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三号线地铁规划验收测量的工艺体系论文_梁运兴

摘要:轨道交通竣工规划验收测量同时包含了建筑竣工测量和交通工程竣工测量的特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轨道交通竣工验收测量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为轨道交通竣工验收测量提供一些借鉴作用。广州地铁十三号线全线全长约60.7km,分两期建设,线路呈东西走向。十三号线是贯通广州城区和广州东部的的东西交通大动脉。一期西起鱼珠站东至新沙站,线路全长27.03km,共设置11座车站,其中换乘站4座,在官湖站南侧设置车辆段(含控制中心)一座,车辆段的出、入段线与官湖站接轨。其中增城区段

关键词:地铁轨道;控制;测量

一、规划验收测量主要原则及要求

规划验收测量作为监督测绘的最后一个环节,具有很强的法规性,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相对一般性建设工程对数据精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应遵守以下原则及要求:

1)坐标系统的选择与统一。由于国家坐标系的各个投影带由西向东规律性分布,其中央子午线不可能正好落在每个城市的地理中心,为了减小投影变形产生的影响,保证轨道交通规划验收测量的高精度要求,一般选用地方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应确保竣工测量与报建实施阶段的统一性,以便准确有效地进行对比分析。广州市增城区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高家高程基准。

2)轨道及主体施测条件的可行性与完备性。一般情况下,应确保竣工测量对象的不可变性。轨道交通规划验收测量要求用地范围内的临时设施及应拆除的构建筑物均已拆除完成,车站主体及附属设施外立面装饰完成,配套市政工程建设完成等,并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其他要求。由于轨道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一项便捷、有效工具,其早日投入运营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为配合城市规划管理有关部门,亦可在轨道铺设完成和地下主体框架完成之后,提前介入规划验收测量阶段,13号线正是采用此种方法跟踪测绘。

3)现场实测采集与步步检核。轨道交通各竣工信息数据应在控制点检核的基础上,通过全数字化现场测量采集,并量取主要边长及距离进一步核实,通过直接或间接计算求取。

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验收测量基本工艺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验收测量的基本工艺体系是指工程在施工完成后,运用一定的测绘设备和技术,采集、计算、处理和分析测绘信息数据,使之同时符合测量技术规范及规划审批要求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碎部点数据标准化采集。数据采集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针对13号线区间长度较长等特殊情况,控制网将四等GPS控制点整合到GZCORS高精度控制框架网上,有效提升了整网精度。导线的边长长度受到限制,为了尽量减少短边和导线转角并保证边长布设合理,一般在两主体间布设一级导线贯穿区间,进一步测量轨道中心点、线路特征点等。通过在区间布设一级导线贯穿,右线布设二级导线,使一级导线相邻的车站主体也通过区间用二级导线相连。碎部点数据采集中,为减小地下空间测量的测角误差等影响,采用同方向正倒镜同时观测。此外,应用简易四轮轨道车,利用轨道尺,精密连接3个高度为0.5m的小棱镜组,从而得到上行、下行线路的轨道中心线坐标及两铁轨外边缘坐标,点位中误差精度达到±5cm的要求。

2)数据成图与对比分析。外业采集的数据经过平差处理和碎部点计算后,通过GIS平台图像处理模块进行空间四至分析及面积对比,监督轨道交通车站主体及区间在工程竣工后,与报建阶段的三维位置关系及主要配套功能设施的完成情况。13号线规划验收测量选用清华山维软件Eps2008为基础工作平台,并叠置分析报建与竣工数据,选取、比较验收和报建平面的主要特征点,比较文件辅助判断每个子工程项目是否按照规划放线要求进行施工,并通过特征点点位较差限值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

3)断面测量与分析。断面包含纵断面和横断面,由于轨道交通一般处于地下空间,因此有必要通过测量纵、横断面表达车站主体与区间内部的构造形式、分层情况和各部位的联系、材料及其高度等信息。断面测量一般按轨道交通竣工规划验收的规划许可,依据所指定的位置和个数进行,在许可证未作说明的情况下,也可沿轨道线路起迄点、特征点进行测量。其中,横断面通常不少于6个特征点(含轨道边线及轨道中心点),纵断面基本间距通常不超过20m,并加测高差突变等特征点。

针对断面测量存在数据量大、成图分析复杂等问题,13号线基于EPS2008工作平台,选择在线路的特征部位绘制和读取剖面线,并记录通过采集得到的各主要特征点的高程数据及其他地理属性,实现了人机交互模式的图形数据生成,大大提升了竖向分析效率。

4)成果表达。轨道交通规划验收测量成果是在测绘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类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按一定的格式编制而成,是规划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目前多采用图表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轨道中心线特征点平面坐标成果表、车站主体及区间平、断面图等。

图表能够直观表达竣工情况及周边关系,但由于图表分开表达,使其在关联性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便于主管部门的使用,使各数据之间应能建立相应的联系、实现关联表达(图1),结合传统规划测量数据成果与城市轨道交通三维模型的特点,13号线实现了轨道交通的三维可视化,并在GIS平台上模拟发布,为13号线运营后的客流量分析、突发事故缓冲区分析等提供更加直观、多元的数据,如图2所示。

图1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验收测量三维可视化工艺

图2 13号线二、三维横断面对比图

三、结束语:

要作好地下铁道工程验收测量工作,无疑在工程土建基础完工,功能分隔装修、设备安装前即投入测量为最佳时机,但是,要提高验收测量的效率,净化测量环境空气质量,测量验收单位需与建设单位及时沟通,构建互动合作机制,形成和谐的协作局面。从地铁十三号线检查的情况来看,质量得到了保证。项目组根据设计书要求,严格把守每道验收测量工序质量关,把技术要求在测量过程中落实,以确保工程的安全、高效、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易思蓉.广州地铁示范运营线线路技术条件.中国地铁,2011.8

[2]陈俊勇.《地铁地铁行车路线测量指导书》.测绘通报.2014.5

[3]施民.GPS技术用于高等级公路勘测的若干问题.同济大学学报,2016.10

[4]高发.公路勘测GPS首级控制内业平差优化处理.东南大学学报,2017.2

[5]苟波.简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精细化设计.都市快轨交通.2014(01

[6]郑翔.佛山轨道交通线路及行车运营组织方案.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4(03

[7]徐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分布的实时预测方法.同济大学学报.2011(06

[8]刘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名称命名研究.上海城市规划.2013(01

[9]蒋琨.通往郊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方法.都市快轨交通.2019(06

论文作者:梁运兴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  ;  ;  ;  ;  ;  ;  ;  

广州十三号线地铁规划验收测量的工艺体系论文_梁运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