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波罗果夫曾经说过,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而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的中学生,更应该从阅读好书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感情上的陶冶。然而无论是各大网络调查还是实际问卷、访谈等调查显示,我们中学生离课外阅读已渐行渐远。也正因如此,语文教学中的“高分低能”现象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改变目前的语文课外阅读状况。
一、更新观念,摆正阅读位置
“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获得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阅读常常被看作是人类打开通向理性世界大门的钥匙。在实践中,许多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将课外阅读与作业、与考试挂起钩来,这样一来,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变得厌恶各类课外读物。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阅读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提倡阅读,是与文本、与作者的一次心灵对话,是获得我们所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有鉴于此,学校、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看书,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注重迁移,培养阅读兴趣
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要”转化为愿望时,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火花,形成积极的追求。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阅读教学明显带有“技术化”的倾向,教师很少拿出时间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体悟整体美感,品味文章语言文字,原本应该享受的读书乐趣却成了索然无味的题海训练。这样的阅读,必然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厌恶和畏惧,又怎么会真心喜欢呢?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应该从课内阅读教学着手,让学生享受阅读中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以及精神对话,以此来构筑学生自己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例如在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指导学生集体阅读《水浒》中的另外一篇文章《大闹野猪林》,一方面加深对鲁达“嫉恶如仇、粗中有细”性格的理解,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同类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再如,学习了鲁迅的《孔乙己》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另外两篇作品中的文人形象——《范进中举》中的范进、《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贾雨村,试着让学生分析这三位文人形象,以加深对封建科举制度腐朽性的理解。在这样的延伸中,学生的阅读渐渐有了些门道,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再单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指导,教给正确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正如航行需要有一个方向,阅读需要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现在的书籍良莠不齐,身陷书海中的学生由于自身判断能力及抗诱惑力欠缺,一旦接触到不良书籍,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强调方法,首先应是对学生“读什么”的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一方面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读书目录,另一方面联合家长建立起有效的监管网络,确保学生接触的都是好书。第二,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正如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所讲的那样,对于有用的书,必须反复读,读出心得,读出“味”来。对于一般的书,则只需粗略地读,了解其大意即可。第三,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一旦成为习惯,那便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读书也变成了一种不做便浑身不舒服的行为。现在要求学生注重课外阅读,既是为学生当下学习考虑,更是为学生将来考虑。因此,教师必须从现在做起,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
四、创设氛围,拓展阅读视野
创设浓郁的书香氛围,是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首先要学会发掘身边资源,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比如将学校的图书分散到各个班级,帮助学生建立班级图书馆;比如将学生分散买来的书籍集中起来,以便好书大家一起欣赏、一起体会。其次,教师自己也应养成读书的习惯。实践证明,学生爱读书往往最初的动力源于老师,他们往往对老师阅读的内容特别感兴趣,从最初的好奇到尝试阅读再到产生兴趣再到养成习惯。因此教师即使再忙,每天也应挤出时间读书。第三,鼓励学生荐书。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推荐的书更符合他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一两位学生推荐后,其他学生也会拿起来看一看,并在读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五、开展读书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实践证明,集体性的阅读活动比个体单独的阅读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应建议学校每周至少开设一节阅读课。每次课前,可请学生或上来推荐一本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简单介绍书中的内容和推荐理由;或请学生谈谈读了某一本书后的感受,与同学分享。也可以组织学生创办班级小报,开设丰富多彩的专栏供学生发表在阅读中的各种体会与见解。还可以定期开展读书辩论会,就作品的主体、人物、语言等展开激烈争鸣。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作家作品,选择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在阅读课上读给学生听后进行鉴赏。
六、实施有效评价,促进阅读品格的形成
实施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阅读品格形成的保证。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半个月上交一次阅读摘录(摘录的内容可以是对独到的好句子的摘抄,也可以是读完一本书后的感悟与评价;可以是一两句话,也可以是长长的几页)。对于好的阅读笔记或摘录,我要么在早读课上进行诵读,要么打印后贴在教室后的板报上进行展评,甚或推荐到学校的文学社刊上发表。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成效,而且促进了学生阅读品格的形成。
论文作者:谢士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的书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习惯论文; 品格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