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目前消费和储蓄的分析——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命周期论文,我国目前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经济增长率自1992年以来逐年下滑。GDP增长率从1992年最高点的14.2%不断下降到1999年的7.1%。物价从1997年底以来已连续20多个月的负增长。固定投资资产增长率从1993年的61.8%降到1998年的14.1%。其主要原因在于需求不足。
从GDP的决定式来看:GDP=C+I+G+NX。GDP可分为民间消费C、民间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NX。其中,1997年,我国民间消费占GDP的比重为47.5%,民间投资占GDP的比重为36.8%,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1.4%,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为4.3%。显然,民间消费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民间投资,两者之和占到84.3%。而民间投资从根本上说也是由民间消费决定的。扩大政府支出虽然能带动一部分民间投资增长,但如果民间消费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民间投资增长不可能有坚实的基础。
然而我国民间消费的形势不容乐观。表现为:(1)民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自1981年以来逐年下降,从1981年的53.1%下降到1997年的47.5%,年平均下降0.35个百分点。(2)民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明显偏低。民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60%左右,随着收入水平提高略有下降。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左右时,该比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61%,199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0美元,但我国的民间消费占GDP的比率却仅为47.5%,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3.5%个百分点之多。(3)居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断下降。据有关资料显示,1995年该比率为84.5%,1996年为73.3%,1997年为57.6%,下降趋势非常明显。因此,如何扩大民间消费C成为扩大内需、走出经济紧缩的关键所在和当务之急。
生命周期理论简介
生命周期理论是由F·莫迪利亚尼(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与宾西法尼亚大学的R·布伦博格、A·安多共同创建的。其中,F·莫迪利亚尼做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故生命周期理论又常被世人称作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同许多优秀的宏观经济理论一样,也都非常重视微观经济基础。生命周期理论很独特地从个人的生命周期消费计划出发,最终建立了消费和储蓄的宏观经济理论。
我们每个人恰恰正在依据生命周期理论所阐述的道理进行着我们日常的消费和储蓄;而生命周期理论则试图对这种现象进行描述并将之运用于对一国宏观经济总量,如:总消费与总储蓄的变动分析上。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个人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他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以在他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也就是说,一个人将综合考虑他现在的收入、将来的收入,以及可预期的开支、工作时间、退休时间等等诸因素来决定他目前的消费和储蓄,以使他的消费水平在一生内保持在一个相当平稳的水平上,而不出现消费水平的大幅震荡。公式表示即为:C=a*WR+C*YL,其中C是消费支出,WR是实际财富,YL是劳动收入(指持久收入或长期收入),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c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某人的消费水平取决于该人目前的实际财富、长期的理性预期的劳动收入及相应的消费倾向。为简化问题,我们假设我们所有人都是白手起家的,并没有从祖上得到什么遗产;我们可依赖的只有未来的持久收入,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将其在一生中进行最佳配置。那么,公式简化为:C=c*YL
现在我们分析c值是怎么确定的。如上所述,人们总是综合考虑各种收入、支出因素,以决定日常的消费储蓄水平,以使自己在退休后仍能享受到与工作期间大致相当的消费水平,最终实现在一生中的平滑的或者均匀的消费跨期配置。因此,设每年的消费支出为C,工作年数为WL,个人寿命为NL,工作期间年均收入为YL。有:
C*NL=YL*WL ∴ C=WL
── *YL
NL
WL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C=──
NL
即人的一生中,工作期间所占比重越高,工作期间所得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越高,反之反是。
相应,工作期间的储蓄
WLNL-WL
S=YL-C=YL-──*YL=────*YL
NL NL
NL-WL
S=────
NL
因此,人的一生中,退休时间所占比重越高,工作时间所得收入的储蓄倾向越高,反之反是。
这也符合我们的常识,某人一生中工作时间比例越高,其人也越富有,退休期间的负担越轻,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也就越高。
对影响我国目前消费和储蓄诸因素的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失业预期增加对社会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当人们由于受到自己周围人失业的影响或是通过分析自己所在单位的经营状况,抑或是由于其他什么原因,而认为自己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失业威胁时,失业预期增强了。这时他将妥善安排自己目前的消费和储蓄比例,以使自己在未来的失业状态下能得以维持一定的消费水平。所以人们将减少当前的消费,提高边际储蓄倾向,以应付失业期间的各项支出。看生命周期公式:
WL
C=───*YL
NL
设过去对工作时间的预期为WL[,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恶化,调整后的预期为WL[,2](WL[,1]〉WL[,2])个人寿命NL为常数。设过去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1]现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2]
WL[,1]WL[,2]
显然C[,1]=────〉─────=C[,2]
NLNL
即由于失业预期恶化,导致了人们消费倾向的降低,储蓄倾向增加。
近几年来,我国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经济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大调整,经济中暴露出的各种深层次矛盾急待解决。而各种高强度、大范围的改革措施如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医疗保险改革等的集中出台,却也给经济带来了强烈的阵痛。大批下岗职工的涌现,极大地恶化了人们的失业预期。人们纷纷大幅度地提高了收入的储蓄倾向,进而对社会的总消费需求产生了强烈的紧缩作用。因此,鉴于我国目前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各项大型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既要充分考虑到它的紧迫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它对经济尤其是需求的负面影响。对于可能造成大批人员下岗的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尤其要慎重。
