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无损检测技术论文_郭亚妮,刘智江

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无损检测技术论文_郭亚妮,刘智江

山东泉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水利工程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质量检测与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由于水利工程结构的复杂性,传统的检测技术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无损检测技术却能不破坏结构物的完整性。本文通过综合阐述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中无损检测技术,对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予以分析,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采用。

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水利工程;质量控制

1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无损检测技术即非破坏性检测,就是在不破坏待测物质原来的状态、化学性质等前提下,为获取与待测物的品质有关的内容、性质或成分等物理、化学情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除目测外,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有回弹法、超声波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探地雷达法、红外成像法、瑞雷面波法等。在实际应用时,需根据结构物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1.1无损检测技术的优点

(1)高效性。

对于水利工程,结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结构检测主要是通过静力试验、局部试验来获取结构物质量状况,包括裂缝、变形等,进而评估结构整体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传统的结构检测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量大,十分费时。而无损检测技术运用超声波、射线等原理,能准确地通过结构物的某些物理特性推断结构整体的质量状况,省时省力,真正做到高效便捷。

(2)远距离检测。

传统的检测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对远距离的检测。而无损检测技术不受距离的限制,能在一定的远距离范围内进行检测,消除了传统检测技术的局限性。

(3)连续性。

无损检测技术区别于传统检测技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连续、重复地采集数据,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钢筋位置测定仪,可以通过连续地在结构物表面进行扫射,真实模拟出混凝土内部钢筋分布情况、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

1.2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

无损检测技术发展非常快,很多水利工程都运用无损检测技术进行质量监督与控制,无损检测技术与很多先进的研发成果相结合,运用到了很多水利工程项目中。目前,基于无损检测的多项标准规程如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等均已得到普遍应用,使得无损检测技术标准化。

此外,无损检测技术体系也已日益完善,除了常用的超声波外,探地雷达技术、红外成像技术、波动分析、激光技术等也逐渐被广泛应用。部分省市也已建立了相应的技术规程。

2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分析

2.1超声波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超声波与检测对象之间产生的反射波、散射波及投射波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检测对象的表观及内部缺陷、组织结构变化等。利用超声波的这种特性,可以对多种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进行无损检测。同时,超声波检测灵敏度很高,能够识别检测对象中较小的细微的缺陷,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水利工程结构物在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裂缝,细小的裂缝可以忽略,但大的裂缝尤其是贯穿型裂缝,将会对结构物的安全性及耐久性产生巨大影响。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可以在不破坏结构物完整性的前提下,检测出结构物的裂缝等内部缺陷,整体检测成本较低,操作也较为方便,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检测复杂形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对象时,其精度会受到影响。另外,材质、晶粒度也会影响超声波无损检测精度。

2.2探地雷达技术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又称地质雷达、透地雷达,是利用频率介于10^6-10^9Hz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方法。

探地雷达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界面时发生反射,根据接收到电磁波的波形、振幅强度和时间的变化特征推断地下介质的空间位置、结构、形态和埋藏深度。

与其他无损检测技术相比,探地雷达技术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检测各种材料如岩石、泥土、砾石,以及人造材料如混凝土、砖、沥青等的组成;也可确定金属或非金属管道、下水道、缆线、缆线管道、孔洞、基础层、混凝土中的钢筋及其它地下埋件的位置;它还可检测不同岩层的深度和厚度,并常用于地面作业开工前对地面作一个广泛的调查。除此之外,探地雷达检测精度跟发射天线频率有很大的关系,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探测需要选择合适频率的发射天线。

在坝体渗漏探测中,渗透水流使渗漏部位或浸润线以下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增大,与未发生渗漏部位介质的相对介质常数有较大的差异,在雷达剖面图上产生反射频率较低反射振幅较大的特征影像,以此可推断发生渗漏的空间位置、范围和埋藏深度。

3水利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前景

当前,无损检测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技术上的缺陷,也有原理上的局限性。这也就意味着无损检测技术还需不断发展完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将会是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及趋势。实现无损检测技术自动化,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无损检测时间。无损检测技术智能化体现在操作人员与仪器设备的人性化交互,仪器设备可以根据操作人员需要自动设置检测参数并存储记忆,为操作人员提供便利,避免操作人员每次实施检测前重复设置参数。无损检测技术的数字化将会大大缩短后期数据处理的时间,数字图像能更直观地显示检测结果,另外,利用数字化技术也可以更好地捕捉图像信息,提升图像效果。

4结束语

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在无损检测技术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工程现场及环境因素,合理地选择检测方法,充分更好地发挥无损检测技术特点,实现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环节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俊哲.《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2]王铁强.无损检测技术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控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2(4).

[3]宋莉,赵厚法.无损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水利水电,2016(10).

[4]王彩龙.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9).

论文作者:郭亚妮,刘智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无损检测技术论文_郭亚妮,刘智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