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情境创设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情感论文_ 易波,王兵, 田美玲

浅析在情境创设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情感论文_ 易波,王兵, 田美玲

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协和小学 易波 王兵 田美玲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中,怎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为课例,从课前情境有效激趣、课中情境有效激学、课尾情境有

效激思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创设情境; 积极情感; 激趣 ; 激学; 激思

情境创设是语文老师在课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欢喜、自豪、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教学活动过程正是师生间情感双向流动的过程,如果缺少积极情感的投入,课堂教学活动将变得机械、沉闷、枯燥和程序化,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求知欲)的刺激,师生教与学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所以,在情境创设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就成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下面以在2016年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福建的刘冰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为例,浅析如下:

一、课前情境,有效激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新课的导入要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为它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是联系着师生情感的第一条纽带。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导入时的情境创设,找准入点,激发兴趣,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积极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刘冰老师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导入部分是这样做的:

师:都说“小说大都是虚构的,但有生活的影子”。同学们看,(出示表格)“现实中的曹家”,“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保姆”……“小说中的贾家”,“贾母生病太医来治”……(各列出三条,一一对应)所以有红学家研究说《红楼梦》是“自传性质”的小说。

师:话说,贾母宠爱———哦,不,是“独爱”的女儿贾敏过世。贾母要把外孙女———心肝宝贝———黛玉接到身边来。……现在,我———“刘姥姥”要带领同学们一起穿越到300多年前,推开贾府的大门。准备好了吗?

刘老师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对比“现实中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家”,给学生简要介绍了贾母“独爱”之女贾敏去世,贾府接“心肝宝贝”外孙女林黛玉进京的故事背景。整节课就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下,教师带领学生穿越历史,“推开”了贾府大门。刘老师导入时找准了切入点,使学生的情感、态度都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情感得到有效激发,学习就有了热情与兴趣。

二、课中情境,有效激学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只有以积极待人,创造积极的精神,提供积极的机会,肯定积极的价值,才能使它的服务对象在感受积极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积极,给予积极,并最终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细读文本,准确地分析学情,搭好支架,积极地创设情境,通过入情入境的体验式活动,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机会,让学生感受课文丰富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情感。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语感,而且能引发他们探求真知,激发创造潜能。

刘冰老师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为了让学生读通读顺读懂描写王熙凤外貌的句子,采取了一种积极主动的“跳读、还原细读、戏曲化朗读”的策略,将教学推向了高潮:

师:孩子们,你们在预习的时候,哪一部分最难懂?

生:(齐)外貌。

师:刘老师的建议是跳过去!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幻灯片出示:头上戴着攒珠髻/绾着挂珠钗/项下戴着璎珞圈/裙边系着玫瑰佩/身上穿着窄裉袄/外罩银鼠褂/下罩洋绉裙/)

师:很好!同学们虽然“跳读”,但是不妨碍你对王熙凤的整体印象,这就是跳读带来的整体感,所以跳读非常重要哦。可是,跳读会错过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还原“细读”,品一品。你们看(幻灯片出示: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缂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大家一起读。(学生齐读)

师:请问,对比刚才被我们跳过去的内容,你现在看到了什么?

生:现在比刚才的更加生动形象。

生:服饰的质感表现出来了。

生:服饰的细节写出来了。

生:服饰的颜色写出来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图案、质感、细节、色彩出来了!王熙凤——工笔细描的王熙凤就出来了,就站在你前面了。这就是细节带来的画面感。同学们,王熙凤是一定要让你看得见的,对不对?在红楼梦当中王熙凤每一次出场打扮、穿戴都不一样,每一次你都一定能在人群中看到她。

师:可是在王熙凤的身上还有一些不容易被看见的信息,你要睁大眼睛,继续扫描。(幻灯片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学生齐读)在她美丽的外表下藏着什么?

生:“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三角眼”就让人感觉好凶的样子。

生:“三角眼”,还有“吊梢眉”,让人感觉有点刻薄。

生:我看到了她“粉面含春威不露”。她面上有点“粉”,但是她却含着一些威风没有露出来。

师:非常棒!在温和里面你还看到了“威严”。王熙凤的威严虽然藏在她的外表底下,但是明明白白地写在别人的身上。能不能快速地在全文当中找到依据?

生: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生:这说明王熙凤的气场十分大。

师:非常好!同学们,请你默想一下王熙凤的出场。曹雪芹就是通过这些巧妙的手法让你发现她。我知道还有同学找到线索了。是吗?

生:“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她如果是地位比较低的是不敢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这样做的,这个“笑”说明她的地位很高尚。

生:“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句话说明她很有权势。

师:非常好,高明的读者一定是这样的,联系上下文来阅读。

师:同学们,王熙凤的出场与众不同,王熙凤的打扮与众不同,王熙凤的登场与众不同,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与众不同的朗读呢?听刘老师读。一边听,一边想象王熙凤的形象,等一下要告诉我你联想到了什么?

师:(播放进场音乐“京调”)王熙凤要出场了。(老师和着“京调”节奏,朗读王熙凤的外貌)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我联想到了平时一些领导人物出场很有气势的样子。

师:把生活当中的人物带出来了,这就是联想、联结生活。

生:我感觉她像一只狮子一样,很威武、很威风,还披着大红袍,很华丽,很华贵。

师:你不但会读,还读出了画面感,真好!我觉得,有些地方你就是要读出声。读出声,你才会更有感觉。我跟你们一起读。我读上半句,你读下半句,我读第三句,你读第四句……(“京调”再起,但节奏慢一些)

(师生一起读)

师:好不好玩?王熙凤不但要你看得见,她还要你听得见。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由此可见,课中只有积极地创设情境,才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才能有助于学习的优化,同时,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会因为积极情感而得以巩固。

三、课尾情境,有效激思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好的课堂结尾就像画龙点睛一样,让整节课生动传神。越是临近下课,学生就越疲惫,注意力进入分散期,兴奋点开始转移,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创设课尾情境,激起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究的积极情感,激活学生新的兴奋点,保持学生的思维高潮,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刘冰老师在执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尾声时,精心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请看:

师: 同学们,人物之间的对话一般有来有往,有问有答。现在我给这段话做一个加法,让林黛玉开口说话。现在我是林黛玉,需要一个王熙凤。

生: 我妹妹几岁了?

师: 12岁

生: 可也上过学?

师: 识个几个字。

生: 现吃什么药?

师: 打从吃饭就吃药了。现在吃人参养颜丸。

生: 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师: 谢谢琏二嫂子。

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模拟人物对话情境,开始讨论王熙凤问了这么多问题,林黛玉为什么不回答,再次剖析王熙凤的性格,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结尾:

师:同学们,王熙凤的语言永远这样一箭双雕。在课文中还有两处,对吗?在《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言随处都有,顺便挑出一处,你都能发现她的活泼漂亮。欢迎同学们课后组团去讨论。

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结尾是有效的,不仅能巩固知识,拓展视野,挖掘潜能,升华情感,还能让学生学会归纳,留恋课堂,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所以,如果情境创设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就能激发起学生创造的灵感,使学习成为创造性的活动。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并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人教社, 1985 : 106

[2] 齐月华.积极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5-6.

[3] 刘冰,黄国才.“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实录及评析[J].小学语文教学,2017(Z1):33-38.

[4] [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徐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

论文作者: 易波,王兵, 田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浅析在情境创设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情感论文_ 易波,王兵, 田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