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应成为新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疆论文,畜牧业论文,支点论文,草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疆农村经济在西部大开发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优先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畜牧业,已在各级党政领导中形成共识。一般地说,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畜牧业比重占了大农业50%以上,高的可达80-90%。畜牧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自治区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占整个大农业的比重要从目前的23.7%提高到30%以上。根据全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设想,新疆在畜牧业上要做一篇大文章,成为畜牧业大区,使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新疆区情,新疆畜牧业以草食畜牧业为主,草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新疆畜牧业长足发展的突破口。本文拟从不同角度对草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新疆农村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一、新疆畜牧业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做到草业先行
草业滞后是制约新疆畜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这已是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新疆是全国四大牧区之一,有天然草场8.6亿亩,规模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的环境和优势条件。然而,从现状看,草原畜牧业还没有摆脱“靠天养畜”的落后状况,四季轮牧,逐水草而居,延续着世代相传落后的生产方式。草场四季不平衡,优质草场大部分为夏牧场,低劣草场大部分为冬春牧场,冬春季缺草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形成“夏壮、秋肥、冬乏、春死”的恶性循环。由于草资源的过度利用,草原载畜、过牧现象十分严重。过分依赖天然草场,忽视草场和饲草料基地建设、掠夺性经营方式已成为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借鉴农区畜牧业。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农区畜牧业仍然是从属于种植业的“副业”,牲畜只被当作用来转化粮食及种植业副产品的“机器”,缺乏以草促畜的良性发展模式,落后的“副业”式经营方式制约着规模发展。
借鉴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无一例外地把草业建设放到了畜牧业发展的首位。如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草地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长期以来,他们注重草场建设和合理利用,大量种植人工牧草,充分发掘自然资源潜力,放牧形式的养牛业和养羊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低成本和高效益著称。新西兰在养羊业不景气的时候,依靠牧草种植,发展了放牧式的养鹿业,再创高效畜牧业的新格局。荷兰是一个著名的低地之国,一半国土低于海平面,大部分不适应农耕,只能用来种植牧草。荷兰人扬长避短,通过牧草种植,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70%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乌拉圭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小国,却是世界五大羊毛出口国之一,毛条出口量占世界第二位。该国牧草四季长青,羊全年放牧,成本低,效益高。据有关资料,畜牧业发达国家的美国牧草种植面积占当年耕地的比例为40%,荷兰更是达到了70%,而中国只有1%左右。据1999年统计资料,新疆牧草种植面积为135.21千公顷,仅占当年耕地面积的4%。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新疆畜牧业要有一个较快的大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做到草业先行。
二、草业是畜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产业链
1.草业是畜牧业发展的自然基础
据1999年统计资料,新疆草食牲畜占牲畜存栏总头数的95%以上,发展以节粮型食草为主的牛、羊养殖业生产,现在乃至今后仍是新疆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草业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放牧是新疆畜牧业的基本特征。全疆在天然草场上放牧的牲畜平均占70%左右,所谓半舍饲养的牲畜也是暖季在草场上放牧,冬季靠贮草补饲。从全疆总体分析,新疆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为3224.86万只羊单位,而1999年全疆实有草食畜为6107.12万只羊单位,既使按70%折算率计算,达4.275万只羊单位,现实载畜量超过理论载畜量1/3,草场超载严重。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草业,才能与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2.草业是畜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在畜牧业生产上,单纯追求牲畜头数,不计饲养成本是一种习惯性的落后思维。而现代畜牧业是效益畜牧业,优质、高产、高效是时代的发展方向,草业被赋予特殊的经济意义。
