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_财务会计论文

关于财务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_财务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会计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特定时期的会计发展水平是以该时期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前提的。目前我国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势必对财务会计提出新的要求。本文试就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改革作点思考。

一、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社会经济环境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总称。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总是服务于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的某个经济主体,而每个经济主体必然受一定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和制约而从事各项经济活动,所以会计总是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并随着它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所说的会计是“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我理解,这里就包含着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对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反映和监督之义。著名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指出:“会计主要是适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更直接说明,会计是依一定社会经济环境而生存和发展的。

(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社会将要告别工业时代,跨入崭新的信息时代。我国自然也不会游离在这一潮流之外。同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蓬勃深入发展。这一切都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变化是: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我国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一方面为鼓励企业发展颁布了若干法规,为其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另一方面也将企业推向市场,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迫使经营者必须具有敏锐的经济头脑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掌握市场需求、发展趋势,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2.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近几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新技术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数量、种类也有显著增加;同时先进的技术方法也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在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信息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产业则是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信息的传播将变得更为快捷。

3.投资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由国家的单一投资变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而且相继制定了若干保护投资利益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企业法》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等。此外,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吸引了不少外国投资。尽管投资方式、期限、额度不同,但他们毫无例外地都希望减少投资风险,取得较大的投资收益。

(二)新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无疑会对财务会计产生重大影响,提出新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第一、要求财务会计提供信息的领域必须拓宽。在新的环境下,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供信息的领域无论深度和广度,还是纵向和横向都必将拓宽。信息使用者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将具有以下特征:(1)既要反映过去的经营情况,又要预测未来的经营状况。 因为过去的信息只能反映已发生的业务,只有未来的信息才是信息使用者进行预测所更需要的。(2)既要正确反映有形资产的价值, 又要如实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目前,诸如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它们在报表中予以揭示是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的要求。(3)既要提供财务信息,又要提供非财务信息。 会计信息与相关部门信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且都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因此为拓宽会计的空间和领域也应提供那些非财务信息。(4 )既要提供总部的信息,又要提供分部的信息。分部信息与总部信息对于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同等重要。在分析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时,分部信息比总部整体信息更为有用,所以信息使用者将会逐渐更关注分部信息。(5)既要提供定量信息, 又要提供定性信息。财务报表提供的定量信息固然重要,然而那些虽难以定量计算,却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定性信息对信息使用者也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以看出,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会计提供的信息必然要将会计、财务、统计等多种部门的信息相融合,将供、产、销各环节的情况相融合,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学科的内容相融,以扩大会计的视野,拓宽会计的空间,增强会计的作用。

第二、要求财务会计处理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必须现代化。21世纪将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为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在会计领域同样如此,要摒弃原有的手工操作手段,代之以计算机操作。在工业时代,会计核算主要以手工为主,成本高,效率低;而在信息时代,必须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再辅之以财务软件,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信息网络系统,从而便于各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外部使用者也可以便捷地获取财务信息。

二、财务会计改革的几个问题

财务会计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尽快完善我国会计法律体系

会计的法律体系是受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过去我国实行的是分部的、分所有制的行业会计制度,这与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原来的会计制度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环境,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完善会计法律体系的工作显得势在必行。另外,由于任何会计工作都要在会计法规的约束和指导之下进行,完善会计的法律体系既成为财务会计改革的准绳和主要内容,也是会计改革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完善会计法律体系不仅是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的必然要求,而且更是会计改革中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

会计的法律体系应按如下框架构建:第一层,《会计法》。虽然我国在1985年制定了《会计法》,并在以后几年里进行了修改,但它的地位和作用还不十分明确。今后改革的方向应是,确定其作为母法的地位,使之真正成为统驭其他会计法规的根本大法。《会计法》应只对会计的指导思想、任务、会计人员任职资格、会计机构、会计工作规则、政府对会计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原则性的规定。也就是说,《会计法》只对会计工作的社会属性进行规范,而不包括会计核算的具体规范。第二层,基本会计准则。作为非行为规范的理论说明和指导思想,基本准则应只对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作原则性的规定。今后基本准则的理论部分应进一步拓宽充实,提高理论的深度,对其内容阐述则强调概念要准,界限要清,关系要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现行的历史成本原则、资产确认、计量原则及一些基本会计理论产生巨大的冲击,本着既要满足现实所需,又能照顾今后发展的原则,对原有内容进行删改、修订;同时制订一些超前性的基本准则,这对于进一步制订具体会计准则以及完善会计法规体系都十分必要。总之,改革的趋势是使基本会计准则成为类似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论框架。第三层,具体会计准则。作为在基本准则指导下,对会计行为所作的具体规定,具体准则应强调可操作性。我国现有具体会计准则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它的推广执行。解决这种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深入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中去,了解它们的业务特点,加以归纳总结,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套既体现中国特色又可与世界接轨的具体会计准则。对于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关系,我国目前的做法是两者并存。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两者产生的环境、采用的形式以及着重点不同,但所涵盖的范围和内容是相同的。因此,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关系只能是相互替代。但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具体会计准则形成具有一定的曲折性,贯彻执行具体准则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可以选择一些有条件的企业作为具体准则的试点,其他企业处理会计实务时仍然适用相应类型的行业会计制度。但这只是过渡时期的办法,最终发展必然是以具体会计准则取代行业会计制度。

