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的城市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各种城市功能的衔接整合是实现集约型城市的关键,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因为发展空间的限制,交通、城市商业都在向地下发展。地铁和商业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做好地铁乘车站与房地产商业街的接驳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地铁站,商业街设计,地铁经济
引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地铁建设的高潮。现如今地铁在承载着城市交通的功能外,还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不但要在地铁乘车站预留商业的接口,而且地铁站周边的房地产商业街也要想办法与地铁实行一体化建设。为了促进地铁站和房地产商业街一体化的良好发展,就非常有必要从建筑设计的方向提前设计思考。
一、地铁乘车站与房地产商业街连接空间设计
实行地铁乘车站与商业街的接驳,连接空间承担着空间连通、空间界定及空间转换的功能。地铁站和商业街的空间差别要求连接空间要具备两个空间的界面功能同时,还应有过渡功能,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地铁站与商业街保持各自空间功能的同时又能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地铁与商业的连接空间,根据工程实施的要求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有几种主要型式:通道式,街道式,枢纽式,开放式。
1.通道式。通道式连接空间,顾名思义,就是指两个空间之间用通道连接,这种形式中地铁站与商业区域明确分开,交通导向明确,人流通行顺畅。在解决地铁站与商业街建设周期不一致的情况下选择通道式连接空间较为有利。但是通道式也存在着与商业街协调困难,功能单一,空间设计单调呆板的缺点,不利于营造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在通道式连接空间设计中需要克服其缺陷,加强对地下空间环境的处理。随着地铁与商业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此连接模式常作为其他类型连接空间的补充。
2.街道式。街道式是通道式的延伸,以通道为起点。扩展连接空间作为交通走廊,形成贯穿或部分贯穿商业空间的连接空间,从而扩大商业的展示面。街道式连接空间以交通为主,既满足通行需求,又不知不觉中将人们带入商业建筑中。
3.枢纽式。枢纽式是把连接空间作为交通枢纽,链接地铁口的同时也连接商业街,甚至其他公共场所,其既有交通服务功能又有商业服务功能,乘客下了地铁之后,不用出站就可以再站内直接进入商业区,让市民“边逛边行”,出行的同时体验到特色商业街购物的乐趣。
二、连接空间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1.地铁与商业属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对于空间高度有不同的确定方式。地铁的标高需要考虑地质情况、城市管线、区间施工工法等多种因素,一般在地面以下-8.0—-11.0m。而房地产商业街只需考虑自身和周边环境影响。这就会影响连接空间中的过渡设计,是需要在设计之初提前考虑解决的问题。
2.地铁和商业因为空间属性的不同,对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与地铁建筑环境相协调的同时也要符合商业建筑的环境要求,为了保证连接空间的功能实现,就要有良好的过渡,从光源、色彩、声音等方面重视连接空间的环境要素,满足功能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连接空间的特性,决定了其要充分考虑防火设计。由于防火分隔的要求,安全导向的要求以及防火设施的设置等会对空间形态产生影响。
对于周遭有建筑群体的地铁车站进行安全疏散工作设计时,车站安全出口设计宽度要能够确保在火灾发生情况下,将地铁内部的乘客以及工作人员和相关商业服务人员和顾客在六分钟内能够进行完全疏散。除此之外,例如像北京西单这样的地铁站,地下二层是进商业性服务的网点,而地下三层才是车站站台,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在地下三层的地铁站台直接进行开设能够直接通向地面的安全出口,同时要保证安全出口不能少于两个,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保证发生火灾等危害时,能够利于人员的疏散。
对于地铁站内已经进行设置的商业广告以及相关服务设施应该进行严格管理审核,对于一些会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装置要进行拆除,来确保人员疏散时的安全。
在地铁乘车站中人员流动比较大的车站大厅、通道等相关部委应该进行防火墙或者防火门的设置,对于一些设置困难的地方可以采用防火卷帘代替,设置防火卷帘时要保证其具有延时下降的功能。
在地铁乘车站中要至少设置一个出入口作为无障碍化设计,主要是为残疾人和老人、孕妇以及孩子使用的。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地形,将通道设计为斜坡道或者是坡度比较小的人行横道或者直梯,可以实现直达站台。在进行无障碍通道设计时,坡道的宽度不能小于1.6m,坡度不能超过8%.
三、发展地铁经济的建议
地铁运营管理的关键词是安全、可靠、高效。但由于地铁发展速度太快,我国地铁交通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上海地铁8号线运行期间,出现乘客踏空受伤时间,地铁6号线长期拥堵。由于城市中人口较多,人们会优先采取乘坐轨道交通的情况存在,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应给予能够发展及完善的时间。地铁经济发展建议如下:
1.投资与经营管理。多吸收全面性投资,如通过地铁经营管理公司进行上市进行募集建设和营运资金,还可以将民间资金进行合法吸收。这样,既能够减轻国家建设基础设施的负担,同时又可以将民间私人资本充分利用。
2.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性政策。在2010年国家再次批准我国22城市进行地铁项目建设,由此可见我国对于地铁的重视。所以必须规划地铁相关产业建设,形成地铁建设开发与房地产资源联合模式。目前,在日本和香港此模式已经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城市中地铁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其“地下经济”的优势,在地铁口将产生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在我国在杭州地铁商务近两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四大商业空间,基于上述各点分析,我们对城市地铁的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了解到地铁经济对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乘坐地铁的居民带来更好的质量、更方便、更安全方便的服务,为城市地铁口商业化建设起到促推动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谈锦钊.地铁经济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J].专题•聚焦.2008,(10).
[2] 余敏丽.常州发展地铁经济的研究[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4,(05).
[3] 魏光艳.地铁与城市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29).
[4] 胡敏.城市地铁建设对沿线商业圈的影响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8).
论文作者:李唯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地铁论文; 空间论文; 商业街论文; 商业论文; 城市论文; 功能论文; 车站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