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钟晓锋

钟晓锋

(江阴市中医院消化内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一年内入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给予中医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药物柳氮磺吡啶。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有效率为82.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具有良好效果,疾病的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041-02

The effect observation of 58 c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Zhong Xiaof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Jiangyin City , Jiangsu Province, Jiangyin 214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Observe th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CM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Selected from 58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ll the 29 cases. Experimental group give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oral drug willow nitrogen sulfonyl pyridine. Results Experimenta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1%,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2.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has a good effect, low recurrence rate,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 The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简称溃结,1875年首先由Willks和Moxon描述,1903年Willks和Boas将其命名为溃疡性结肠炎,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正式命名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是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常始自左半结肠,可向结肠近端乃至全结肠,以连续方式逐渐进展。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缓解与发作相交替,患者可仅有结肠症状,也可伴发全身症状[1]。中医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主要认为本病发生多因感受外邪,感邪致泄;或饮食不节、食欲无度等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常;或脾胃虚弱,胃纳不香,清浊失衡,混杂而下;饮水过多,水液内停,亦可引起泄泻。故以上因素均可导致便下粘液、脓血产生。该疾病特点为长期、慢性持续反复发作,一般常规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再度复发。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58例。

诊断标准:除少数患者起病急骤外,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症状以腹泻为主,排出含有血、脓和黏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获缓解,经纤维结肠镜检,因为90%~95%患者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可看到充血、水肿的黏膜,脆而易出血,在进展性病例中可看到溃疡[2]。分组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实验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37~54岁,平均36.6±3.5岁;病程4~13年,平均8.4±2.1年;根据评估溃疡性结肠炎严重性的标准,19例患者病情较轻,10例重症患者,0例为爆发重症患者。对照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38~65岁,平均37.1±3.4岁;病程4.5~15年,平均8.8±2.0年。根据评估溃疡性结肠炎严重性的标准,23例患者病情较轻,6例重症患者,0例为爆发重症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给予中医治疗方法,以口服中药、中药保留灌肠与针灸治疗相结合,具体方法如下:

(1)口服中药:大肠湿热型口服葛根芩连汤加减加减,脾胃虚弱型口服参菩白术散,寒湿凝滞型口服胃苓汤加减,食滞胃肠型患者口服保和丸加减,如腹胀痛甚,大便泻下不畅者,可加大黄、枳实各6g,槟榔10g以通腑导滞;如积滞化热甚加黄连6g清热厚肠;如恶心呕吐,加蔻仁10g和胃止呕;如食欲不振,加藿香10g、佩兰10g芳香醒胃;如舌苔垢腻,加苍术10g,苡仁15g芳香和渗湿同用。脾肾阳虚型口服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如脾阳虚为主者,重用党参、白术、炮姜、石莲子,肾阳虚偏重者,重用附子、肉桂、补骨脂;滑脱不禁,舌苔无滞腻者,加罂粟壳10g,诃子肉10g,赤石脂10g、石榴皮10g等;如下腹隐痛加吴萸10g、香附10g;如腹痛加金狗脊10g、菟丝子10g;如久泻不止,兼见脱肛者,上方加生黄芪15g、升麻10g,以升阳益气固脱。

(2)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组成为苍术15g、白术10g、薏苡仁15g、桂枝10g、木香10g、当归10g、艾叶炭10g、白及10g。保留灌肠一般以每次100~150ml为宜。对高位病灶患者,药量可酌情加至200ml左右;注意药量应由少渐多,根据病人的适应能力,逐渐加量,保留灌肠1次/天,药水温度为37-40℃。给药时,嘱病人取左侧卧位,给药后应保持膝胸卧位半小时,再取左侧卧位,后右侧卧位;给药后一般应静卧数小时,以减轻肠粘膜受到刺激、肠蠕动增加产生的痉挛,防止药液过早排出,至痉挛减轻后,可适当活动,促进药液尽快吸收。

(3)针灸治疗。患者仰卧,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2.5寸针刺下脘、合谷、内庭、璇玑、关元、足三里、胃俞、大肠俞、中脘穴,均用泻法。患者有针感后针尾施灸留针30分钟,并可于中脘、关元处拔罐,连续治疗一周以上。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开始4g/d,3~4周后随着症状减轻,维持1~2年;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加用氢化可的松200~300mg/d或地塞米松10mg/d(开始大剂量静脉滴注)。1~2周后改口服泼尼松60m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对于出现合并感染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其他症状者予对症处理。

1.3 疗效观察

对中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的病例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结肠镜下表现进行评价,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疾病,目前尚无办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促进黏膜愈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使病人的病情能够缓解。

(1)完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下粘膜愈合。

(2)起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下发现粘膜有炎症或息肉。

(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肠镜下仍有粘膜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α=0.05)。

2.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有效率为82.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

3.讨论

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相关理论,在中医内科中把溃疡性结肠炎归为“痢疾”、“泄泻”的范围,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所致。中医在治疗上兼顾标本,两者兼治才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中医治疗正是运用以上的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后以达到治疗目的。采用中药灌肠疗法具有直达病变部位,提高药物浓度,延长作用时间,改善局部血运循环,消退肿胀,且减少对消化道肝脏等对药物的反应的效果。针灸治疗能通畅气机,调节局部脏腑功能,行气活血,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另外,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很重要,尤其是灌肠治疗时,需要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指导,此病病程长,治疗需患者配合,应鼓励患者增强治病信心,坚持合理必要的治疗。要患者在饮食、生活、情志等各个方面均保持良好的习惯,保持心情舒畅恬静,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避免劳累,忌食辣椒、冰冻、生冷食品等,对于本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综上,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效果,其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所以溃疡性结肠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是运用中医药治疗,因中医药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着较为明显的优越性和广阔前景,其方法丰富多样,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若多法结合疗效更佳[3]。目前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尚不明了,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以期在预防、治疗、防止复发等问题上取得新的进展,但从实际治疗效果来看,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效果,其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国疾病知识总库[EB/OL]. http://lib.lzu.edu.cn/zwsjk/info-6675.shtml.

[2]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88.

[3] 刘朝霞,王静滨,谢晶日.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J].中医药学报,2012,40(2):133-135.

论文作者:钟晓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58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钟晓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