(二)规范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

财务会计又可称为对外报告会计,它主要通过财务报表向外部使用者提供各种信息,换言之,财务报表成为外部使用者获取关于公司信息的来源。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导致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有所变化。相应地,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也必须随之改变。为此,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以规范财务报告应披露的内容。

第一、将信息技术、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财务会计确认的范围,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反映。目前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主要面向过去。上述三个项目的价值当前难以用货币准确计量,它们的价值是面向未来的,即能为企业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未来的收益又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它们在陈旧的会计模式下一直得不到反映。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它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我们有必要将其确认、计量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反映。

第二、以附注的形式披露前瞻性的信息,并随着财务报表格式及内容的改革,将其纳入到报表中。由于目前财务报表格式所限,前瞻性信息只能在附注中反映,使得附注日渐冗长。今后还需改革报表形式,将前瞻性信息在表内揭示。所谓前瞻性信息,是指企业管理当局根据所处的经营环境和自身的经营状况,对未来某个或几个期间最可能出现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变动情况所作的最佳估计的有关信息。现在的信息使用者已不满足于仅仅了解过去发生的情况,因为不可能依赖那些侧重过去而且已经过时几个月的信息作出今天的决策。投资者、债权人渴望能够洞悉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发展动态,以决定自己下一步的对策,从而把握机会,规避风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要求反映预测性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的做法是企业编制预测报告,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后予以公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有意美化、披露不符合本公司情况的信息。强制审计虽不能完全消除预测报告存在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可信度。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使用者更倾向于由企业提供前瞻信息,自己来作分析。因此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只需披露预测性信息,不必作预测分析,即不必编制预测报告,而由信息使用者自己作分析。

第三、增加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之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更是应该适应这种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近期信息,这就要求企业除了提供一年一度的财务报告外,还需编制较为完整的中期报告。其编制的时间可以以半年或一季度为期。同时,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一张综合的财务报告可能会掩盖内部存在的某些问题,因此,需要编制分部报告,分别反映内部各财务组织的经营业绩及状况,从而便于准确地分析整个企业的状况和经营成果。

第四、以报表附注的形式披露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1)为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及信息需求者的要求, 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范围在不断拓宽,不仅提供财务信息,还要提供非财务信息。因为工业企业的一项生产决策、投资决策、甚至一次人事调动都可能影响投资者、债权人对企业的评价,而这些信息对上市公司来讲尤为重要。(2)定性信息是指不能用数量表示的信息。 对于此类信息是否应该披露,取决于它与决策的相关程度。换言之,取决于决策者对它的需要程度。一般而言,与决策相关的定性信息应尽量予以披露。此外,非数量性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重要与否,还可以从与其相关的数量信息是否重要加以判断。例如,企业将某项固定资产抵押借款,如果该固定资产价值较大,就应该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这一事实。(3 )不确定性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如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是一项重要的不确定性信息,它涉及未来不确定的现金流出。不确定性信息对于判断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披露的不确定信息是管理当局主观判断作出的,所以最好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以保证信息质量。

(三)强化信息处理手段

面对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营者为了能够及时作出预测和决策,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对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原有的手工操作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已成为一件十分迫切的事情。自1988年全国会计学会首次召开电算化研讨会,至今已有10年,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深入人心,财务软件的开发日益增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改革卓有成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仍有相当多的在职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对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也掌握得较少;另一方面财务软件的功能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如有的软件只能处理会计方面的数据,还不能处理关系到企业供、产、销等业务方面的数据,另外缺乏通用性好的管理型财务软件。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的改革任重道远。为将改革进一步深化,需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电算化改革的力度,使更多的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1994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00年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普及率要达到40%。从目前电算化工作的推行情况来看,距这一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为尽快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企业自身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增强变革会计操作技术的紧迫感;另一方面各行业的主管部门要给予指导和支持,各主管部门应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制定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纲要,引导企业逐步实现电算化。

2.对在职会计人员和后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普及教育。在电算化的进程中,人的素质是比硬件——计算机更为重要的因素。各地财政部门应组织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而各企业要肯于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使会计人员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体系,并熟练掌握市场上成熟的财务软件。

3.完善财务软件的功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的核算、报告以及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软件急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以满足企业变化了的需求。另外,由于外国软件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使中国财务软件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财务软件公司必须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力争在新形势下创造新的辉煌。首先,财务软件应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这一转型要想成功,离不开财政部和各地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其次,会计软件的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应由单一系列向多重系列发展,从低档平台向高档平台和多平台跨越。

标签:;  ;  ;  ;  ;  ;  ;  ;  ;  

关于财务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_财务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