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人民医院 四川 汉源 625300)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之2016年收治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为未开展强化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了护理管理模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开展的强化护理管理后院内感染率为49(1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强化护理管理对提升各项护理操作规范性发挥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而且对控制护理操作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以此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
【关键词】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250-02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感染的现象,这并不包括院外感染院内发病人员[1]。造成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患者个人,然而医源性因素仍然也不可忽视。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对规避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有着良好的效果,其对控制院内感染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之2016年收治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之2016年收治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为未开展强化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了护理管理模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其中对照组男性有314例,女性286例,年龄为0~53岁;观察组中男性267例,女性333例,年龄为0~5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中医院感染病例判定标准均参考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医院感染控制科记录,制定表格统一收集感染患者个体情并准确填写。强化护理管理的具体措施有这几个方面:(1)构建层级式强化护理管理体制,并建立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2]。首先由护理部主任牵头、各科室护士长参与组建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同时,在下属各科室设置感染控制监控人员,将分级管理、明确分工、职责分明等落实到位;并对各科室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并对防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解[3]。(2)开展各个科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工作,并将培训人员的范围逐渐扩大,培训的内容要丰富,其中包括微生物知识、无菌操作规程及手部卫生清洁,等等。(3)制定规范的无菌技术管理,并需要注意操作流程的科学合理;对于术后医疗垃圾处理也应当确立分类细则,并实时监督各项制度执行情况,使护理工作得到有效约束,并通过制度规范使护理管理更加规范,以此保证护理人员操作时的质量,有效防止日常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发生,为实现医院感染事件的控制奠定基础[4]。另外,对物品及环境的清洁工作应落实到位,护理人员应提升操作的无菌规程,严格执行吸收操作,遵循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无菌物品应用原则。将相同病种的患者分为一类,对于特殊的感染患者及感染原因不明的患者应当进行隔离,同时,对于一些极易发生感染的患者,应当对其做好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还要注重自身的感染防范措施,并积极开展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4)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一般独立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慎独”意识[5]。护理在独自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实施,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其与医院感染发生息息相关。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感染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现卫计委)2001年制定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更低,包括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等例数显著更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根据临床研究得知,在院内感染病例中大部分与护理管理及护理操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护理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责任意识,其没有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没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没有掌握必要的防控意识,甚至在工作中出现一定的差错,比如,不充分的隔离防护、用具消毒工作存在不足、不规范的医疗器械的使用等,这些都是导致院内感染病例出现的因素[6]。(2)管理细则不够明确,监控力度有待提升。护理人员由于不重视院内感染的防治工作,导致日常护理时常出现漏洞,使医院患者感染的比例逐渐上升。(3)未做好完全隔离特殊感染及未明原因的感染病例,导致医院感染病例进一步增多[7]。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4年之2016年收治的6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了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从各个方面进行强化,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将个人责任落实到位,并进一步规范岗位操作流程。另外,为了保证医院感染防控的效果,本院组织各个科室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其有效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升个人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养,以此有效预控医院感染事件[8]。本研究通过对两组院内感染率比较得知,实验组开展的强化护理管理后院内感染率为49(1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6%),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强化护理管理十分有必要。其有助于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对控制护理操作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以此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卓贵椰.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6(12):269-270.
[2]冷钦,冷立娟.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15,12(14):112-113.
[3]刘艳玲.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5,17(10):3-5.
[4]黄雅琴.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中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5(9):60-61.
[5]朱海蓉,任玲,段雅静.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5(11):224-225.
[6]车林.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价值[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06(7):59-60.
[7]韩果花,张俊英,张素珍.护理管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6,24(20):145-147.
[8]金鹏,李滨辛,孙丽丽.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3(13):332-333.
论文作者:黄升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医院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院内论文; 效果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操作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