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体制探讨

人民币汇率体制探讨

董萍[1]2000年在《人民币汇率体制探讨》文中提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世界范围内各国都是一个个相对孤立的经济体,境外发生的各种经济事件对本国的经济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因此,维持一国经济的均衡,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则是各国经济政策制定者最根本和首要的任务。而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与消费、进口与出口、投资与储蓄都是相互联系着的。这样,维持对外经济均衡(国际收支均衡)就成为各国经济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的另一个重大任务。 一个国家与外部经济相联系的重要纽带是本国货币的汇率。从理论上讲,均衡汇率是一国国际收支均衡时的汇率。所以,要实现国际收支均衡的核心就是寻找货币的均衡汇率,再通过各种手段调节、干预名义汇率稳定在均衡汇率的水平上。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经济体,人民币汇率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但是,现在我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中,成为实际经济重要的有机构成部分。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我国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均衡状况,对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甚至国际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样,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与我国有密切经济往来的国家的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状况,也会反过来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均衡、持续、稳定的发展。 从国际金融的角度来看,维持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紧密联系的纽带是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是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相沟通的桥梁。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汇率的研究成果,通过消化吸收,用以指导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形成人民币汇率的监控体系,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基于这点考虑,将从汇率与经济的关系入手,分析汇率对内外经济平衡的影响。而后,以国际汇率研究成果为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研究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现实问题。最后对建立人民币汇率监管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做出努力。 本文在第一部分“汇率与经济要素”中,总结一些国家内部和外部通常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指标,供以判别现有的汇率是否与经济基本要素大体相一致。文中使用的概念框架的大部分内容是对以前所采用的对汇率政策分析和监督方法的改进与完善。 实现均衡汇率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对贸易流量无不适当的限制;二是对资本流入或流出无任何特别鼓励措施;三是无过度失业。在这一框架内,国际收支是决定均衡汇率的主要“基本经济要素”。由此引出一个结论:国际收支与内在经济均衡之间的关系构成均衡汇率计算的核心。 在这一章里首先对国际竞争能力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界定和分析。 一是购买力平价的概念。决定一个国家对外支付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其出口竞争能力。分析竞争能力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就是根据够购买力平价对汇率和价格的趋势进行比较。这一方法假定均衡汇率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名义汇率的变动可能会抵消相关的价格变动。文献中存在三中传统的购买力平价方案:一是单一价格法。该方法将汇率与不同国家的某一相同货物的价格联系在一起;二是绝对购买力平价法。 该方法把汇结与所有价格联系在一起;三是相对购买力平价法。该方法把汇率变化与通 货膨胀联系在一起。 虽然单一价企法以及具田多种货物组成的对应物和绝对购买刀平价法从直觉上看 百某吸引人的一面,但是Z们的汇率行为指导意义则是十分有限的.运输和信息成本以 及机制方面的贸易障碍,如关税和配额都限制了消费者和企业对即使是大幅度的不同国 家之间的价格差异做出反应,并使得绝对价格水平无法实现均衡。相对购买力平价法对 存在条件的要求比绝对购买力平价法要弱,它认为名义汇宰的变动值将等于对于同类货 物而言,国内与国外通货膨胀率之差。如果购买力平价在某一年成立的话,人们就可根 据通货膨胀率差异值的时间序列建立暗含购买力平价名义汇率的时间序列,并用其与市 场汇率进行比较。 二是尸高购买力平价的原因和影啊。事实证明购买力平价总体上对短期和甲期汇 率肉宿导性较差。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贸易成本词整造成滞后效应影啊;二是货物标 价货币表现出的价格刚性;三是无法充分替代的贸易货物;四是贸易货物与非贸易货物 之间以及技术和需求方面的结构性变化。前两个原因说明为什么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无 法发生效应,而后两个原因可与均衡实际汇率的长期变化联系在一起。贸易滞后模型反 映出购买力暂时性偏离。这类模型强调由于需要对成本进行调整,短期内贸易流量不能 对实际汇享的变化做出充分的反应。这类戌本包括在国外推销新产品,矿大或减少生产 或销售网点的成本,以及更换商标标示等,当存在这类调整成不时,只有绞大的购买力 平盯偏离才会出动出口商做出反映,矫正初期的价格冲击。 三是买际汇率指标和竟争能刀。分沂竟

