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产业论文,竞争力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在整体研究中将文化产业竞争力分为基础竞争力、环境力、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以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企业战略、相关产业、政府行为等5大基本要素、17个竞争面、67个竞争力评价指标为基本内容,借鉴目前测算国际竞争力指数时常用的评价原则、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收集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有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计算(标准化、权重加权汇总),得出一个指数或分值,同时结合定性分析,将我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巴西、澳大利亚、南非这14个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及排位。
在此整体研究和具体研究的基础上,《报告》就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兹将该《报告》的建议部分摘要发表。
从我国与15个国家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明显处于劣势。不仅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与一些新兴国家相比,差距也很明显。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我国经济实力很不相称,也与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大目标协调发展的要求很不相称。
发展文化产业,核心问题是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是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企业战略和治理结构、相关产业、政府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魔力多边形。因此,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要着重从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环节人手,为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创造条件。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测算表明,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的科学性”、“文化产业政策的透明度”、“文化产业政策和法律健全性”等主观评价指标,在十五个比较国家里,专家评分最低,这是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竞争力指数不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正确发挥政府作用,是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当前,要重点作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抓紧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应利用我国经济基础雄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抓紧制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要重视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要重视文化产业的产业属性。积极探索党管宣传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文化产业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文化体制改革应以放松规制为突破口,优化配置资源。包括行政部门要与文化产业经营活动分离,尽快实现“三脱钩”——行政关系脱钩,人员脱钩,经济利益脱钩。应减少对文化市场主体的行政性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尽快出台和完善各种优惠政策,如财政支持、银行贷款和减免税收等具体措施。成立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的文化振兴机构(如韩国的文化振兴院等机构),在财政上给予文化企业以支持,鼓励创新、促进繁荣,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应正确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应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文化产品实行分类管理,不搞一刀切。以报刊为例,党报党刊,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主要承担宣传引导职能,属于机关报类型的媒体。如美国的“美国之音”、法国的电视5台和英国的BBC。我国党报党刊应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举办,经营费用主要应由党和政府财政给予补偿,其管理体制不应走市场化的路子。与此相适应,用于指导党和政府工作的出版物,也应退出市场竞争,实行免费分送。学术期刊主要承担繁荣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任务,追求社会效益是其基本职能。此类报刊主要也应由国家投资,同时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政府对此类报刊应实行补贴出版。除上述两类,其他各类报刊都应面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优胜劣汰。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政府仍然管得太多,太死,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够,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首要的任务是创造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环境,政府作用的重点应该放在促进文化产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改善基础设施,制定规则和政策,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政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着眼点,要从原来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转向主要运用经济手段,由原来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文化市场供求关系,营造适宜的市场环境,对文化产业活动进行引导和调节,引导文化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要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的原则,对政府、文化市场、文化企业的职责和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不仅政府不能缺位、错位、越位,文化市场、文化企业也同样不能缺位、错位、越位。应切实解决目前文化产业管理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兼教练员、运动员的问题。应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规范企业竞争行为,维护企业利益。
3.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的良性循环。现在是消费决定生产,需求决定生产。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流通这个纽带来实现的,如果流通渠道不畅,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无法形成,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也可以说,流通决定生产,市场决定生产。物质产品是这样,精神产品也同样如此。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组织文化产品生产,首先要考虑人们的文化需求,要根据公众的需求状况来决定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不仅要考虑到需求,还要考虑销售。要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繁荣文化市场,促进三者的良性循环,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包括及时发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需信息,引导文化企业进行理性投资,帮助文化企业培养高素质的销售人员,介绍和推广现代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大力发展各种中介组织等。
推进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在15个比较国家处于末位,与我国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初期阶段,加上文化产业许多是从文化事业单位转制而来,文化产业结构仍存在着很多缺陷。文化企业散乱滥差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低水平、重复的文化产品充斥文化市场。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就要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主要表现为若干家文化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大的文化企业集团以雄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实力参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文化企业虽然数量很多,但文化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大企业、大集团比较少,现有的企业集团也缺乏竞争力。因此,应以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为重点,推动文化产业的兼并和重组,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规模化经营,力求尽快做、做强。应尽快改变现有文化企业集团单一经营模式,鼓励跨行业经营。应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努力提高其综合经营能力。应通过组建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传媒集团,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
调整文化产业结构,还要大力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在西方,政府往往更多的是把着眼点放在扶持中小企业上。这是因为,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是市场竞争的弱者,需要政府援之以手。另外,大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众多中小企业作为支撑和依托。还要看到,众多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实际上,由于中小企业机制灵活,成本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一些产业甚至起着主导的作用。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引导中小文化企业走“专、尖、特、新”的道路,办出特色。