据有关资料测算,牧草蛋白质含量是粮食作物的4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从经济意义上讲,依靠原粮发展畜牧业显得既不实际又不经济,尤其是在南疆部分地区,由于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存在着人畜争地、人畜争粮的矛盾。纵观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都重视各类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农业现代化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去衡量,最本质的是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在保护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持续地获得较高的生产经济效益。以美国为例,美国人均占有耕地14亩,具有强大的种植业生产手段。粮食大量出口,饲料加工业是美国十大工业之一,然而他们毫不轻视天然草地的开发,30多亿亩草地是其重要的生产基地。强调发展草食畜,减少依靠饲料养畜的比重,提出建立高牧草饲养系统。以肉牛为例,通常在天然草地上放牧饲养15-18个月,体重达到240公斤,再肥育与喂养3-4个月,出栏体重可达到540公斤,经济效益很高。美国西部17个州是畜牧业与灌溉农业地区,牧业产值为农业产值的80%,而能源消耗仅占5%,草地生产是一个非常经济、很有效益的部门。新疆有8.6亿亩天然草地,近5000万亩农田,国情、区情与美国不同,但作为发展农业现代化,从经营理念和体系上应该多吸收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依靠草业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应当成为发展效益畜牧业、现代农业的当然之选。
3.草业在新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特殊意义
草业是以草资源为基本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的产业部门。是一个生产、加工、利用、产销服务一体化的系统,它是畜牧业经济产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一,种草——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战略。新疆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世人所共知。中央明确提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战略。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首先要有人类作为生物存在的最基本生态条件,然后才能使百草得其时,六畜得其命,群生得其长。其二,草业实现了农牧结合的良性循环。据目前测算,新疆依靠草原牧草的牲畜数量占70%左右,它所具有的低能耗、低成本的优势是无法比拟的。然而,没有草业作后盾的畜牧业是不稳定的畜牧业,是低生产率的畜牧业,是发展有限的畜牧业。由于天然草地是自然生长,受气候因素制约比较突出,表现出季节与年度间不平衡。新疆冷季节草地载畜能力,只及反季的60%,冬乏春死问题始终难以解决。草畜不平衡造成草地超载退化,导致草场生产率水平很低。据有关部门测算,新疆每百亩天然草地生产的畜产品单位(阉牛每生长1公斤肉为一个畜产品单位)很低,而美国农牧结合,放牧与肥育结合,每百亩畜产品单位产出达到340,是我们的8.5倍。因此,要继续增加牲畜数量,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率,必须大力发展人工草料生产。
发展草业,又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新疆农田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不足1%,盐碱低产田面积很大,约为100多万亩。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提高当前生产,增强生产后劲的关键所在。种草作为对土地的生物改良措施,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最佳模式。这些年,新疆大力发展棉花生产,许多地方失之偏颇,对土地只种不养,掠夺性经营已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笔者曾去过一些棉花种植大区及农业团场,目睹了土地盐渍化程度的加重,排碱沟越挖越深,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风景”。这样的急功近利,贻害无穷。据资料测算,苜蓿草种三年每亩可增加干残体4098.7斤,含全氮62.1斤,全磷12.62斤,翻耕后对作物增产作用很大,可增加产量1/4左右。而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的效益,化肥是无法提供的,而且还有反作用。种草,加强草田轮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三、草业是高产出、高效益、商机巨大的“朝阳产业”
草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何在,抛开其它因素不谈,草业客观上缺乏一个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价值发现。形成一个产业,形成特色规模,继而成为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在新疆还处于萌芽状态。从全国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草业特殊的经济地位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正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
河北省南皮县苜蓿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南皮县的“紫花苜蓿”名闻遐迩。近年来走出了一条“苜蓿富民,以草兴县”的产业发展之路。经过多年努力,该县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苜蓿生产基地。他们认识到,要实现牧草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的关键环节,先后组建了二大中外合资龙头企业。这二大龙头企业上连国际、国内大市场,下接基地和农户,使生产的苜蓿直接销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并打入日本、韩国市场,初步形成了牧草产业化经营格局,南皮县几年来发展苜蓿特色产业已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富民之路。实践证明利用盐碱荒地种植苜蓿比种植粮食作物每亩可多收入200元左右。几年来,全县累计多增加农民收入5000多万元。
