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激光(眼底)、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论文_仁青江村

分析激光(眼底)、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论文_仁青江村

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人民医院 西藏昌都 855600

【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联合采取眼底激光与羟苯磺酸钙胶囊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单纯采取眼底激光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眼底激光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6.84%,P<0.05;观察组就诊时的视力为(0.51±0.12),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41.26±40.62)um,对照组分别为(0.50±0.14)、(342.16±40.59)um,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为(0.69±0.16),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04.13±22.12)um,对照组视力为(0.60±0.13),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41.13±33.64)um,P<0.05。结论:通过联合采取眼底激光术和羟苯磺酸钙胶囊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水平并缓解黄斑水肿。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羟苯磺酸钙;眼底激光;效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主要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的糖代谢发生紊乱,使得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等发生异常,诱发毛细血管的微动脉瘤逐步形成,进而导致毛细血管发生闭塞,最终诱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于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以往治疗中通常采取眼底激光术进行治疗,虽可对其新生血管有效抑制,然而患者手术后的视力水平恢复进展较慢,对其预后效果产生不良影响[1]。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本文旨在探讨联用眼底激光与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1资料及方法

1.1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7年1月起,到2018年8月止诊治的7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38例,男女性别比为17/21,年龄区间处于53~82岁,均值(62.6±1.3)岁,糖尿病程3~19年,病程均值(7.3±1.4)年。对照组:38例,男女性别比为19/19,年龄区间处于52~84岁,均值(63.1±1.2)岁,糖尿病程2~18年,病程均值(7.6±1.2)年。两组线性资料比较,P均>0.05。

1.2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既加强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并给于降糖药物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对照组单纯采取眼底激光术治疗,应用我院眼底激光治疗仪,针对Ⅳ期病例采取全视网膜光凝,针对合并黄斑水肿患者可首先采取黄斑“C”格栅光凝治疗,之后每周治疗1次,并连续治疗4次,于激光治疗前首先应进行散瞳,患者光斑直径为200~500um,同时能量设定为150~500mW。治疗时间为0.2~0.3s,患者光斑分级为Ⅱ~Ⅲ级;观察组患者在眼底激光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口服,0.5g/次,每日服用三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治疗六个月。

1.3评估指标

(1)根据视力水平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其疗效予以评估,显效:即视力较术前增长超过3排,或患者视力水平超过0.8,且黄斑水肿及血管渗漏等显著改善或消失,同时视网膜微血管瘤完全消失;有效:即视力增长超过2排,同时黄斑水肿及血管渗漏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视网膜微血管瘤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无效:即未能达到以上判定标准。(2)比较两组疗程前后视力水平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x±s)描述,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当中,显效者21例,有效者16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是97.37%;对照组显效者13例,有效者18例,无效者5例,总有效率是86.84%。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就诊时的视力为(0.51±0.12),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41.26±40.62)um,对照组就诊时的视力为(0.50±0.14),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42.16±40.59)um,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为(0.69±0.16),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04.13±22.12)um,对照组视力为(0.60±0.13),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41.13±33.64)um,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近年来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特别是在肥胖人群及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糖尿病患者容易诱发慢性的微血管类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此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并且发生视网膜病变后,患者容易出现微血管瘤,发生破裂后容易诱发出血、渗出和水肿等情况。除此之外,由于患者视网膜的反复性出血,容易对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刺激出现牵拉条索,最终导致患者视网膜发生脱落而诱发失明,因而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其基础疾病及血糖水平,同时抑制视网膜出血防止新生血管发展,同时需积极改善机体微循环[2]-[3]。

以往治疗中多采取眼底激光术予以治疗,该手术方案可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小动脉和扩张小静脉等有效收缩,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管渗漏情况,并能够帮助缓解水肿症状及渗出情况。同时采取眼底激光能够对患者视网膜外层和色素上皮细胞等形成作用,可对外层新陈代谢等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可实现对无灌注区域的有效封闭,能够促使新生血管逐渐消退,可降低新生血管的不断形成。然而,单纯采取眼底激光术也存在缺陷,例如患者手术后的视力水平恢复相对较慢,同时容易产生相关并发症,患者视网膜渗出、出血以及水肿等吸收难度相对较高,对其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而亟待探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羟苯磺酸钙为临床中应用广泛的血管内保护药物,通过口服给药可促进患者视网膜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并且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视网膜的血液渗出情况,可维持视网膜屏障良好的稳定性[4]。除此之外,该药物还可对患者机体内血浆蛋白等一系列分子物质以及红细胞凝集等形成抑制,可缓解患者机体血小板处于的高凝状态,可降低微血栓发生率。从此次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视力水平恢复效果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也进一步证实,联合采取眼底激光术并应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治疗价值较优。

综上所述,通过联合采取眼底激光术和羟苯磺酸钙胶囊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水平并缓解黄斑水肿。

参考文献:

[1]江玲,吴杭,周垂仁.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3):1875-1877.

[2]王露露,孙艳红,韦企平,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3):405-408.

[3]刘平兰,张付生,唐鹏钧.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的 药物干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11):122-123.

[4]李琼.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9,9(5):128-129.

论文作者:仁青江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分析激光(眼底)、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论文_仁青江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