加快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应与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同步进行。1986年,我国就开始考虑组建出版集团,现在,文化产业的各个行业都组建了一些企业集团。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总体上并不成功。文化企业规模上去了,生产率没有上去,利润没有上去,竞争力没有上去。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环境还不成熟,尚未形成有利于企业集团发展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一个突出问题是条块分割,市场竞争不足,大量同质文化企业之间既形不成竞争,也做不到专业化合作。要创造有利于企业集团发展的市场环境,就要打破条块分割,实行文化产业的跨行业经营。将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结合起来,形成真正的产业链。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整合文化产业各具体产业,整合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以此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大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要打破地区封锁,促进文化产业的跨地区经营。应改变目前按照行政区划组建企业集团的做法,转为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真正实行文化企业集团的市场化运作和规模化经营。还要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与国外知名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扩大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
虽然我国目前国外直接净流入资金数额巨大(15国中位居第四),本国文化对外资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15国中位居第三),民间资本也十分充裕,但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对民间资本和外资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实际引进民间资本和外资仍十分有限。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血液。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大投入带来高回报。目前我国文化企业投资渠道单一,基本上靠文化企业自身滚动发展,这对文化产业发展十分不利。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主要应作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二是积极引导文化企业的投资趋向。放宽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限制。除党报党刊等一些作为政府喉舌的文化机构,中央和省级电视台、电台的一些核心环节和部门,仍然需要实行禁入之外,原则上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都应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应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一切有实力、有条件的国有、民营文化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应允许和鼓励我国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包括直接上市,文化企业与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子公司,文化企业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等。同时,按照国际惯例,逐步放开对外资限制,使各种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市场竞争。应抓紧有关方面的立法工作,对各种投资行为加以规范,以确保我国文化产业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以报刊为例,应对报刊业实行分类管理和分步推进改革的方式,可先放松对服务类内容和专业类内容的市场准入限制,再逐步放松对综合类报刊的市场准入限制,逐步形成整个报刊业的开放式竞争市场环境。也可以考虑对报刊经营的不同环节分步放宽进入限制,即先允许非国有经济进入发行、广告等经营领域,再逐步放松对采访、编辑等新闻主业领域的进入限制。消除行政性垄断等不公平竞争行为。除了极少数负有特殊职能的党报党刊,应通过立法承认其特殊法律地位外,其他报刊应成为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完善文化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缺乏竞争力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在15个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要素比较中,企业战略竞争力指数最高值为0.87(美国),平均值为0.45,我国企业竞争力指数仅为0.12,排名第15位。在包括企业战略竞争力和相关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核心竞争力比较中,最高值为0.86(美国),平均值为0.49,我国核心竞争力指数仅为0.12,排名也叨据末位。这说明,我国企业竞争力与其他15个国家差距十分明显。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因此,提高文化企业竞争力应作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着眼点。
一是要鼓励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应允许文化产业中既有国有独资的企业形式,又有国有资本控股、其他各类资本参股的企业形式,也有民间资本、外资占主导位置的企业形式。
二是建立有利于企业内部竞争的机制。现有国有文化企业应以形成竞争机制为着眼点,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营机制,组织结构,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建立和完善文化企业的治理结构,不断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主要是要做到股权多元化和明晰产权。就明晰产权来说,以广电产业为例,广播电视传输系统资源纵向整合与我国广播电视业长期实行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是有矛盾的,因此,在经营管理层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产权归属与利益分成的矛盾。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只能通过认定企业法人地位以及采取合理的资产重组方式来解决。针对组建网络传输集团过程中广播电视企业法人地位模糊、法人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可以采取股份持有制和合同约定制的方式运作。针对广播电视机构合并以及组建中央和省级广播影视集团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频道制和公司制加以解决。专业化频道可采用频道制,此举有利于理顺频道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合理划分产权,建立责任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专业频道也可采用公司制,专业频道公司可以进入资本市场进行多渠道融资,实现专业频道以国有资产为主体的投资多元化。
以产品创新为重点,努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整体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中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分项目指数显示,我国“公司运作与战略整合”和“国民创新指数”在国际竞争力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文化产业创新的核心内容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即通过不断提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新需求,以此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才。要通过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培养和造就具有全球性眼光的高素质的人才。要把培养文化管理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美国为例,全美有30所大学开办了文化管理学、艺术管理学等专业。丰富的人才是美国能够在文化产业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等经营管理人才。还要加快培养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力度。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策划、美工人员。还要培养一大批市场营销人才。要健全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积极引进现代科技,以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科技含量不高,科技在我国文化产业运用程度低,是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现代通信技术、数字印刷技术、网络技术的加速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必将改变未来出版业的创作方式、编校方式、生产方式、发行方式、阅读方式。电视产业同样如此。现代高新技术在电视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广播电视数字化(如有线电视宽带化)和互联网以及宽带的问题。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重新规划电视频道构成,注重频道包装,着手开办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电视频道项目,诸如单选频道;拓展付费频道方式,例如普通计次付费收视和准视频点播;重视影视市场分析与调查,在相关政府机构、电视台、影视集团中建立现代计量分析制度。
发挥地区优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从15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成正比,但两者又有不对称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同一个国家,文化产业不同门类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别。比如,美国、印度的电影,英国的音乐,日本的动画片和游戏等,都是该国的龙头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情况也很明显。比如北京报刊业、广电业和演出业,广东音像业,上海会展业,深圳的游乐业等,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这说明,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尽管整体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某个文化产业门类仍有可能率先发展,成为优势产业。
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具有不平衡性,还有不规则特点。即在通常意义上企业乃至产业发展条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卓尔不群的企业,甚至带动整个产业出现旺盛的生机。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出现在加利福尼亚的荒漠就是一个被广泛引用的例证。在我国也同样如此。《读者》不是创办于经济发达、文化条件和读者条件最为充分的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而是出现在较为偏远的西部兰州。又如,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情况下,文化传统深厚的城市,文化产业也往往比较发达。但在一些新兴城市如深圳,文化产业同样得到长足的发展,表现出独异的成长性。这说明,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决不是文化产业各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复杂的组合。这也说明文化产业各要素的配置状况比理论上的阐述要复杂得多。地理位置、正确的决策、乃至某种偶然的机遇,都有可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契机。所有这些都为国家或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标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市场竞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