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在新一轮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一反常态”,根据当地乳品畜牧业发展很快,牧草需求潜力较大的调研结果,种植了3万亩牧草,成为当地一个新兴产业。该镇在推广种草过程中采取对农民示范引导的方法,逐步形成了规模。和有关科研部门合作,建立了育种基地,引进培育优质草种,牧草种植比较效益很高。全镇推广的美国东牧黑麦一季亩收入达到4000多元,相当于10亩小麦。去年全镇户均牧草收入达1430元。
新兴的牧草业还为传统的畜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由于牧草粗蛋白含量高,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中饲料成本高的难题,带来了全镇畜牧业大发展的春天,去年以来,全镇新增牛羊兔等草食家畜1.3万头(只)。
与我们同属西北地区的宁夏固原地区退耕还草已显示勃勃商机。西部大开发以来,宁夏固原地区为了改善贫困山区生态环境,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项目;一批私营企业抓住这一机遇,果断投资建立草业加工销售企业。这些私营草业加工销售企业,多是与当地种草农民签定购销合同,采取“你种我收,共同致富”的经营模式,在这些私营企业的带动下,当地草业发展很快。据科研部门专家论证,农民种植苜蓿水地每亩可收入一千元,台塬地每亩可收入450元,旱坡田每亩可收入230元,都高于种小麦好几倍,农民种草积极性十分高涨。
甘肃是苜蓿种植大省,苜蓿种植面积为全国苜蓿种植总面积的1/3。种植和开发优质牧草已经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去年甘肃酒泉地区正式注册了“祁连”牌草干粒,并直接出口日本300多吨,每吨售价达1200元。农民种植紫花苜蓿与种植粮食相比,不仅减少了水肥、田间管理等资金和人力投入,而且每亩增收200多元,而其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无法估量的。一些国际金融组织看好了中国草产业的前景,世界银行今年向甘肃盛隆草业有限公司贷款1000万元,在天水市发展6600公顷紫花苜蓿草。
把“草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目前在新疆各地已越来越得到重视。如和田地区为实现“以草促畜,以农促畜”的农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将新开荒地前三年全部用于种苜蓿,扩大牧草种子生产,满足市场的需要。全年计划完成5500亩和田大叶草蓿种子基地建设,并开荒种草10万亩。阿克苏地区种植多穗青贮玉米效益显著。多穗青贮玉米在阿克苏市、阿瓦提县进行试种表明,多穗青贮玉米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利用率高,适于复播,是建立规模化的人工饲草料基地,解决养牛、养羊业饲草料均衡供应的优质饲草料作物。据当地测算,多穗青贮玉米投入少、产量高,正复播作物总产量达12.2吨。每亩地正复播总投入为438元。平均每公斤多穗青贮玉米生产成本为0.036元,总产值可达1830元,净利润为1392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道路上的一个“亮点”。仅多穗玉米种子市场价格已达每公斤7元,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
除新疆传统的紫花苜蓿是当地的一项资源优势产业,急待开发外,市场上其他一些优质牧草也日益显露了其迷人的魔力。如“中食集团新疆鲁梅克斯公司”从乌克兰引入的鲁梅克斯牧草,经在奇台县等地试种,每亩地鲜草产量可达15吨,这种牧草蛋白质含量非常高,为该产品今后的粗加工以及深加工埋下了“伏笔”。“鲁梅克斯”牧草由于味美可口,营养价值很高,北京等地的居民已把这种牧草端上了餐桌,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去年,“鲁梅克斯”种子在我区最高价卖到每公斤1000元,足见其巨大的市场前景。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草产业正破土而出,“草业”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而且其高产出、高效益也日益显现。有关人士预计,这一新兴产业将为海内外企业提供巨大的商机。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和国际市场对草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统计数字表明,苜蓿草产品在我国的年需求量为300至500万吨,国际市场为500万吨。我国对草坪种植面积及草种、草皮的需求,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近两年,我国草产业蕴藏的巨大商机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企业投资开发。我国至少已成立了数以千计的草业公司。一些生态专家认为,西北干旱地区降雨稀少,还草比还林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比较优势。西北地区广阔的土地资源也提供了草产业开发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草产业,地理和价格竞争优势将极为突出。商机无限,发展无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市场与典型示范已为我区大力发展草业指引着一条光明坦途。
由于草业巨大的商机尚未被大多数人所认识,我区草业在人们的意识中,仅仅关注的是其自然属性,即单纯把草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饲草料来源。无怪乎,我们无论是走访农户,还是咨询各级职能部门,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定论,用种植粮食的方法发展草业,成本高,效益低,很不合算。牧草就是自产自用,牧草出售市场难觅,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状态下,草业商品属性已为人们所遗忘。人们不愿去种草,而更多地依靠天然草场,草业迟迟得不到发展,这种“怪圈”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新疆没有形成一个规模化的商品草市场,草也是商品的市场氛围难以形成。
