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公司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及其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大开发论文,作用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F1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18(2002)-01-0044-05
一、跨国公司是加快西部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可供使用的综合资源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自1983年以来呈现不断扩大之势。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这一差距更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在经济增长率、人均GDP、产业结构、投资规模、技术水平、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和市场化进程等方面,西部地区均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滞后已经并将继续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不加快西部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此次西部大开发是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即将加入WTO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不是简单地依靠中央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而是寻求各种资源,通过系统开发,使西部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赶超沿海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现代经济结构。对于欠发达地区,现代经济结构不是“内生”的,必须从外部输入,尤其是在当前技术和制度创新巨变的情况下,只有从外部输入先进的技术和制度,才能尽快缩小与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差距。过去30多年的历史表明,东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有直接关系,正是国际资本流入产生的资金供给效应、技术进步效应、扩大就业效应和对外贸易效应推动了东亚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东亚奇迹”。世界银行1997年的报告认为,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迅速推进,贸易、外国直接投资(FDI)以及国内高储蓄率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特别是东部)快速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金麟洙(韩)在总结韩国及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后进国家工业发展的模型,该模型认为“获得—消化吸收—改进”是后进国家的技术发展轨迹。因此,积极吸引外资是加快西部开发的必然选择。
跨国投资被称之为“一揽子创造性投资”,因为随着资金的转移,观念、技术、管理、营销、市场网络等都会随之转向受资方。跨国投资,特别是直接投资,主要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推动力的跨国公司,融资本、技术和管理于一体,形成全球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体系,在当今世界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联合国《1997年投资报告》的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拥有4.4万个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28万个子公司及附属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总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1/3、世界贸易额的2/3、直接投资的70%。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再次指出,跨国公司(TNC)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速发展上起到了主导作用。到1999年,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达8650亿美元,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为2080亿美元。从技术转移角度看,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发达国家70%的技术转让和80%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是世界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新技术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方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到2001年1月底,各国和各地区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形成实际投资3096亿美元。《财富》杂志所提的世界500强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但投资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1999年西部利用外资总额为12.05亿美元,仅占全国的2.84%。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尤其是技术和管理。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管理和市场化意识,无疑能提供西部开发中稀缺的生产要素。一项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跨国投资都与某种形式的技术转移联系在一起,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世界各国投资者提供了极其明确的信息,外经贸部为扶持西部地区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特殊政策,鼓励外商向西部投资。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也是中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措施。因此,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资源优势,吸引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国际竞争力最强的跨国公司大规模投资于西部,并发展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的后向联合,鼓励与本地区著名的大企业联盟,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实现双方互补性优势结合。这是西部获取全球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来源,也是西部调整产业结构,缩小与东部和发达国家知识与技术差距的重要途径。
二、利用跨国公司必须把握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向和新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推进,以及生产国际化、贸易自由化、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特征。西部地区在利用跨国公司时,应关注和把握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态。