韩晓亚[2]2007年在《浮动汇率条件下国内企业外汇风险防范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在外汇风险防范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外汇风险防范的相关理论,剖析了外汇风险防范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并根据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这一新形势、新环境,提出了我国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具体方法和对策。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在外汇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梳理了外汇风险的基本理论。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了外汇风险的概念,并针对性地研究了具体的外汇风险的种类,并将各种外汇风险进行了比较,还分析了外汇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第三章研究了外汇风险防范机制,建立了通过外汇风险识别和度量,汇率预测而进行外汇风险防范的机制。还具体剖析了针对不同类型的外汇风险的具体防范方法。第四章概括了我国人民币汇率演变的历史,及人民币汇率体制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涉外企业外汇风险防范的现状,以及在防范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涉外企业加强外汇风险防范的必要性。第五章通过分析国内外具体企业在外汇风险防范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方法和对策。在提出我国涉外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汇率预测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企业所应采取的防范对策,以及国家在制度层面应采取的措施。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高建良[3]2004年在《开放经济下人民币汇率体制与贸易政策协调新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在开放经济下 ,随着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 ,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货币政策实施难度与外汇市场干预风险加大 ,政府出口津贴的财政负担加重 ,对外贸易摩擦凸显等。为此 ,应加大人民币汇率体制市场化改革力度 ,重新调整贸易政策和贸易发展战略 ,建立新的汇率体制与贸易政策协调机制 ,从而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提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和减少对外贸易摩擦。

明承毅[4]2016年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股市行业板块波动的传导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对外开放进程不断推进,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和外汇储备量波动较大,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震荡。同时,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性正逐渐放开,金融市场尤其资本市场在体制改革中不断面临外界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中的风险。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结束单一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当时的8.28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现实,如今人民币汇率波动性震荡,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值得考量。股市的发展态势反映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作为一国经济“晴雨表”,对各个不同行业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与状况进行反映。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汇率可以看做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货币的购买力比较,汇率的变动会传导至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从而对各个行业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并通过股市进行反映。本文运用定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理论支撑,以实证分析为轴承,探究中国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股票市场行业板块的传导性。定性分析方面,结合汇率决定理论中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资产市场理论以及股票价格相关理论中行为金融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就汇率波动对股票市场的传导性进行分析。实证分析方面,分别选取2005年7月21日至2015年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A股市场行业板块指数收盘价数据进行分析,通过Wind资讯金融终端确定行业板块数量选择,根据其中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总共28个行业板块,采用EViews7.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就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股市行业板块波动的传导性进行分析,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正确认识,从而做出更为合理的投融资决策。

叶瑞芳[5]2007年在《试论我国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规模稳定快速增长,国际外汇市场起伏不定,变幻莫测,大大加深了涉外企业的外汇风险。同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已是必然的趋势。我国涉外企业经常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多种货币,汇率风险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有的已经深受重创。在国际市场汇率更频繁变动的大环境下,在人民币汇率体制新一轮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涉外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更加来势凶猛的外汇风险呢?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论述的。为了规避汇率风险造成的重大损失,保持自己的经营成果,我国涉外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做好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本文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我国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本文的基本结构是: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回顾了外汇风险管理最近的发展趋势,说明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简单回顾了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分别介绍了外汇风险的含义及分类和外汇风险管理的含义及内容。第三章主要介绍企业常用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企业常用的避险方法及其优劣势分析、外汇风险防范方法的选择,为下文得出我国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对策做下了铺垫。第四章为本文的重点部分。首先,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体制现状,剖析了我国涉外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状况,总结了我国涉外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管理问题;其次,基于前面章节的分析,得出了我国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对策;最后,单独出一节来对本章进行小结。外汇风险管理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它不仅有赖于风险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成熟,更有赖于企业和风险管理者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的不断积累。我国涉外企业必须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加快对国际市场上现有的外汇风险规避方法的学习研究,在经受风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规避风险的策略,做到临“险”不惧,应对有措。

