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极少,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加之长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造成水污染现象愈发严重,导致“江河失色,鱼虾绝迹”,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水资源污染极为严重,Ⅰ、Ⅱ类标准的水仅约占32.2%,Ⅲ类水约占28.9%,Ⅳ、Ⅴ类水及劣Ⅴ类水约占38.9%,如果将Ⅲ类水也作污水统计,有近70%水资源遭受污染,因此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关键词:水资源;防护;治理
造成我国水污染严重可归结为两个,表面来说是各类污染源未经科学处理,导致水环境污染;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我国超高速经济发展。我国用三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的经济发展历程,长期高速经济增长率、粗放式、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必然导致环境“欠债”。因此,为根治水污染,必须从根源上下手,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对水资源进行统筹、科学的管理,推进水污染防治,走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
一、水污染的分类及特点
水污染主要由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物导致,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物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废气、废水和固体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此类污染总量大、面积广、成分复杂、净化处理困难,是江河湖泊遭受污染的主要来源。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种植所使用的化肥,养殖业产生的粪便等。此类污染富含营养元素N、P、K并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分布广泛,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溶氧量严重降低、水质恶化。生活污染多为无毒的无机盐,N、P、S含量高、致病细菌多,但相较前两者是最容易收集处理的,且工艺简单、成本低、经济可行。
二、水体污染源的控制
1.防治工业污染
1.1、展开重点行业专项整治
对于高污染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水体沿岸的工厂企业,对装备水平差、环境保护标准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关停或整治。对剩下的工厂、企业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全面推进环保改造,推进工厂、企业转型升级。
1.2、严格环境准入
加快建立水资源环境承载力检测评价体系,提高企业环保门槛。根据水域水质目标、生态红线保护规划等要求,分区域制定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并逐步降低排放总量。提升高污染、高耗水、环保差的行业准入门槛,在沿岸严格监督控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
2.防治生活污染
2.1推进城市雨污分流
加快实现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推进雨污分流,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开展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现状排查,制定管网改造方案,同时也要做好雨污分流管道工程的运行维护水平,加强对其日常养护工作,提高雨污分流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行。
2.2加强生活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含有大量营养元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对水环境的保护有重要意义。生活垃圾主要采用集中燃烧和掩埋两种方式处理。前者可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极少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符合国家气体排放标准,可以实行商业化推广;对于垃圾填埋一定要做好垃圾填埋容纳体的防渗处理,避免污染地下水资源。
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对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以作到严格控制尾水的营养元素的含量,避免N、P元素尾水的超标排放。
3.防治农业污染
3.1、加强养殖业污染治理
科学规划布局陆上养殖产业,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强化对其发展规划控制和综合治理,合理确定养殖区域、总量、产业类型、规模等。加强对动物粪便的综合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设施,既处理废水、废物,又能利用沼气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水产养殖业污染控制,提高对水产养殖的科学管理,积极推广人工饲料,并制定合理投放标准。鼓励推广低毒、低残留药物的使用,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
加强对化肥、农药的控制,减少两者的使用量,并制定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方案,从源头控制种植业污染。农药方面,应积极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精准施药及减量控害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利用人造秸秆板、生物能源、秸秆养菌等方式,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
三、政策管理方面加强水污染防护与治理
1、体制和政策措施方面
1.1、长期治理与分阶段治理相结合的措施
水体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制定长期治理与分段短期治理相结合的方案。生态环境的发展演变都是有自然规律的,水体一旦遭受污染,即使投入巨大人力、财力也不可能三五年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突破了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势必要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水生态逐步恢复。因此,水污染的治理一定要按部就班,远近结合,综合治理。
1.2、建立综合性水域管理机构,推进河长制建设
太湖的水污染使得我国从中汲取经验,推进水域管理体制、机构、政策上的建设。大家都有责任意味着大家都没责任,在体制上改革创新,促进水污染的治理。又如河长制、湖长制的推行促进水资源的监察整治和保护措施的落实,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
2、法律手段
2.1、推进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立法
法律作为政府施政的主要强制措施,立法是守法、执法的前提,对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重要意义。
2.2、推进排污权立法与排污权交易
我国应该积极推进排污权立法,对污染物排放量加以控制,对水污物的排放进行强制征费,并进行排污权交易试点,推进水污染物排放的经济化、市场化运营,通过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水污染物的减量排放,以有利于水体的保护与治理。
3、经济手段
3.1、加大污水处理设施投资与补贴
政府是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建设的主力军,起主导作用。政府需对水污染的治理进行巨额投资,污水处理系统是解决污水达标排放的唯一措施,是水环境治理的根本。可利用中央专项资金和地方专项资金进行投资,也可采用PPP模式吸纳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利用经济政策对污水处理设施厂商进行税收减、免和补贴,以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
3.2、引入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相互的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和环境保护方法进行水域沿岸生态经济区科学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在沿岸建设休闲、购物、餐饮、旅游、度假等商业聚集区,发展污染相对较少且易于处理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对生活垃圾、污水进行统筹处理,既利用产生巨大经济价值,又不导致水环境“欠债”,符合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加强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公众意识,增强公众参与度,对水污染事件进行监督、举报,才能形成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是水污染防护治理的有效措施。
四、结语
水污染的防护治理不仅要从各污染源头入手,更要采用多种措施,在技术、经济、法律、管理体制等方面共同推进水污染的防护治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水资源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王圣瑞.世界湖泊水环境保护概论.科学出版社.2015(05)
[2]中国水利部.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Z].北京.2008.10
[3]田京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张春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水污染论文; 水资源论文; 水体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我国论文; 污染物论文; 模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