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改革电大教学计划_教学计划论文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改革电大教学计划_教学计划论文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改革电大教学计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计划论文,电大论文,社会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大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电大的发展有机遇又有挑战,有希望又有竞争,而加速电大的改革则显得格外重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同样也是电大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电大教育改革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适应中国经济赶超世界上发达国家经济的需要,既要考虑当前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教育内容,还要冷静地观察和思考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趋势,确定自己的对策,及时吸收世界科技新成果,更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完善已初步建立的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按需办学的机制。在电大的一系列改革中,教学计划的改革是龙头,是关键。只有改革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增开社会急需的专业和课程,才能健全按需办学的优化机制和主动适应的良性循环。

如何制定好科学合理的、符合相应层次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是保证不断提高电大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归根结底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个周期比较长,影响因素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它较之控制物质产品的质量要复杂和困难得多。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科学制订教学计划,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十分重视。在教学计划中,一般都体现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等内容,因此,编制好教学计划是办学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一、关于培养目标

确定培养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计划改革的前提和依据,也是我们能否建立和完善主动适应社会经济需求机制的关键。所谓培养目标,是指相应教育层次应达到的规格。这个规格的依据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各专业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从而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教育层次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长期以来,电大专科层次教学计划对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够统一,不够明确。如理工科有:大专水平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大专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大专水平的工艺技术型应用人才,等等。文科和经济管理学科有:大专水平的经营管理型人才;大专水平和生产经营型文职人才;大专水平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等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电大快速上马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也有电大沿袭普通高校的观念和方法所带来的问题,容易将专科理解为本科的压缩型,并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习惯,还有反映在人们头脑里办基础大学的潜意识中以及在具体专业和课程建设的一些问题上。

我们知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在工业、商业、金融、财政、机关等部门,现有的技术人员70~80%是从事技术性、工艺性、管理性工作,而从事开发性、设计性、研究性工作的只占少数。前者以大专和中专层次居多,后者以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居多。电大主要是培养高等专科层次的专门人才。经多年的实践,我们在培养目标的表述上,在简要阐明不同专业的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第一,确定了“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就是说电大教育首先要树立无产阶级教育观,培养的人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把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强调政治思想方面的规定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说明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就是说电大培养的人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在身体素质方面都要求有具体的规格要求,必须在这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三,指出了“面向基层的”。就是说电大作为高等专科教育,其功能主要是培养和训练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初中师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是各个基层企事业单位和机关。

第四,强调了“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既反映了经济领域在人才使用上的客观实际,也反映了大专教育在人才规格上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生产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之,明确这样一个培养目标,一方面,是由于电大高等专科层次以及电大在我国教育系统的作用和地位决定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希望电大在这一层次上稳定发展,继续作出更大的贡献。事实上,十多年来电大正是在这一层次上改善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电大具备了培养这一层次人才的经验和优势。在这一层次上,易于形成电大之所以受到社会欢迎的“拳头产品”。

二、关于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根据专业的性质及培养目标来决定的。是关系到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计划改革的重点就是课程的改革,涉及到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等,其中课程设置至关重要。我们在多年编制教学计划的实践中,就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其需求,不断地改革电大的课程设置,逐步地完善电大的课程设置。

1.合理分配各类别课程的学时比例

我们知道,在电大创办初期,曾设想过基础大学的模式,加上沿袭普通高校的观念和方法,因而侧重基础理论教育。例如八四级理工科各专业的基础课有10~12门,八二级文科各专业的基础课有9~10门,八三级经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基础课有10~12门之多。客观地说,电大的基础理论课是强的,过去也取得了好的效果。第一届毕业生能够有较好的质量,出了许多拔尖人才,我们的基础课水平高是起了作用的。当时从电大学生的情况看,也有其合理性。电大当时的学生多数有一定实践经验,他们需要多学些基础理论,学了理论对他们如虎添翼,在工作中很快显示了优势。但是,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随着电大的发展,有实践经验的学生越来越少,特别是近几年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学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有越来越差的苗头,而社会上对于实践能力差的毕业生是不欢迎的,电大如不及时注意解决这个问题,就会慢慢失去优势。同时,既然培养目标确定为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那么课程设置就要体现出来。基础理论课不要那么多,那么宽,要少而精,以必需、够用为度。因为基础理论课比例过大,势必影响专业课,特别是影响与实践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践,如课程设计、实验、毕业作业等教学环节的实施,不利于实现培养大专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办学目标。近几年来,我们在教学计划的改革中,着重贯彻了基础理论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这也是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所谓“必需”,是指只学那些为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所谓“够用”,是指为后续课程准备够用的理论和知识。各类课程均应减少理论的演绎推导,加强理论的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九三、九四级教学计划中,经济管理学科基础理论课为7~8门,理工科各专业基础理论课为6~7门,文科各专业基础理论课为5~6门。

2.在课程安排上,各个学期之间要适当地平衡

在前些年的教学计划中,一些专业的课程每学期安排不够平衡,衔接性较差,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八三级工企管专业的每学期课程门数及电视(录音)课时数从第一学期至第六学期分别为5门(13课时),6门(14课时),5门(12课时),5门(13.5课时),9门(19.5课时),7门(18课时),第六学期再加上五周写毕业作业。显然,前四个学期开设的课程门数和周课时数少,而大量的课程集中在第五、六学期,整个课程安排成了前松后紧的局面,给学生后期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又如八五级档案专业第五学期是8门(其中必修6门),而第六学期中只有3门(其中必修2门),出现前紧后松的状况。