乔桂明, 陈星宇[6]2015年在《现行汇率体制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中国自2005年7月21日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重大改革以后,汇率的波动弹性明显增强。研究认为,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来看,中国建立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是必要的,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将汇率变化固定在一定的基准汇率水平范围内,还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将汇率调整到另一固定汇率水平,这为中国经济和汇率的深化改革创造了一个可行的制度环境;从汇率政策方面来看,要实施更加积极有弹性的汇率政策,这样在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水平不发生大变动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汇率政策的调整,不断弱化外界对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心理预期,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李庆星[7]2009年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下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文中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关于汇率体制改革的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一措施使一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有所加大。2006年7月21日就已较2005年7月21日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之时,升值约2.88%,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8.0380:1。从商业银行的年报中发现,上市银行的手里,有近400亿美元的外汇敞口,以7.5%的升值速度和2008年的人民币汇率估算,这部分外汇资产可能带来的损失超过200亿人民币。单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披露的年报上就显示其外汇敞口为1376.88亿,等值美元188.49亿,截止到2007年年未,已经确认的汇总损失已经达到68.81亿元人民币。自其后的几年里,人民币汇率也一直处在平稳的波动之中,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对汇率风险提高了认识。对于银行来说,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即银行与风险同在。汇率制度的变更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外币资产和负债以及外汇产品销售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汇率风险,如何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以增强金融环境的稳定性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汇率制度改革之前,我国商业银行几乎不承担汇率风险,因此我国的金融机构对汇率风险的认识不够,汇率风险管理的经验也相当匮乏。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渐市场化,汇率波动呈现两个特点:波动幅度越来越大,波动频率越来越快。作为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暴露,这给我国缺乏汇率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的商业银行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自2005年启动汇率体制改革至今已有5年光景,汇率体制改革在这5年时间里,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对现阶段我国汇率市场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预见性的提出在汇率市场逐渐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市场化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对这个问题进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汇率风险概述,从理论上对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的概念、特征、种类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汇率风险管理进行理论概述,力求对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及汇率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的介绍。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步骤有:战略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管理、风险监测。通过战略目标的制定,商业银行能够明确要达到的目标,能够承受的风险的范围。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对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回顾,由外汇体制改革出发,研究了汇率体制改革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五个方面的影响。这五个方面的影响包括:给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带来的影响、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带来的影响、对商业银行外汇理财产品带来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带来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的加大、人民币升值给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的增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交易风险。指出汇率体制改革给我国商业银行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汇率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当逐步推进和完善,我国外汇市场也处于逐步完善的进程之中,我国外汇体制改革以本国经济、金融发展和稳定为出发点,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现阶段我国外汇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相关配套工作尚存在缺陷,外汇市场不够完善,人民币调控机制不够完善,可供使用的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种类不够丰富,金融衍生产品极度匮乏,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存在巨大冲击,监管不够得力。存在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套利资金流动问题。我国渐进的进行汇率体制改革,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得以兑现,实现人民币汇率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但同时因为我国缺乏有效的外汇市场,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做市商制度的外汇市场绝大多数以上都是分散的和无形的而在我国则是集中的,外汇远期交易很少,几乎全部都是即期交易,几乎我国所有的外汇交易都是金融机构间进行的,其他机构和个人参与相当少,中国外汇市场的这种现状导致汇率制度改革受到一定影响。跨境资本流动越来越便捷,但我国金融监管能力相对薄弱,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可能造成巨大冲击。商业银行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汇率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业已初步形成了汇率风险管理理念,但是能够使用的进行风险管理的工具相当匮乏,就衍生金融产品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只有远期外汇合约。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发育不健全的外汇市场,没有一个高效的,完善的外汇市场,不能为外汇衍生产品的交易提供场所,即使有丰富的外汇衍生产品,其活跃性也是受到质疑的,也就是说我国外汇市场不具备外汇衍生金融产品活跃的条件。第三部分是对汇率风险的计量。对汇率风险计量的准确性是商业银行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在本部分作者对风险敞口和VaR的几种风险计量方法进行介绍,在详细介绍了VaR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计量VaR的一个例子。通过运用方差协方差法分别计量1%、5%及10%这三种不同置信水平下的VaR,并对其计量结果进行比较。指出商业银行如何选取合适的显著性水平,需要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其资本状况相匹配。商业银行应当在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水平,及风险管理能力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置信区间。数据选取2006年1月1日汇改后至2009年11月3日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样本容量为933个。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将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序列转换成为收益率序列。在第四部分中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及我国商业银行要面对的汇率风险管理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在应用VaR等较为先进的风险计量工具时存在诸多问题。继而对国外常见的几种汇率风险管理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了介绍,并预见性的提出在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情况下,在我国应用汇率衍生产品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具有其必要性也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上述四个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在第五部分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严谨而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汇率风险的测量;积极运用各种外汇衍生品规避和对冲汇率风险;加强对外汇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在长期浮动汇率的环境中,积累了一套成熟而完善的防范汇率风险的理论与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探索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汇率风险管理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适当借鉴国际上主流的风险度量工具VaR模型,并以建立在VaR基础上的汇率风险度量体系,实现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有效,实时的监控和管理,是面对这种不断增大的汇率风险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以适应汇率体制改革渐进的步伐及逐渐发育,逐步完善的外汇市场,这样在将来面对越来越强的汇率波动性及越来越大的外汇波动幅度之时,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够有效管理汇率风险,为之积累宝贵经验,做好准备。

