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国的创造性教育_美国教育论文

这就是美国的创造性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这就是论文,美国论文,性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女儿刚开始上高三的时候,有了一个去美国的机会。我当然知道,在高考之年脱离中国教育是一种极大的冒险。以女儿的成绩,考上国内一个不错的大学是有一定把握的。可去美国,骤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英语教育体系,命运难以预料。反复权衡之后,我说明种种利弊,让女儿自己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走”。

决心“走”,我和女儿其实各怀鬼胎,女儿是为了“减负”,说美国学生多轻松呀;而我是为了让女儿能得到所谓“创造性教育”的训练。尽管我以往读过不少关于美国教育的书籍和文章,心向往之,但那“创造性”到底是什么模样,怎么出来的,如果不浸润其中,仍是隔靴搔痒,不可能有真切的体会。

女儿到美国第4天,便进入波士顿一所最好的公立中学。首先让我诧异的是女儿说不清她上了几年级。原来,这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除了科任老师之外,还有一个“指导老师”,负责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每门课进入哪一个年级学习的建议。结果,女儿的英文、化学在12年级,数学和美国历史在11年级,法语在9级。每一门课,女儿都在不同的同学们之间“游荡”,她确实搞不清自己是几年级的。

我原来认为,女儿在美国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只要语言过关,理科课程有国内的底子,可以“后来者居上”。没学过的课中,最容易的应该是美国历史,“区区200年历史有多少东西呢?”我在给女儿的电子邮件中,甚至只用了短短几千字就把美国历史的脉络讲了一遍。结果,让我大跌眼镜的,恰恰是这门“最容易”的美国历史。

仅仅十几天过去,女儿就发来“紧急求援”邮件,一连十几个惊叹号。女儿从未学过美国历史,一下进入11年级,两眼一抹黑是可以想见的,把一本英文的美国历史读一遍至少也要个把月呀。我这个老爸,先当两个月的“拐棍儿”自是义不容辞。可是一看美国老师留的作业,我就傻了!这是中学生的作业吗?

“公民权利”研究论文

要求:在3到5页纸之间,打印出来,要双空行,至少用3种资料来源(如网上、书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对比以下4人关于黑色美国的观点:(布克·华盛顿、杜伯依斯、马丁·路德·金、马尔科姆)。在你的论文里,应该控制关于他们生命的故事,我不想读传记。但是,需要把每个人介绍一点,还必须纳入贴切的材料在你的论文中。然后,讨论他们关于黑色美国的观点,要把你的想法写进去。还要把你的引文或材料的来源列出来,比如某某网页,某某书。女儿在邮件中说:“那几个人都是黑人,但除了金之外,我都不知道怎么翻译……”

面对这个作业,我深感惭愧。说起来,我对美国历史算得上熟悉,至少读过几十本名家专著,多位美国重头总统的大部头传记,全部总统的列传,还有难以计数的文考。可是,这个中学生的寻常作业却让我“晕菜”了。什么叫“黑色美国”呀?这时我才体会到,研究必须阅读,而阅读并不等于研究,研究必须写作。以往在阅读时,哪里会想这些问题呢——其中两个人甚至毫无印象!

为了帮女儿适应这种学习,老爸必须应付这个挑战。在两三天的时间里,我生平第一次开始“研究”美国历史。幸亏关于美国的藏书甚丰,于是疯狂阅读,书房里摆满了一本本夹着许多纸条的美国历史著作、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美国读本》这类的原始文献,外加网络搜索。等这4个黑人领袖的资料搜集得差不多时,我开始仔细对比他们的观点和实践,行文时材料取舍颇费踌躇,反复推敲观点,从早上一直写到深夜。此时,女儿在大洋彼岸竟一次借了10本书,也在疯狂阅读。

后来,女儿说“部分”采用了我的观点,但结构对她很有启发:“原来论文是这么写啊!”我们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美国老师的“判决”。这对我们父女俩都是第一次!

老师的评语下来:“哇!极好的努力的结果和论文。你的关于这几个人的联系展开得非常好,准确而且谈起来非常有意思。好样的!”评分:A。这个评语让我孩子般大叫起来!

