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的生存之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道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创业型走向成熟型对企业来说,成长比创业因难得多。中外的很多企业一开始并没有什么伟大目标,它们可能仅仅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赚到了钱,就成功了。但是,创业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企业实现持续的发展和持续的成功。一个企业要由创业企业走向真正有持续生存能力、成长型的企业,最需要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每个创业企业必须有远大的目标。有了远大的目标,企业必须创造持续的、可行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还必须实施好这个战略。在创业的时候,可以没有战略、随遇而安,遇到机会就上。但就企业长期发展而言,企业一定要有可持续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要定好自己的位置:未来究竟要干什么?过去一部分成长快的企业现在不行了,与没有好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企业一开始往往什么好干干什么,干什么什么赚钱;而现在干什么什么不赚钱,因此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发展战略依赖于市场本身,取决于企业究竟在哪方面有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干什么能赚钱,而是干什么能够发展。能够发展,就能够赚钱,能够生存。
企业必须实行职业化的管理。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走向职业化的管理,任何宏伟的战略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简单来说,职业化管理就是解决企业内部问题要靠法治而非人治,就是企业依照程序和规则运作,而非靠兴趣和感情维持。当然,这里并非否认个人的权威、个人的魅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只有将企业家的魅力变成程序化的、可被接受的管理程序时,这个企业才真正实现了职业化的管理。
走向职业化管理职业化的管理离不开职业化的经理。职业化的管理是一种制度,而不是一种人治。职业化的管理队伍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是职业能力、专业化能力;第二是职业道德。如果没有了专业化能力,职业化管理就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如果经理人没有职业道德,没有人会信赖他,更没有人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干下的基业交给他管理。
作为企业家来说,先天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后天的知识是第二位的。但对职业经理人来讲,情况可能刚好相反。后天积累的知识是第一位的,先天的素质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教育对进行职业化管理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职业化经理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赢得信任。企业的创业者和股东能否信任外来人,无论是海归派,还是空降兵,都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如果职业经理人不能赢得信任,他有再强的能力也发挥不出来。
对职业化管理,最重要的是树立如下三个观念。第一个是国家的法制与外部环境。第二个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营,我们要引进职业经理人的时候,首先要把内部的管理理顺,这应该是鸡和蛋的关系问题,是互为前提的。第三,注重个人行为。人是千差万别的,同样是人,道德素质是不一样的。在商学院里,我们努力地对未来的职业经理人进行道德素质、个人修养的灌输,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道德的问题。因此,企业家在选择职业经理人的时候要注意到道德素质的问题,要真正使用那些有较高道德水准的人,而不能仅仅是有能力的人。
标签:创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