张率慧[8]2003年在《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中国产品的出口量增加,一些国家开始担心便宜的中国产品会冲击他们本国的市场,为了减少贸易逆差,有的国家开始在国际社会上呼吁人民币应该升值。美国两任财政部长都在正式场合说过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日本财长更是在今年二月份八国首脑会议上发表一篇长篇演讲,主题就说中国人民币应该升值。 面对“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这个国内外经济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从汇率决定理论及影响汇率制度的相关经济因素出发,引用了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教授罗伯特·A·蒙代尔的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以及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等理论来探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及未来汇率体制的发展目标和前景,明确了目前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体制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整篇论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首先概述了西方经济学关于汇率决定的理论以及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以此对汇率的形成有一个整体和清晰的理论认识;然后介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国汇率制度的分类,分析了相关经济因素对汇率制度的影响,从而对汇率包括人民币汇率有一个全面而现实的了解。 第二部分(第二章)具体分析人民币汇率机制。第一,对于美日两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纵观我国的经济形势,提出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的问题。第二,通过对比分析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所隐含的假设前提与我国目前存在的利率管制及外汇管制的客观现实,指出有必要根据我国宏观经济的客观经济对该模型进行适当改进,以此提高在钉住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第三,从分析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到巴拉萨-萨谬尔森的“波及效应”,结合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指出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基本上是顺应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和就业的需要。第四,描述了中国外汇体制的发展目标与前景,同时指出了汇率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第三章)研究了亚洲货币合作问题。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各国加强了对区域金融合作的关注,亚洲货币及金融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步伐也正在加快。作为亚洲中的一个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亚洲货币及金融合作,并在这一合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后的结束语,强调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只要能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节拍,就没有必要放弃目前稳定的汇率及汇率政策。只有比值稳定了,才能赢得国内外对人民币的信任,才‘有能力使中国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币汇率机制才能进一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

赵志君[9]2018年在《人民币汇率改革历程及其基本经验》文中研究指明运用统计归纳和历史分析法,对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考察。将汇率改革划分为官方单一汇率体制、双轨汇率体制、钉住美元的单一浮动汇率体制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单一汇率体制等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又按不同阶段特征进行分类,考察了历次汇率改革的国内外社会经济背景,分析了汇率体制变化的决定因素以及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理论的局限性,总结和概括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基本经验,得到了一些规律性认识。