我以为这种难度的作业不会太多,可“求援”邮件一个接着一个,每一次都让我先晕半小时。在这些“研究写作”中,我补上了许多知识漏洞,并且这样获得的知识,都在写作中与自己的观点形成了“孪生”关系,难忘。

女儿不仅没有在美国教育中“减负”,而且经常一夜只睡三四个小时,有一次竟只睡了一个小时——因为遇到了一次匪夷所思的作业。

正当女儿的“求援”邮件开始稀疏的时候(这意味着她已经开始不大需要“老爸拐棍”了),突然又接到一个“鸡毛邮件”。看到美国学校里竟有这样的作业,我愣了半天——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这个作业不仅让我也让我的朋友们大为感叹,这是在培养“寻根”意识呀,别忘了祖宗!别忘了“你从哪里来”!

我又一次惭愧:因为两岁时便离开了我的祖父,直到他去世再没见过,我甚至不能说出他的名字!我无法完成这个作业……

无奈,我们全家开始“总动员”,依据一份不够完整的家谱,开始“作业”。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中国的家谱记男不记女,家族的女性稍早一点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以××氏记之,到嫁出去就“消失”了。而且,没有生卒年份,只有男性姓名。幸亏女儿的爷爷健在,80老翁凭记忆一个个推算出是咸丰多少年、道光多少年、光绪多少年什么的,奶奶则抱着一本中西2000年对照历找出公元年份。最后,由女儿的二叔总记录。当我看到这份密密麻麻姓名的家谱时,一种家族的历史感油然而生!

当我把这份作业传到美国后,女儿大为兴奋,竟说要再还原为中国朝代纪年,“我要用中国文化镇老师和同学一下!”因为她还要解释什么是中国纪年以及为什么中国传统“记男不记女”。所有这些,都要画在一张大纸板上。为此女儿几乎一夜没睡。

第二天,同学们的作业摆在班里,互相观摩,惊叹声此起彼伏。老师走到我女儿身边,拿起这份特殊的作业说:“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份!”

英文(语文)课有没有这样的创造性?我让女儿发给我几篇英文写作的题目以及老师的评语。女儿回复说:这个学期的英文课是文学。我们老师新开辟了一个领域、研究美国黑人文学。要读很多美国黑人的作品,还要写论文。我们上学期学的是兴趣写作,有以下题目:

1.本性独白。评语:希望你生活中快乐的时光可以帮助你度过困难的时期。

2.未解开的疑惑——写一件发生在你或你周围人身上的事,要求是一件让人不敢相信或无法解答的真事,不能是你做的梦。评语:你的“令人无法解释”的经历可真是耸人听闻而有趣啊!(天哪,女儿竟有耸人听闻的经历!)

3.书信论文。要求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一件事,可以是两个人来回通信,也可以全是出自一人之手的信,但必须是一组信件,四五封左右。评语:年轻的爱是很美的事。(女儿写了初恋吧?我很想看到。)

4.给校长的一封信。可以反映你对学校的不满或肯定,或问一些你一直想问的问题。校长会读每一封信,然后到班里和你们讨论。

5.本性独白。要求用一件事来反映你的个性,把重点放在心理描写上,全文用心理描写。评语:比赛之前的那种紧张是每一个运动员都要经历的。(女儿一定写了竞赛心理,在国内,她是校运动会3块金牌获得者。)

6.诗。写十种不同形式的诗!五行诗、美国五行诗、重复记号诗、HAIKU(一种不押韵的日本抒情诗)、离合诗句(就是每一行的第一个字母可以拼成一个单词)、字母诗(诗中包括所有的26个字)、政治诗、有形诗,每一节用“若是……但是真的……”、“没有人知道……”为开头的诗(中国乃诗歌大国,可学生们什么时候写过诗)。

评语:你做了个非常好的作业,Stephanie(女儿的英文名)。你的诗展示了你过去的很多努力和想法。你的英文每天都有出色的进步,祝你在第二学期幸运!还有,请记住,任何时候你感觉需要聊天,我都会很愿意倾听的。

这都是一些多么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呀!而老师的评语,会怎样激发女儿的写作热情!

女儿赴美只有短短3个月,变化很大。通过电子邮件,我开始领教什么是创造性教育,这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书都来得真切。“求援”邮件好久没有了,可我这个老爸,竟开始希望能接到这样的“求援”。这种“研究”,真是令人着迷的游戏!

编辑点评 都说美国的教育对孩子创造性的培养比我们强得多,但美国的创造性教育到底是什么样,有许多文章和书籍都做过介绍,但读过之后总还是缺乏切身体会。读了这篇文章真如身临其境,似乎自己就在美国上学,体会自然深刻得多。希望我们的家长、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都能从中受到启发,搞好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改革。

标签:;  

这是美国的创造性教育_美国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