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的“新新闻文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体论文,网络新闻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4)07-0181-02 “新闻文体”是新闻报道的呈现事实信息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方式的整体形态,也即新闻的体例模式。基于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可以将新闻文体粗略地分为消息、通讯、新闻评论等。新闻文体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外在形式(表层形式),一是内在形式(深层形式)。外形式是新闻报道的话语形式和结构形式,内形式则是由一定的语言所负载的、蕴含的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格式。[1] 早在2010年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就曾指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民使用网络浏览新闻的比例达到了80.1%。近年来,随着手机网络各项指标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使用网络浏览新闻的比例更是快速增长。一般来说,网络新闻的来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从传统媒体转载,形式上无差别;一种是整合与新闻事实相关的素材,成为新篇,出现了诸如追踪式报道、滚动式报道、多侧面报道、体验式报道、图表式报道、评点式报道、解释性报道、分析式报道、预测式报道、散文式报道、数字新闻等新形式。本文所指的“新新闻文体”即为后一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以其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日渐丰富了媒介生态环境,也催发了新闻事业的立体发展,而这些演进的路径最终集中体现在网络新闻的文体中,出现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新闻文体”。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社会活动,当网络技术与新闻事业结合时,过去“平面”体貌正变得“立体”,通过超链接、视频音频等技术手段,受众可以浏览诸如视觉新闻、体验新闻等形式。本文以国内网站为例,来分析网络新新闻文体的特点。 一 报道形式的立体化 网络新闻能够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技术展现报道,强调的是对信息的立体化解读,用到的手段是立体化写作。所谓立体化写作要求网络新闻的写作不再仅以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新闻信息为全部对象,而扩及一切泛指的信息。与传统新闻相比,网络新闻承担起更多的使命,包括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为新闻网站提供更多的整合效能,以及为整个的信息传播业提供互动等[2]。这样一来,就在传统新闻文体的基础上扩展了文体内涵,丰富了表现形式。2011年11月4日,网易新闻刊登“河南‘宋庆龄雕像’用地以公益项目报批”一则报道,它的主体内容包括: 安徽卫视新闻视频 5张新闻图片 广州日报消息 读者参与(分享 转发到微博 微争议) 关于“宋庆龄 商品房 雕像”的新闻搜索 其他的网站新闻报道也呈现出这样的形式:“图片+视频+消息+背景资料或相关链接+读者参与评论”,超出一般性的文本内容,全面展示了事件信息。以超链接的技术为基础,用立体的编码方式使文体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信息打包后被高度整合。另外,消息都采取的是一事一段,断裂行文的方式,且每一段都有隔行间隙,打破了纸媒的版面面积限制。 二 视觉符号融入文体 拥有单独的图片新闻频道或者在新闻中夹带图片成为了网络新闻的常态,视觉元素用以帮助解读文本内容,使信息“可感可见”。媒体的专业需求和读者的接受需求,都要求网络新闻追求真实的身临其境的报道,这种观念体现在文本格式上,就催发了诸如图片、视频这样的视觉符号的运用,进而丰富了文体内涵。图文并重的文体,增加了新闻力度,“无言却有声”。同时,得益于流媒体技术的应用,视频、音频等元素也广泛的运用在网络新闻中,更加方便快捷的传递信息,建构出更丰满的新闻图景。 三 受众参与创新文体 BBC(英国广播公司)全球新闻部主管理查德·塞姆布鲁克用5个字说出了新媒体写作的意义:“观众进场了。”