“草业”其实潜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据有关资料,目前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十分畅销,优质苜蓿干草粉国内零售价格相当于玉米价格,国外售价比玉米高20%,而苜蓿干草粉平均亩产量一般是玉米的1.5-2倍,并且花工少,投入低,综合效益远高于玉米。国外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对草产品的开发十分重视,年消费量大,草产品已成为一项规模很大的产业。在美国,1978年农业产值730亿美元中,干草产值达52亿美元,占6.7%。在美国七个州中,牧草被列为第一位或第二位的生产作物,在40个州中,干草是4种最有价值的作物之一。美国每年用于配合饲料的草粉达190万吨。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大量进口苜蓿草产品。据日本《畜产杂志》介绍,日本每年需进口215万吨各种苜蓿草产品,其中苜蓿草捆为110万吨,草块7695吨,脱水苜蓿29万吨,以支持日本肉牛及乳牛业发展需要。韩国每年进口20-30万吨苜蓿草产品。由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构成的东亚苜蓿草产品市场的年总需求量在240-255万吨,而草产品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由于运输距离长,成本高,日本等国家都希望从距离近的中国获得质量可靠的苜蓿草产品。国内草产品需求量也很大。据粗略估计,我国目前生产的5300万吨饲料中。若按5-10%的添加量需草粉260-530万吨。“草业”的巨大商机正向我们昭示着一个新兴产业的即将崛起,结合外地草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构建一个商品化的草市场,促进我区草业由自给自足、自生自灭的自然经济状态向商品化的商品经济状态迈进,这是我区草业发展的一个“踏板”,也是一次飞跃,把握并开发草业市场的巨大商机,必将会带来草业经济的大发展。
四、大力发展新疆草业的途径与对策
1.进一步解放思想,草业做出大文章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是今年我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在结构调整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现有的粮棉等主要产业的此消彼长上,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根据市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以期达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草业作为一项投入少,产出高,经济效益好,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极具开发潜力的产业,理应作为我区今后的一个主导产业来抓。发展草业,一是不失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草业发展是对中央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草,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新边疆的政策的积极响应,三是草业发展不但促进畜牧业发展,而且对种植业等其他产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正所谓“草多、畜多、粮多”。如英国从本国草地开发利用和实践中,看到了草的价值,把草地资源视为“绿色黄金”。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草就是肉,肉就是粮食,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建设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积极探索草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如前所述,草业的商品化进程实质上就是改变以前传统农业发展的路子,探索一条适应发展需要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新疆的许多独具特色的产业何以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以“红色”产业红花、番茄为例,无非是依靠“屯河”、“德隆”等集团公司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基地农户,对新疆的资源优势进行良性组合的结果。根据我区实际采取“公司+农场”、“公司+农户”、“农村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龙”型经济,使草业走出一条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3.退耕还草,建立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
目前,我区草业发展十分滞后,远落后于其他省市,与我区大牧区的地位极不相称,这是我们远未认识到草业的巨大价值潜力。在西部大开发新的一轮经济周期中,我们应积极响应党中央退耕还林草的战略布置,对一些沙化地、盐碱地、中低产田以及陡坡田实行退耕还草,尤其是南疆塔里木河流域治理等一些急待治理的环境工程,退下来的耕地要坚决予以还林草,对新开荒地,要制定一系列政策规定,大力提倡种草,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立草为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由现行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
4.加强种子建设,根据市场需求,按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原则发展草业
“草业振兴,种子先行”,优质牧草种子是发展草业生产的第一性生产资料,是振兴草业的基础。根据我区实际,筛选出适合新疆大力发展的优良品种,这是我区草业发展目前急待解决的大问题。目前,新疆作为一个畜牧业大区,满足不了牧草种子需要,每年需大量从内地调入。前不久,看到一则报道,新疆的苜蓿草种以每公斤8-9元的价格被甘肃等地收购,之后又以16-17元的价格返销回来,这种不正常的局面是和我区的草业落后分不开的,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实现优势转换极为迫切和重要。从我区“扶优抚强”的战略思想出发,草业要发展,从一开始就要有做大做好的气魄,做到有特色、高起点、速度快、规模大。有特色就是在国内外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产品优势;高起点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化大生产,提倡科技先行,科技导入,避免搞低水平的产业重复;高速度就是要有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抢占市场先机;大规模就是要形成规模,没有规模,草业发展难以在国内外市场站住脚跟。
5.对草业给予政策和投入上的倾斜
新疆是一个典型的绿洲农业,发展草业需要水利设施等基础建设投资配套跟上,发展草业要予以政策和投入上的进一步倾斜。
在草业发展规划上,制定一系列技术规程,要注意做好农牧结合,要注意做到放牧强度和畜种配套;实行牧草生长期的划区轮牧和分段限制性放牧;搞好草地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