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_郭英杰

湖南省直中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应用效果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患者在经过长期内科优化治疗,但仍然存在临床症状,有心源性恶病质,且需要长期反复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1]。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后通常需要长时间持续静脉给药治疗或特殊非药物治疗,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很大影响。根据临床上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其常见于大面积心肌丢失、严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心瓣膜病等具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多数患者在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发病。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上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在54~85岁,平均年龄(72.68±4.12)岁,其中心功能分级Ⅲ级12例,Ⅳ级28例。试验组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龄在53~86岁,平均年龄(72.85±4.07)岁,其中心功能分级Ⅲ级14例,Ⅳ级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要求。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其中主要是让患者按照20~40㎎/次的初始剂量标准服用呋塞米,必要情况下需要增加剂量直到利尿效果满意,但不能超过200㎎,之后每隔1日服用1次药物。同时按照半粒/次,2次/d的初始剂量口服依那普利,患者治疗过程中根据其血压变化情况调整用药量逐渐至最大值。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持续静脉滴注,初始滴速为1~2㎎/h,治疗3~5d后改为10~20㎎/次,2次d的标准口服。

给予试验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西医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香丹注射液治疗,每次注射量在10~20ml,将其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按照1次/d的标准进行治疗。同时让患者按照2~4粒/次,3次/d的标准口服参松养心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10d时间。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心功能恢复正常,则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指标明显恢复,则视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则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与( )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64±1.25)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26±1.84)d。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

3.讨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发展的一种结果,患者在发病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左室或右室心衰竭,心功能分级较高,并且心率明显加快,尤其是以房颤的心室率难以减缓[2]。同时,患者还会出现高度水肿,各浆膜腔内积液、尿少、四肢厥冷、发绀和明显的低血压,并且洋地黄治疗未达到治疗量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3]。由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并发症较多,其生命安全受到的威胁较大,因此在患者发病后必须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目前,临床上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一般会采用常规心衰治疗的措施作为基础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特殊治疗手段,如心脏移植、左室辅助装置、静脉持续滴注正性肌力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出现肾功能不全和难治性水肿,可以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或超滤法治疗。中医上认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是因气、血、阴、阳亏虚导致水饮、瘀血、痰湿内停所致,因此在对气虚血瘀型心衰患者治疗时应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气亏虚为主[4]。香丹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功效,其能有效起到扩张冠脉的作用,让患者心脏微循环得到改善。参松养心胶囊由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赤芍和甘松等组成,能养心活血、通络清心安神,对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有很好的疗效[5]。

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鲍勇.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9):179-181.

[2]吕树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与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8):163+166.

[3]杨凤鸣,黄斌.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8):171+174.

[4]杨清,高鹏,徐玉芳.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6,(04):578-581.

[5]朱莉,董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6):154+160.

论文作者:郭英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_郭英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