[3]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报道是单向传播的,传受之间地位区别明显,文体是封闭的固定模式。在网络传播的新闻中,一方面受众可以作为自媒体发布新闻,如微博、博客的使用,让受众有平台发布以掌握的信息,文体呈现出一种随意与零散的状态,却不失真实感。另一方面,各大网站发布的网络新闻成为了一种开放式的文本,受众在浏览完新闻后参与评论,实质上是对信息的重组和更深层次的挖掘,发表意见或者对其他发言者的表态,完成的是受众和媒体的交互写作。看似是一种形式简单的参与形式,实则改变了新闻文体的面貌,过去报道的一言堂慢慢变为对话体。 所以,网络新闻的新新闻文体是建立在传统新闻文体的基础上,基于技术手段支持而呈现出形式立体的、多元化的,展现方式平台化的新闻体貌,是对纸媒文体形态的一种演进。新闻文体的结构特点是新闻观念中新闻业务中的集中体现,它的演变和创造是多方面因素合谋的结果,就网络新闻的新新闻文体的出现就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网络新闻新新闻文体的出现离不开网络提供的技术支持 首先,“新闻消息+背景+延展阅读+图片+视频(音频)”是网络新闻的基本形式,超链接和超文本写作是网络新闻文体出现新形式的基础。通过超链接使与新闻相关的信息之间产生联系,使得网络新闻的文体不再是传统媒体的线形结构,而是网状结构和多为结构[4],超文本让新闻信息以多媒体形式存在,从而内化成一种新的思维和视域,改变了传统媒体中新闻的编码模式,形成了一种开放的文本。这样,信息的展开模式就融合了简略模式、详细模式和深度模式,是信息在逻辑层面和时空层面的展示,把快速梗概、具体生动和深度思考结合起来,一条在时间轴上平铺直叙的消息变得立体,成为一个结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正在变为“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凸显出对于时效性新闻理念的加强,也在影响新闻文体进而影响写作方式。 其次,这种新闻文体呈现的变化也是为适应迎合受众求新求变的心理。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现实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网络新闻所构建的社会图景,集中了语言和非语言两类符号,超越了以往信息传播的单一性,再加之媒介工具设计的人性化,操作的简易化,受众能够在传统媒体之外,有选择性的扩展自己所需信息的渠道,受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众评论成为网络新闻主体的新环节,受众对于社会问题和现象发表公开和匿名的意见、情绪,看似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实则是对传统媒体话语缺失的一种代偿。对于同一条新闻报道,网站把报纸媒体的消息和图片、电视媒体的视频、网络评论和受众观点整合打包,各取所长,满足受众的阅读期待和接受习惯。受众需求是文体形式的某种折射,文体形式是读者需求的深化和延伸。活泼、多元的文体形式符合当下人们的接受心理。 (二)新新闻文体的演变与社会语境的潜移默化密切相关 “文变染乎世情”(《文心雕龙·时序》),社会语境对文体具有改造力量,也决定了文体的发展空间。从总体上看,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近30年“左倾”政治的不断干预,高度理性化地发生一个声音是新闻文体的整体特征,甚至因为与政治的过度合流而导致变异。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因素在新闻文体表现中被弱化,新闻文体逐渐立体多元,新闻叙事更贴近新闻本性,更注重细节,注重平民意识,淡化说教味,但语言体式和思维逻辑仍然存在惯性。新闻事业的改革总是和社会变革结伴而行的,人们开始追求公平、平等的公共话语精神,话语权秩序得以一定程度上的重构。对于新闻报道而言,人们要求看到的是最新的事实信息,而政治宣传性的信息被淡化,这些观念渗透到新闻领域中,凝练在网络新闻的新文体形式中,则表现为加强了对事实的直接的、立体的陈述,受众与媒体对新闻事实的交互式写作,对关于社会现实的新概念相互协商,共同划定不同社会间的新边界。 有人总结,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在于八个字:“消解差异,构建人本。”[5]网络新闻的新新闻文体是从传统新闻报道体裁中衍生而来的,以网络技术为根基而发生了一些演变。经典的新闻报道体裁如消息、通讯、评论、等可以说是网络新闻报道体裁的启蒙,如今也大量通用于网络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新闻的体裁演变是对传统新闻体裁的致敬。网络新闻的“新新闻风格”_网络新闻论文
网络新闻的“新新闻风格”_网络新闻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