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应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刘艳

小儿哮喘应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刘艳

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医院 157400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将92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其治疗时间。

【关键词】哮喘;小儿;超声雾化吸入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患儿常表现为咳嗽、胸闷、肺部哮鸣音及呼吸困难等,可以造成患儿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痉挛性咳嗽,如不及时治疗可诱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为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本次将92例小儿哮喘患儿纳入研究,其目的是评价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小儿哮喘患儿92例,均符合小儿哮喘诊断标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29例,女17例;年龄2~10(5.3±0.8)岁;病程 3~18(9.2±0.5)个月。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2~9(5.4±0.9)岁;病程4~19(9.4±0.4)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酸中毒症状的控制,实施抗感染、抗病毒的激素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对对照组患儿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使用 20ml生理盐水+2ml普米克令舒+2ml博利康尼吸入治疗,持续通入面罩15min,2次/d,3~5d/疗程。对观察组患儿则采用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方案实施治疗,调整装置运行压力为1.4bar,设定流量为4.4 L/min,选用剂量为2 m L的沙丁胺醇与普米克令舒,10 min/次,2 次/d,同样以4 d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并检测其肺功能基础指标。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现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则为痊愈;若临床症状改善或部分消失,且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正常,则为有效;若临床症状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小儿哮喘的症状及危害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据相关文献报告提示,截止2025年,全世界哮喘人口可以达到4亿人。面对巨大的哮喘人群,医护人员已经开始对哮喘进行全方位控制,加大了对哮喘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小儿哮喘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当前小儿生活质量。小儿哮喘发病较为急促,症状典型,非常难根治[1]。该类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及持续喘息。小儿哮喘多可经及时治疗得以控制,但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能诱发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将气道痉挛作为治疗的主要目标。常规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儿哮喘发病,但是药剂需要在良好的血液循环条件下才能够达到发病区域,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3.2小儿哮喘的治疗

随着当前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雾化吸入这种治疗方式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雾化吸入是临床治疗哮喘的常用手段,其主要是通过超声或者氧驱动而使得药物转化成为气溶胶,随着患者呼吸而直达呼吸道病灶,直接发挥治疗作用。其通过喷雾器将药物改变成细微雾状微粒,可以保证患儿直接吸入到呼吸系统中,提升药物的效果。雾化吸入过程中药物随着患儿的自然呼吸进入到呼吸系统,达到了治疗的根本目的,实用、方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2]针对小儿哮喘,临床建议采取雾化吸入方法治疗,同时临床研究发现采取不同的雾化吸入方式,其效果也有所不同。当前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吸入方案主要包括超声雾化吸入与压缩泵雾化吸入方案。但两者在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主要是指在超声波的推动作用下,使得药物形成较大的雾化颗粒,经由雾化器吸入患儿肺泡与支气管中,作用较为简便,但研究发现,使用超声雾化吸入,其药物浓度通常较低,雾滴也较小,一般会于患儿的支气管表层有雾化膜产生,进一步出现分泌物膨胀不良状态但,可能引起支气管阻塞。而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方案,其驱动动力主要为空气[3],且选择性较强,能够确保患儿吸入的雾粒沉淀,并有效达到靶器官,对患儿呼吸道的刺激较小,可产生双重治疗作用,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儿气道痉挛的表现,满足小儿哮喘的治疗要求。在本次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对超声雾化吸入及压缩泵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 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优于超声雾化吸入,能够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缩短住院时间,且无副作用。综上所述,对于小儿哮喘患儿,采取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及用力肺活量情况,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确保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罗畏.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当代医药论丛[J],2014,12:269-270.

[2]刘欣.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应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研究.中国卫生标准管理[J],2014,11:171-181.

[3]李海英,石梅兰,周润芯,刘毅然,梁娴.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临床对比分析.中外医疗[J],2014,32:05-06.

论文作者:刘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小儿哮喘应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刘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