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县交梨卫生院 贵州黔南 558105
【摘 要】目的 通过加强对狂犬病的知识宣传,对狂犬病暴露人群实行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病和临床观察。方法 对615例被动物咬伤、抓伤的暴露人群实施伤口处理及合理、规范、全程注射狂犬病的疫苗,并针对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疫苗使用、注意事项等进行健康教育和知识宣传,以及伤口处理的指导。结果 疫苗接种率100%,有效接种率99.5%,3例狂犬病发病,对狂犬病知识接受率100%。结论 对暴露人群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实施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其加强伤口处理和预防狂犬病的意识,积极切断传染源,配合预防接种和治疗,有效降低了狂犬病的发病率,对狂犬病的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动物咬伤;伤口处理;狂犬病;预防
动物咬伤是预防接种门诊常见疾病,给全世界儿童和成年人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动物咬伤的健康后果与以下几因素有关:该动物的物种和健康状况、被咬伤者的个头和健康状况、是否能获得适当和及时的医疗救治。而部分时候被宠物、家畜等温血动物咬伤或抓伤可以引起人畜共患病,如狂犬病,人多因被患病的犬、猫等动物咬伤而感染。鉴于人患狂犬病几近100%的致死率和暴露后处置的安全性,对伤口的处理尤为重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全部伤者来自2005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预防接种门诊登记及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病人,共615例。性别:男357例、女258例;年龄:7岁以下174人、7-14岁77人、14岁以上364人;职业:农民317人、学生162人、散童123人、其他13人;致伤动物:猫75例、狗481例、鼠12例、马10例、兔1例、人3例、猪6例、野竹獾1例;伤后处理时间:0天483例、1-3天处理85例、3天以上处理44例、在家自行处理3例;伤势程度:Ⅰ级18例、II级587例、III级10例;疫苗注射情况:肌注免疫球蛋白5例,肌注破伤风1例;肌注狂犬疫苗612例,未注射疫苗3例。
1.2方法
被动物咬伤后,切勿挤压伤口;应立即对受伤部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局部处理越早越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伤口处理方法:首先用肥皂水、流动水或洗涤剂彻底冲洗伤口,无论是否自行处理过伤口,若伤口未结痂,要由医务人员规范冲洗处理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再用干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理留有肥皂水;较深伤口清洗时,用注射器插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洁,做全面彻底的清洗;伤口较大时可先局麻后再进行冲洗,伤口深时应用清洗,最后利用碘伏、碘酒或75%酒精涂抹伤口进行消毒,以清除或杀灭局部的细菌。对未伤及大血管的伤口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必包扎。5例患者给予口服抗生素防感染;5例患者在处理伤口时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伤口及周围作浸润注解。
1.3观察指标
经过上述的伤口处理方法后,观察并记录伤口的愈合情况和发病情况。
2结果
612患者的伤口全部治愈,随访无并发症。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伤后1天发病,4天死亡;1例伤后55天发病,4天死亡;1例伤后72天发病,2天死亡;此3例均发病后才到县医院或州医院就诊,经治无效死亡。
3讨论
3.1动物咬伤
从动物致伤后伤口处理情况可以看出,能正确处理伤口的大多是复诊患者,余下的人群几乎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伤口,更有少数人用不科学的方法处理伤口,还有部分人群不知道要处理伤口,从中可以看出我乡居民对于狂犬病防治的知识相当贫乏。因此,基层医疗结构要加强对当地居民动物咬伤伤口规范处理和狂犬病预防等相关知识的普及,进一步扫除狂犬病预防知识的“盲区”,尤其是学校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需要熟练掌握狂犬病的常识,在被抓伤、舔伤后能及时告诉家长得到及时处理。接种门诊应对每个狂犬疫苗接种者进行该病的卫生宣传和教育工作,告知动物致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流程,然后尽快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狂犬疫苗。
另外,从动物致伤者人群分布中不难看出,农民和学生,幼托儿童占整个动物致伤人群的绝大多数,农村家庭饲养狗泛滥是他们受伤的根本原因。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应适当制约居民饲养狗,尤其是基层地区,严格控制动物数量;犬类饲养必须取得合法手续,按时接种犬用狂犬疫苗,养狗必须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以免伤人。
3.2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狂犬病在人体内潜伏期可以是几天长至数年,发病后病程进度较快,一般发病1个月患者即痛苦地死亡,死亡率几近100%。
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对预防和减少狂犬病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一旦被咬伤,疫苗注射至关重要,严重者还需注射狂犬病血清。我国对暴露后接种的方案为:一般咬伤按5针法免疫(0、3、7、14、28天各接种1针),严重咬伤者应于第0、3天加倍量注射。疫苗应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应在大腿前外侧区肌内注射,严禁臀部注射。对于某些免疫低下和特殊人群应在首针注射加倍或3倍剂量注射,如:注射疫苗前1个月内注射过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慢性病病人,如肝硬化;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病人;接受免疫抑制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和抗疟疾药物)病人等。
动物伤后伤口及时规范的处理也不容忽视,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伤口较深者需用导管伸入,以肥皂水持续灌注清洗,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如果是穿通伤口,应用插管插入伤口内,用注射器灌清水冲洗,冲洗后用5%碘酊反复烧灼伤口。除非伤口大血管需紧急止血外,即使伤口深大,也不应缝合、包扎。对伤口周围的皮肤有针刺,尽量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毒。切忌用嘴吮吸伤口,以防止口腔黏膜感染。严重咬伤及伤口靠近头部的病人,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在伤口及周围作浸润注射。此外,还需要防止细菌感染或破伤风。
4结语
随着各地居民饲养动物的数量逐渐升高,日常中经常出现人们被动物咬伤狂犬病是动物咬伤常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因此要做到及时良好的规范化伤口处理方法以及科学合理的狂犬病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朱素招.狂犬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J].当代医学,2011,17(9):161-162.
[2]罗秀蕾.动物咬伤伤口处理及狂犬病预防的体会[J].右江医学,2012,(02):247-248.
论文作者:杨通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狂犬病论文; 伤口论文; 咬伤论文; 动物论文; 疫苗论文; 狂犬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