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增强德育实效性论文_卢峰

贴近生活,增强德育实效性论文_卢峰

卢峰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通山小学 114031

摘 要:品德这门课程本身不是主要学习课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程度不高。但是思想品德教育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要求教师加强品德教育的研究。要通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让课堂回归社会,不断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品德教学的乐趣,当学生从心底真正地喜欢这门课程的时候,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品质。

关键词:思想品德 言传身教 教育引导

一、以教材为本——钻研教法

1.巧设问题,展开思考。教师要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思路,在开展问题提问的时候要融入生活化的情境提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问题的解答。问题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只要在教学中加入生活中的情境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素养。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情境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传统的讲授法过于单一,小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不容易引起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教师最好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形象的图片和视频的声音效果等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陈述不可能比真实的画面和视频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图片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

二、重言传身教——提升自我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技能和思想境界。以身作则,言传和身教相结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教师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行一致、从容不迫,言行不一通常会产生非常坏的影响。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教师自己更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率先垂范;要求学生摒弃的行为,自己也应当坚决抵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小学生处在人生的最初成长阶段,各种思想体系和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他们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还未能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的全面指导,教师作为启蒙者,一言一行都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只有自身开朗豁达,人生态度和思想上值得尊敬和作为榜样,才有可能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会思想教育的灵魂,提高自身思想觉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真正践行自己所思所想。

三、拓课外课堂——以人为本

课堂教材内容单一,限制了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发展。教材只是一种思想道德理论的集中描述介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主线,结合贴近生活的内容实施教学。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将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能实现思想教育本身用于生活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选取一些生活关注的主题,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并随时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情感表现和思想养成,及时予以帮助。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事,社会生活的实事动态通常能够给学生更加深刻的氛围感染和思想体会。教师通过选取生活实事,如结合鞍山创建文明城市,引导学生主动的用眼看身边的变化,用心灵去感触家乡的变化,更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童年该有的快乐生活和价值形成方式。要以少年儿童的视角来理解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想法。

要关注生活,细节入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靠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的,而要靠老师做一个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周而复始,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促道德形成——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思想品德课堂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疏离了学生的的现实生活,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直接体现。道德的形成往往是细微之处见大局。

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其实是贵在坚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仅仅知道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从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处着手:离开座位放好凳子;踩过的椅子记得擦干净;下雨天乘车逛超市记得带个塑料袋盛起来,避免把伞上的水弄到别人的衣服上等。要从细节入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转变教学评价标准,树立“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不但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更要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要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性格的差异,思想品德教育也要相对表现出差异性。还要注重学生的变化和进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最终促进良好思想品德的行成。

参考文献

王银科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6,(02)。

论文作者:卢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贴近生活,增强德育实效性论文_卢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