1.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跨国投资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新设投资,即投资者在东道国设立新的企业又称“绿地投资”;另一种是并购投资,即通过兼并或收购的方式取得另一家企业控制权的产权交易行为。90年代以来,全球并购发展迅速,每年约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以上进入跨国公司行列。[1]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扩大其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门类的主要方式。根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数据,1998年全球兼并的交易额达4110亿美元,比1997年增加了73.9%。
跨国并购的主要目的,已不仅仅是消灭竞争对手,而是谋求双赢目标。通过兼并收购,谋求利用双方互补性资源、减少研究开发领域的重复投资和扩大经济规模等有益于双方的结果。这种跨国并购首先在发达国家间进行,近年来,有些发展中国家也通过放松管制,以并购方式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并成为其主要的引资方式。
2.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发展机构逐步外化演变成为一个独立的投资项目
传统上跨国公司主要在母国公司总部进行技术开发,形成知识密度从投资国向被投资国逐渐降低的梯形产业链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的竞争趋于个性化的产品竞争,而非高效率的标准化生产竞争。这种动态化竞争使企业的核心优势来源于产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面对这种变化使跨国公司开始在公司外部寻求和利用可能的人力资源。因此,跨国公司一改其研究中心的传统布局,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对研发机构的投资,以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1995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就成立了IBM中国研究中心,自1996年以来,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独资研究开发机构的势头有增无减。[2]
跨国公司在母国之外投资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目的,一是迅速收集信息并整理、加工,开发出新的产品,使跨国公司在信息(网络)时代能整合全球范围的信息与技术,从而最大化地巩固其自有的竞争优势;二是在产品个性化竞争中,根据东道国市场或区域特征,对跨国公司生产体系内产品进行差异化调整,以确保竞争优势。不少发展中国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本国投资设立研究开发机构。
3.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趋向“当地化”
80年代以来,为了缓和与东道国的关系,跨国公司一改过去无视东道国利益的经营战略,纷纷实施当地化经营战略。所谓当地化经营是指以建立“地地道道的当地企业、为当地社会作贡献的企业”为自己的目标,在其东道国的子公司中任用当地管理人员、沿袭当地传统文化、形成适应当地经营环境的跨国公司经营模式。
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市场当地化、产品当地化、人员管理当地化、投资当地化、技术开发当地化、企业文化当地化、利润当地化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当地化战略。“当地化”战略是目前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新特征。
4.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和全球性公司将得以广泛运用
20世纪80年代初露端倪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在进入90年代以来发展非常迅猛。跨国公司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互相协作、互相补充的合作关系。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跨国公司为保持和发展生存空间,纷纷采取“联姻”的办法,弥补公司技术、市场和竞争力的不足,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这种联盟可以跨国利用与整合各成员的可供资源与经济实力,增强其竞争的优势,以便对新出现的技术变革和市场机遇作出反应。
由于跨国战略联盟是通过外部合伙关系而不是通过内部增值来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所以它同传统的国际合资经营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它改变了传统的竞争与合作对立的观念,实现了“柔性竞争”,而且还可以实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在开拓市场、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分摊研发经费、消除不必要竞争等方面,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在21世纪将以其独特魅力得以广泛运用。
5.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仍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活跃地区
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热点。1994年发展中国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高达700亿美元,其中40%来自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1997年流入亚太地区的直接投资为870亿美元,几乎占流入发展中国家FDI总额的3/5。尽管亚洲金融危机使直接投资流入额有所下降,但不少跨国公司仍然看好亚太地区长远发展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1999年将开始复苏。因此亚洲仍将是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尤其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中国西部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新亮点。
三、西部地区应适时地制定适于西部区情的利用跨国公司的措施,从长远看应积极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
如前所述,跨国公司是西部大开发中可以弥补资金、技术、管理短缺的综合资源。但长期以来,跨国公司在西部投资额甚微,因此,西部地区应分析阻碍跨国公司投资西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顺应跨国公司发展的趋势,制定有效利用跨国公司的积极措施。
1.影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西部地区的因素分析
自1979~1999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3060亿美元,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10%,占新兴国家和地区吸引外资总额的30%。在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仅次于美国。但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流向极不均衡(见表1)。
表1 实际利用FDI的地区分布(1982--1998)
1982--1998累积数
地区(100万美元)
占全国比重
东部 208925.6 85.53
中部 22266.65 9.11
西部 13085.35 5.37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1999)
1999年东部地区利用外资额为464.91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量的85.97%,而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总额仅为12.05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量的2.84%。造成这一非均衡投资格局的因素主要是:
