对大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成为高校面临的紧迫课题。[1]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二、案例事件
方舟某公寓某宿舍,住宿人数为4人,是我所带的2014级L专业的学生,宿舍4个人家庭经济情况都较好,一人是大连本地人,一人是黑龙江五大连池人,一人是山东烟台人,一人是山西太原人。以上四人有一个共同点:读大学之前一直是家里人全方位的照顾,独立生活能力不足。四人不仅生活习惯、节奏不同,且性格也不相同。大学入学后四人关系很不错,但在今年上半年,宿舍内两名学生主动来办公室找我,称现在在宿舍住的很“危险”,并提出调换宿舍的要求。
张某某自述:两人关系较好,和另外两名室友之间虽然不是很密切,但是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冲突。最近因为生活习惯的问题和另外两人发生了一些冲突,但是也能够一起生活。这两天经常感觉宿舍氛围很诡异,而且自己的洗漱用品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明物体,像是被人投毒,食品也好像被别人动过,现在整天生活的担惊受怕。
感到事态严重后,我找到了另外两名学生进行了谈话,得到的结果和上述两名学生所说的却是截然相反。
侧面了解:同学们反映该宿舍四个人都不是“好惹的”,张某某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平时想“太多”,其他人也都不是“善茬”。
三、案例分析
根据和张某等人的谈话以及从侧面了解到的情况,结合所学心理学知识初步判断,该生有较为明显的心理危机现象,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导致张某某出现心理危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敏感与失落。张某某心思细腻,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关注,对舍友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揣摩,分析是否和自己有关,看看是否她们有所指,进而影响和舍友在生活中的相处。
2.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之间,由于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或冲突,有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这种冲突,导致心理失衡,表现为自卑、抑郁、悲观、怨恨等负情绪,从而引发心理危机。
3.独立生活能力缺失。张某某在生活中缺乏独立自主生活能力,平时仍要依靠家长送食物、衣服等,自己的东西也是没有摆放规律,常常出现物品和记忆中的“错位”。
4.室友的暗示:在矛盾爆发时相互之间难免恶语相向,有时候相互说两句赌气的话,张某某记在心里,常常做梦的时候惊醒。
由于张某某的自我调整能力较差,加之多种问题的集中爆发,使得该同学处于很被动的局面,因此产生了逃避情绪和畏难情绪,希望换一个环境来逃避这些自己无法处理的问题。
四、解决方法及结果
1.认真并完整的听取了张某的全部诉求,为张某情感的宣泄打开了窗口,有利于平复学生当前情绪,为下一阶段解决张某心理问题奠定基础。表达自己对张某遭遇的理解,建立起双方之间的信任。运用“共情”[2]对张某进行进一步的开导。
2.针对张某的情况及时联系学校心理中心,看中心是否可以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帮助。联系张某的家长,家校合力,共同做好张某的疏导工作。
3.对张某进行长期关注和定期约谈,及时跟进,鼓励张某正确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生活,对张某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肯定,给予张某自信。
4.充分利用朋辈心理辅导得优势,由张某关系较好的同学在此期间不断开导张某,并创造张某和班级其他同学共同生活学习的机会,肯定张某的进步,及时疏导张某的负面情绪。
经过长期努力和张某的积极配合,该生现在乐观开朗,和舍友关系融洽,对大学生活适应良好。
五、经验与启示
1.高校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其人格特点尚未定型,应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锻炼意志,增强他们的挫折忍耐力应合理组织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科学用脑应传授给他们社会交际的技能,学会和别人和谐相处应教给他们心理调节的方法,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绪。对心理上、情绪上有问题的学生,应通过心理咨询对他们进行疏导,使问题及时得以解决,让他们在大学中身心两方面都健康成长,成为能够担负重任的优秀人才。[3]
2.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社会支持资源,特别是在危机状态下,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应对危机,护获得成长。而心理危机往往与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资源有关。很多大学生期望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获得更高的人际交往能力。
事实上,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才是人际关系的支柱,一旦没有了真诚与信任,再好的技巧不过是水中月。然而,仅有真诚与信任也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对方的反馈,做积极的倾听者,相互支持、互动、共通的人际关系才是正常和健康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评估自己、较为全面的认识自己,更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弥补自己的弱项。特殊群体学生更应该接受自我、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提升。
3.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4]要营造适合大学生成才的心理环境,就要营造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校园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朋辈心理环境和家庭心理环境。全方位,多角度的构建健康的心理环境,会使学生逐步脱离原来的困境,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日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2007.
[2]李红锋.共情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2014.
[3]王嘉.高校学生人格特质_心理资本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2010.
[4]蒋小蓉.营造健康心理环境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D].2006.
论文作者:陈泽羽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张某论文; 心理论文; 危机论文; 环境论文; 学生论文; 人是论文; 人际关系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