高芸[10]2012年在《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自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近年来频频以人民币汇率被操纵为由责难中国,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过低,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人为操纵而严重低估直接导致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持续。以此为由,美国不断地对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做出调整,逼迫人民币大幅度升值。2011年,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又掀高潮,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中美两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中美持续性的贸易失衡严重影响了两国正常的贸易往来,很不利于两国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的长短期影响,探寻人民币升值是否能有效地促进中美贸易平衡以及其它对中美贸易收支产生影响的因素,为缓解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政策选择提供依据,这对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1994年以前中国存在双重汇率,1994年人民币汇率统一,新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大幅度贬值为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在这之后的十年间,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固定在1美元兑换8.28人民币这一水平左右,但在1994年至1997年间中国贸易顺差却显著增加,随后贸易顺差总额时而增加时而减少;而1994年后中美贸易顺差便逐渐扩大,2002年后中美贸易顺差以更快的速度迅猛增加。2005年央行推出新的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汇改当天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对换8.11元人民币,升值2.1个百分点,自此,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8”,2008年5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5月问,人民币停止了升值的步伐,然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在1美元对换6.8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近2年后,人民币汇率再度升值,2010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对换6.6227元人民币,2011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对换6.3009元人民币。我们注意到,在2006-2008年间人民币汇率升值较快,但此期间的中国贸易顺差迅速增加,2006年贸易顺差为1774.6亿美元,2007年为2622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竟然达到2964.6亿美元,但这之后,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再看中美贸易收支在2006-2008年间也逐步扩大,却在2009年人民币汇率维持相对稳定的期间内有所下降,而随后又继续攀升。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货币升值恶化贸易收支,但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发现中美贸易收支失衡并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得到改观,从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以来,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依然保持着扩大的趋势,中美间贸易顺差并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逐步缩小。那么为什么人民币的升值没有减少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顺差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外国关于汇率与贸易平衡的理论有价格-现金自动调节机制、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以及麦金农汇率和贸易平衡理论等。价格-现金自动调节机制是休谟提出的,他所处的时代为金本位时代,他认为黄金的自由流出流入能够自动平衡贸易收支,无需国家对汇率进行干预;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出,进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和大于1,则贬值才能够改善对外贸易收支,而J曲线效应认为马歇尔-勒纳条件即使成立,但在短期内,贬值也不一定就能使得一国的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吸收分析法将一国的产量、国民收入、支出纳入汇率对贸易平衡关系中考虑;麦金农的汇率与贸易平衡理论,则结合了弹性分析法和吸收分析法,分别对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两种情形下,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做了研究。如今人民币的升值与30年前日元升值相仿佛,美国对人民币施压和30多年前对日本的所作所为也颇为相似。在探寻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关系时,我们有必要对日元升值的历史背景及影响进行回顾。日本自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贸易迅速扩大,日本生产的工业品充斥着欧美市场;而美国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上升,经常项目逆差严重,对外贸易出现失衡的情况,特别是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极为严重,于是美国便开始干预日本出口政策,迫使日本提高日元对美元汇率,将日美贸易的失衡归于日元对美元汇率被严重低估,企图通过日元的升值来缓解曰美贸易的失衡。然而,事实并非如美国所愿,日元大幅升值后,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不降反增,日美贸易的不平衡根本没有得到纠正,而大幅的升值对日本经济的打击却是灾难性的,日元由于定价过高,日本经济陷入低谷,至今,日本经济都未从“失落的十年”中恢复过来。通过日元升值历史我们看到,日元升值并没有减少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却给日本经济沉重的打击,日本的经历和惨痛教训值得中国警醒,日本的悲剧也绝不能在中国上演。为研究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和中国贸易收支做了回顾,将文字图表相结合,分别对四个阶段的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关系做了定性分析研究。接下来本文选用了1995年至2011年的月度经济数据,运用了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通过定量分析研究方法探寻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本文共分为七章,各个章节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与意义,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和贸易额的大致走势和现状;并且介绍了文章的内容重点、结构框架以及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第二章为汇率与贸易平衡理论和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价格一现金自动调节机制、马歇尔一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以及麦金农汇率和贸易平衡理论。在本章文献综述这一节主要有三个部分,分别为国外关于汇率与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以及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第三章主要研究70年代开始的日元大幅升值与日美贸易收支的关系,阐述了日元升值的背景以及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这一部分的研究探寻以给中国一些借鉴和启示。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第四章中我们将文字图表相结合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有限;第五章采用了1995年至2011年的月度经济数据,运用实证方法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协整检验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标准协整方程的系数说明人民币汇率对于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远远小于美国实际GDP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我们从误差修正模型中得出中美贸易收支存在轻微的J曲线效应,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了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上运用计量手段分析得出的结论也进一步证明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第六章为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其它因素。既然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十分有限,本章进一步探讨了除汇率以外其它影响中美贸易的因素。通过对中美两国储蓄一投资缺口以及贸易差额占GDP比重作图比较,发现储蓄一投资缺口和贸易差额占GDP比重的趋势线几乎趋于一致,说明美国的过度消费和过低的储蓄率是近二十年美国贸易赤字的原因之一,同时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美国对中国的进口限制都是引发中美贸易失衡的因素;而中美数据统计差异使得美国过高地估计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第七章为政策建议,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有效地平衡中美贸易收支,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中国不仅需敦促美国要逐步地改善对中国出口的管制政策和提高美国的储蓄率,同时中国也要扩大内需,改善中美贸易结构,加快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改革。本文的创新点有三点:一、本文采用文字、数据和图表,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有限,现阶段人民币升值并不能促进中美贸易收支的平衡。二、本文采用了1995年-2011年的月度经济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克服了选取年度或季度数据造成的样本点过少的缺点。三、很多研究中只讨论汇率与贸易收支的关系,但本文对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其它因素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人民币汇率体制探讨[D]. 董萍. 东北农业大学. 2000

[2]. 浮动汇率条件下国内企业外汇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 韩晓亚. 吉林大学. 2007

[3]. 开放经济下人民币汇率体制与贸易政策协调新机制探讨[J]. 高建良.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

[4].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股市行业板块波动的传导性研究[D]. 明承毅. 贵州大学. 2016

[5]. 试论我国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D]. 叶瑞芳.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6]. 现行汇率体制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因素分析[J]. 乔桂明, 陈星宇. 学习与探索. 2015

[7]. 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下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D]. 李庆星.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8]. 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研究[D]. 张率慧.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9]. 人民币汇率改革历程及其基本经验[J]. 赵志君. 改革. 2018

[10].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研究[D]. 高芸.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人民币汇率体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