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论文_马德林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论文_马德林

马德林

(济南方圆经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50002)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市场也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建筑设计中的生态设计也逐渐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化模式的建设已经成了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的建筑功能越来越多样化,这些建筑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与工作需要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发展带来了不利。所以建筑设计师只有把生态化模式设计放在建筑设计中才可实现生态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化模式;策略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是基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不断的恶化,在建筑设计中融合生态设计已势在必行。生态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生态设计在建筑物中融入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措施,建设出了新型的节能生态建筑,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危害,使生态环境可以与建筑工程和谐发展。

一、生态化模式的含义以及特征

生态化模式建设设计的意思是指用生态学的原理,以健康、环保、减排以及节能为核心,使用生态学的方式进行建筑设计的一种形式。生态化模式设计要求在建筑施工的工程中,全面实施环保的生态理念,建筑的内容和形式要充分的体现出现代建筑的高效、节能,作为建筑设计师要充分使用已有的能源以及资源,对传统的设计方案进行改进,把绿色建筑的生态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实现居民、环境以及建筑三者关系和谐发展的状态。生态化模式的特点如下:

(一)以人为本

最终使用建筑的对象是人,所以不管建筑的功能怎样变换,最根本的功能仍是使居民舒适入住,所以保证建筑的健康、安全以及舒适是建设设计中的重要标准,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使用抗老化性、抗腐蚀性、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并且保证这些建筑材料的舒适性、质量等,使用有效的办法保证居民的健康。

(二)实用原则

虽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化模式的建筑设计已是大势所趋,生态化模式的建设在施工设计上通常会使用节能、环保的建材,所以会相应的增加施工的成本,但是设计人员要保证所增加的成本必须是居民可承受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建筑施工的目的就是获取经济效益,如果施工的成本较高,就与建筑设计的标准不符合,所以建设生态建筑时,必须要遵守和考虑生态建筑的实用性原则,作为施工企业要在保证生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使用最小的投资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适应环境原则

适应环境的原则主要体现在环境和建筑的关系上。生态建筑的模式要注意环境、建筑和人三者的关系,要求现代的建筑设计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在建筑施工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以及污染。在选择建筑工程的地点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与建筑项目共同生存以及协调发展,在已有的地貌地形上对建筑工程施工,建筑房屋要以不危害环境为前提。

(四)社会原则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与时俱进,无论是建筑结构,还是建筑工程的外部以及内部功能等,都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并且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观,既要求建筑设计的功能要完善,还要建筑的空间灵活,并且要保证建筑有一定扩展性以及实用性。

二、生态化模式在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一)采光和日照

影响居民居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采光问题,这也会对居民的心理以及生态感受带来影响。所以在炎热的夏季要重视遮阳的问题,遮阳就是合理的运用建筑物的外部形状或者建筑的结构,把阳光对建筑内部的辐射以及直射减到最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生态建筑设计中通常使用的办法是根据当地地理气候等条件,计算建筑的整体布局,分析建筑内部自然采光的数据,设计出建筑遮阳以及日照条件比较好的设计方案[1]。

(二)防止噪音污染

目前噪音污染已经成为了城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所以在生态化模式的设计中要避免噪音污染,在建筑住宅区内设计人员可以因地制度的设计防噪音系统。比如在靠近马路的住宅区内,要隔开住宅区内的主要干线,防止交通干线带来的噪音。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测试建筑周围的环境,如果该地区的噪音污染与国家规定的标准不符合,就是及时使用补救措施。在建筑住宅区内可以采用双层的玻璃窗,以此达到自然通风以及降低噪音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住宅区内进行种植绿化等减少噪音污染对居民生活以及环境的影响。

三、目前生态化模式在我国生态建筑中的问题

目前在生态化模式在我国生态建筑中的问题有以下方面:第一点是对生态化模式缺乏正确理解,生态化模式就是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对周围因素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建筑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但是目前在我国很多人都认为建设生态建筑就是在建筑物的周围进行人工绿化或者在建筑物的内部种植植物等,这些认识与生态建筑的真正含义还有一定差距。第二点是缺乏实践,目前生态化模式建筑设计在我国还只停留在理论方面,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实践,因此影响了我国生态建筑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生态化模式发展的策略

(一)生态化模式设计的室内设计方式

在建筑中实施生态化模式设计方案时,要主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要让室内有充分的光线以及气流,让阳光进入到建筑中,通过收集阳光,在建筑中安装反射装置,这样就把建筑中的浊气和湿气排除掉,使人可以与自然环境充分接触。第二个方面是在室内设计中要充分的使用绿化,把绿化后的环境充分的引入到建筑室内,这样不但使室内有良好的景观,还通过植物新陈代谢的作用把室内的空气质量改善。

(二)生态化模式设计的室外设计方式

在生态化模式引入室外设计中时,要考虑到以下方面:第一是在设计建筑的屋顶时,生态化模式的要求是在设计屋顶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节能。第二点是在设计幕墙时,生态化模式设计在幕墙的设计中最常见的设计方案是“双层皮”,该设计方案可以解决室内空气差、玻璃消耗能量高等问题,采取双层皮的设计结构,可以提供采光以及通风,降低所消耗的能量,进一步的增加建筑内部的舒适性能,该设计方案可以较好的解决节能与采光之间的矛盾[2]。

(三)生态化模式设计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1、环保生态的绿色建筑材料

在绿色生态化模式的建筑设计中,要选择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包括:填充材料与承重材料,比如有生态木材、环保钢筋、高性能的混凝土、生态水泥等;在选择建筑保温材料时,应该选择外墙的保温涂料、隔热材料等[3]。

2、使用节能技术

为进一步的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可以充分的使用新能源中的保温、散温技术。在设计生态化模式时,可以依据生态化建筑的特点,在建筑中引入生物能、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尤其是要充分的使用太阳能技术,包括太阳能的电转换技术、太阳能集热技术,这在生态化模式设计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3、开发引用智能技术

将热敏反应技术、环境监控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使用到生态建筑中,同时还可以开发符合居民生活的智能技术,比如自动调节室内湿度、智能采光等,使用生态化模式建筑为居民创造出一个环保、舒适的生态环境。

五、结语:

生态化模式设计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将来建筑的设计应该是以人为本,在保证居民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下,还应该对可再生资源合理科学的使用,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启波,刘培芳,刘启泓.生态化理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模式优化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05:290- 294.

论文作者:马德林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  ;  ;  ;  ;  ;  ;  ;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论文_马德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