二、未来支出预期增加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当人们突然面临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支付一些他们在过去未曾考虑在内的支出项目时,这种未来支出预期的增加将会对目前的消费水平产生抑制作用,相应提高了目前的储蓄倾向。因为未来支出的突然增加,使得人们在未来要想维持目前这样的消费水平,必须支付更多的货币。因此,人为地造成消费支出在预期支出项目支付前和预期支出项目支付后的不均分布;当然,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一生中仍平均分布。
设预期支出项目支付前消费支出为C[,1]、预期支出项目开始支付时消费支出为C[,2](C[,1]+预期支出项目),在没有这笔预期支出项目的情况下,消费支出为C;预期支出项目支付前生命时间为NL[,1],预期支出项目支付后生命时间为NL[,2],且NL[,1]+NL[,2]=NL。
由C*NL=YL*WL导出:
C[,1]*NL[,1]+C[,2]*NL[,2]=YL*WL
YL*WL-C[,2]*NL[,2]YL*WL
∴C[,1]=──────────〈─────=C
NL[,1] NL
所以,突然增加的未来的某项费用支出将会对目前的消费水平产生抑制作用,相应提高了目前的储蓄倾向。在预期支出项目支付前的消费支出将减少,消费倾向将降低,相应储蓄倾向将增加。
由于这几年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相继推出,原有的保障体系逐渐被打破,而新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对于已习惯于由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各种保障服务的人们来说,普遍感到将来无依无靠,而大大强化了各种费用的支出预期。从而减少了即期消费,提高了储蓄倾向,进而对社会总需求产生紧缩作用。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这样人们才能够放心大胆地消费。
三、人们对诸如住房、小汽车等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对当前储蓄和消费的影响
当人们预期未来将产生稳定的高收入而足以支付高价值商品的购买支出时,人们就会通过贷款购买该类商品,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偿付这笔贷款。同时这一生中消费水平与储蓄率保持大体稳定的状态。而当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贷到足够的款项满足其正常的消费需求时,便产生了所谓的流动性约束。他将不得不提高当前的储蓄率,降低当前消费水平,以积累到足够的钱去购买该类商品。这样同那些能贷到款的人相比,他一生中的消费水平就产生了不平均分布:购买前将不得不保持低消费水平,而在购买后将得到补偿性的更高的消费能力。按照目前中国人的传统消费习惯,人们通常以一次性付清价款的方式购买消费品。这样在购买诸如住宅、小汽车等商品时,人们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期的高储蓄率过程,以攒够足够的钱实施购买行为。这种购买方式必然造成了消费和储蓄水平的不平均分配,购买通常伴随着较高的储蓄率,而在购买后由于无任何债务负担,又通常会具备更高的消费能力。
显然,我国目前正处在人们攒钱购房买车的高储蓄率阶段上。而这种高储蓄、低消费对我国摆脱通货紧缩,扩大内需是极其不利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消费贷款体系不发达。(2)高失业率造成人们工作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1)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减少消费信贷繁琐的申请手续,增加消费信贷供给,提高消费信贷的可得性。(2)搞好信贷消费方式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快转变人们陈旧的消费观念。
四、当代人给后代人留下遗产的遗愿对消费、储蓄的影响
当然,并不是由于人们为了给后代留下遗产而提高储蓄率、减少消费水平,进而造成了目前总需求的萎缩。因为过去人们同样有为后代留下遗产的遗愿,现在与过去并无太大区别。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通过开征遗产税来调节总消费、总储蓄的可行性。政府通过开征遗产税,将对人们为后代留下遗产的遗愿产生抑制作用。这样人们就倾向为后代少留甚至不留遗产,而这就相当于在人的一生中减少了一大笔“费用”支出。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们为保持一生中消费水平的均匀分布,就会将这笔“节省下来的”支出平均分摊在一生中用于消费,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将趋于提高,而边际储蓄倾向趋于降低。
五、股市的发展对消费、储蓄的影响
在此需要将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公式略微复杂化一点。即决定一人消费、储蓄的不仅有收入、工作时间、个人寿命,还有实际财富水平。用公式表示即为:C=a*WR+c*YL
设该人得到这笔财富时处于生命中的某一点T,那么他的终身消费将会可由下式得出:
C*(NL-T)+WR+(WL-T)*YL
WRWL-T
∴C=───*WR+───*YL
NL-T
NL-T
WR
所以,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为:a=───
NL-T
当然,此公式丝毫不影响前面用简化公式分析得出的结论。
公众持有股票的价值构成其财富的一部分。当股票价值上升时,WR较高,从而人们趋向于增加消费。而当股市萧条时,则出现相反的情况。但是应当指出的是,股票价值上升使得人们财富增加,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人们提高消费水平是相当不确定的。股市的变化莫测常使人们手中股票的价值发生剧烈的波动,而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又是相对稳定的,而其波动性也要远小于股票市值的波动。因此,我们在肯定繁荣的股市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又不能对之估计过高。在目前消费低迷的情况下,应当适当繁荣我国的股票市场,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抬高股市的风险。
六、对利息税效用的分析及建议
利息税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于1999年11月份终于付诸实施。它是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运作的一次尝试,但可惜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也许它确实逼出了一些高收入阶层的储蓄额用于消费,但对于中低收入阶层来说,我认为利息税是没有什么作用,甚至是反作用的。因为利息税首先减少的是人们未来的可支配收入,而这种收入减少的效应本身就导致了人们将更少的钱用于消费而将更多的钱用于储蓄,以便支付未来的各项支出,维持一定的消费水平。因此,利息税对中低收入阶层来说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用的。建议对中低收入阶层免征利息税。目前储蓄实名制的实施,则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方法。具体是:利用实名制的便利,将个人零散的储蓄存款在其名下归集;实施超额累进的利息税税率,根据归集汇总的个人存款额度确定适用的利息税税率;同时将中低收入阶层调至起征点下,免缴利息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