第一,人均GDP的地区性差异。东西部发展差距在人均GDP上相当巨大。收入是决定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跨国公司将资金投向收入水平高、消费能力强的东部发达地区。
第二,基础设施匮乏。决定跨国公司投资选址的主要因素是进入市场的运输成本。尽管西部地区土地、劳动力廉价,但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交通通讯环境可能使西部地区的产品成本高于东部沿海地区。
第三,政府办事效率低下。西部市场秩序混乱,缺乏切实履行合同的透明度使潜在投资者望而却步。批准一个经营许可证可能在上海需3~5个月,在西部需一年之久。而且在西部地区缴纳的税费比在沿海地区高得多。[3]
第四,缺乏创造利润的产地优势。经济活动是利益驱动的,并且资本具有充分流动性,如果某地区提供创造利润的产地优势,外商FDI将迅速大量流入。反之,资本也将快速流出。
第五,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熟练劳动力。根据1995年统计,在我国劳动力受教育的年限程度方面,从东部地区往西部地区呈递减趋势,东部地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10.8年;中部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平均为6年;西部地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5年。
2.制定适于西部地区的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积极政策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的投入,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基础设施支出能提高资本和劳动的全要素生产率。如果不充分发展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沿海和西部地区不可能连通为单一市场。只有沿海和西部地区连通为单一市场后,它们的经济增长率才能趋同。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已将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源列为开发重点。西部地区一方面要争取国家的基础设施投入,一方面也要通过转让使用权、长期租赁、优先使用基础设施、减免相关投资生产的税费等方式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实施全面开放战略,建立开放型经济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
1998年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表明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严重滞后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因此,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要在市场准入方面实行优先开放,建设开放型的经济。
第三,重新审视“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有针对性地吸引不同类型的跨国公司。西部地区在吸引外资上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巨大的市场,这来源于西部巨大的人口效应和收入效应。西部发展中最短缺的就是技术与管理,这很容易使西部地区继续“市场换技术”的引资战略。但是“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实施的经过只是中国单方面出让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成立前提将不复存在。加入WTO后,贸易壁垒的降低和市场准入范围的扩大将刺激效率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增加。
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出口运输成本高,因此,不宜过多吸引出口创汇型的跨国公司投资。但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并且靠近我国腹地,潜在市场广阔,应积极吸引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外资。
第四,针对跨国并购的特征,制定促进跨国公司并购投资的政策,从1994年以来,全球跨国投资中,跨国并购已超过“绿地投资”的数额。而在我国,新设投资仍然是吸引外资的主要方式,这与跨国投资趋势产生“错位”。因此,西部地区应顺应跨国并购投资的发展,树立“与巨人同行”的意识,对跨国公司并购持合作、积极的态度。
跨国并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谋求双赢,将被并购企业纳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之中。在全球范围内布置垂直一体化的生产体系是跨国公司的又一发展趋势,被纳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的国家和地区,其功能不仅仅是为跨国公司提供市场,还可以向世界其他临近地区的市场提供战略供给,形成上、下游产业紧密结合的生产体系。西部地区应制定地方性的兼并收购法规和实施细则、简化审批手续、营造适宜并购的政策环境、加快建设并购中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证券市场建设,这样既可以吸引并购投资,又可以使西部的优势资源和相关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进入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获得更高的回报。
第五,吸引跨国公司投资西部研究开发机构。在研究发展机构已成为跨国公司独立投资的情况下,西部地区应凭借已有的科研基础,通过以低于市场价格提供土地、建筑、电讯、运输等基础设施;免征资本品、设备、原材料等的进口税等方式,鼓动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究与发展机构。
另外,西部地区亦可运用加速折旧、降低所得税等措施提升跨国公司在西部所从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西部地区的重庆、成都、西安、兰州都是科研机构(大学)密集型城市,科研基础和科研人员优势明显。西部地区已有的科研优势足以吸引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投资。
3.西部地区在利用跨国公司的同时,也要积极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西部大开发带来了短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又使西部地区面临被其控制的风险。“市场竞争实际上不是发生在国与国之间,而是发生在公司与公司,迄今为止,未曾有哪个国家未拥有强大的公司就能在全球经济中占先。没有强大的公司,也就不会有持续的经济增长。”[4]依西部现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加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中也是处于较低的“制造业中心”层面,难以上升到价值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的“研究开发和营运”层面。因此,为实现西部经济的持续发展,还应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
根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一个企业从事跨国投资,主要是由3个基本优势要素决定,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已有不少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起来,并具有了基本的所有权优势,如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鹿王集团,在海外也有直接投资。此外,新疆的油气资源、内蒙古的稀土资源都具有绝对优势。西部地区在开发中应对此类企业给予更宽松的发展空间,培育其成为西部地区的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世界竞争。
收稿日期:2001-05-21
标签:直接投资论文; 西部大开发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跨国并购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 西部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