近几年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非常注意在课程安排上保持各个学期之间的适当平衡。一般每学期必修课普专班安排4~5门,成人班安排3~4门,选修课安排2~4门,最后一学期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毕业作业、毕业设计、实习等实践性环节,只安排1~2门课程。这就避免了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不合理现象,使学生的学习负担适量。因为学生学习负担不均,结果会出现有的学期负担过重,不及格率高;有的学期学生轻松,不抓紧学习,成绩偏低的现象。另外,在课程安排上我们还注意了相关学科的衔接,以确保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适当增加选修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才劳务市场正在逐步形成,电大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已从计划培养模式向按需培养模式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电大培养出来的人必须是多功能、复合型的,即“一专多能”的人才。如学会计的,既要有会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有工商企业的经贸管理的知识;学经济管理的,既要有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又要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学理工的,既要有理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工贸结合,有经营管理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鼓励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工作需要和社会需求选修若干课程,以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近几年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特别是在选修课的设置上,十分注意工贸结合,文理渗透,例如把“对外贸易实务”、“会计电算化”作为经营管理类各专业的选修课;把“应用写作”作为理工科数学(师范)专业的选修课;把“涉外企业经营管理”、“外贸英语函电”作业文科涉外文秘专业的选修课,把“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作为现代文秘专业的选修课,等等。同时,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都有所侧重地增加了相应的选修课,一般均有13~15门选修课之多。这些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选修课,既可以使新成就、新知识、新学科尽快进入课堂,又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特长、不同需求,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或就业是十分有益的。而学生质量好,受社会欢迎,社会效益就高,电大也就更具吸引力、竞争力和活力。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大教育是按照大专层次的要求,着重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其办学方向和毕业生去向,主要是面向地方基层企事业单位或机关。学生在学校要获得初步的基本训练,这种人才的特点是实践能力强,“一专多能”。要达到这个培养目标,必须切实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强化实践教学,加强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否则毕业生在理论上不及本科,在实践上又不如中专。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对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教学计划向本科看齐,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摆脱本科“压缩型”的模式,由此而产生的弊端,与培养目标是不完全适应的。在实践环节的内容上,经济管理学科和文科尤显简单。因此,从培养目标出发,改革电大教学计划,特别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在近几年制定教学计划时,以加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为中心,大部分课程设置时都注意到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例如在制定94级教学计划时,对各学科各专业均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计算相应的学分,作为必修学分计入毕业总学分中。同时,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关于加强文、经学科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理工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意见》。

文、经学科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作业(操作练习)、社会调查、实习(或见习)和毕业论文。其中课程作业是文、经学科各专业巩固所学知识的日常性训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社会调查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训练和提高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或见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工作要求和特点,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工作的技能技巧,从而为毕业后适应本专业工作奠定基础;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达到全面检验学生成果的目的。

理工科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作业(操作练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其中课程作业是理工科各专业巩固所学知识的日常训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实验是训练学生阅读资料,安装、调试和操作仪器设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及完成实验报告等多种能力的重要措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拓展知识面;课程设计是围绕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或专业课并结合工程设计而进行的综合性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所应有的查阅资料、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绘图、计算、装配和调试仪器等能力,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实习对于巩固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操作技术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动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完成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初步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胜任相应专业的技术工作。

总之,电大只有坚持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办出特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才能使电大本身具有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关于课程的替代和免修

在改革教学计划的同时,还必须对课程间的替代和课程免修、学分计算等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因为在学生学习期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学科的发展,很可能要对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和内容进行调整,使得教学计划发生变更;或者已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来电大学习第二专科的某一专业,这就需要解决不同学年或不同专业课程间的替代或免修问题,以及学分的计算和互换问题。为了保证培养要求,在统一学分标准和构成的前提下,我们制订了以下几项规定:一是在同一专业不同学年间,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方面基本相同的课程可替代;二是不同专业之间,课程基本相同或者课程内容相近,而所学专业的被替代课程的要求低于准备修或修过的课程,可以替代或免修;三是免修或替代课程的学分计算,按审发毕业证书的教学计划中相应课程的学分计算;四是如专业停开,该专业凡有两门以下(含两门)必修课未取得学分,而在其后连续三级各科类教学计划中无相应课程可替代的,可在原教学计划中减去该必修课学分,相应增选选修课,以保持毕业总学分不变;若因两门以上必修课未取得学分的,则应转修其它的相近专业。为了便于执行上述规定,我们还编制了“专业编码及教学计划代码表”和“课程代码表”,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替代和学分互换。几年来试行的结果证明,这一改革尝试是成功的,使课程间的替代和学分互换的办法更加科学,更加规范,为教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及早毕业,成为建设的有用人才。

综上到述,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根据社会需求和教学规律,调整、改革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去研究。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按需办学机制,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就一定能使电大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进一步的发展。

标签:;  ;  ;  ;  ;  ;  ;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改革电大教学计划_教学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