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美辛栓剂对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效果分析论文_戴欢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实施ERCP术者,使用吲哚美辛栓剂预防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实施ERCP术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手术后使用安慰剂,观察组术后使用吲哚美辛栓剂,探究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h和24h的血清淀粉酶显著较低,P<0.05.就胰腺炎以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来看,观察组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实施ERCP术患者,术后经直肠使用吲哚美辛栓,可显著降低术后血清淀粉酶量,降低术后胰腺炎以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吲哚美辛栓剂;ERCP术;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164-02

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为诊治胆胰疾病的常用方式,和常规方法相比,ERCP术具有不开刀,微创,病患耐受性好等特征,其在微创治疗胰胆疾病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1]。胰腺炎以及高淀粉酶血症为实施ERCP术后常见合并症,影响患者疾病转归,增加不良治疗印象。由此可见,使用有效方式,降低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已经成为了医学界所关注的焦点内容。最近几年,国内报道指出[2],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减少ERCP术后血淀粉酶值,降低胰腺炎发生率。但迄今为止,关于该方面研究国内鲜有报道。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实施ERCP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病患实施了吲哚美辛栓剂,得出心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实施ERCP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就疾病类型来看,胆总管结石者 77例,胆总管狭窄者16例,胆管癌者7例。经诊断,患者符合以上疾病诊断标准,符合实施ERCP术条件。患者知晓实验过程,自愿参加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在此其中男患者64例,女患者36例。年龄区间为18.57~85.31岁,平均年龄为(59.71±1.74)岁。现依照就诊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患者术前禁食12h,禁水6h,祛除影响造影检查物品[3]。合并器官病变者需实施心电监护,术前吸氧,肌注盐酸呱替啶50mg,山莨菪碱10mg以及地西洋5mg,造影剂为碘佛醇50ml。

ERCP步骤:病患左侧卧,麻醉成功后,从口部插入内镜,约40cm后,抵达贲门,直至幽门,调节观察视野,进入十二指肠,旋转内镜,进入降段。寻找十二指肠乳头,使用提拉法,摆放好乳头位置,后固定螺旋,将乳头偏向右侧15°,此为胰管。自十二指肠乳头左上方,沿着肠壁上方,左侧为胆管。完成插管后,使用X线片确定位置,并以此为对照,注入造影剂。当显示胆囊、胆总管以及肝内总管后,实施X线摄片。完成造影以及治疗后,退镜,抵达胃底时应吸净残留气体,退出内镜。完成手术后,患者禁食12h,禁水6h,卧床,抑酸,补液,实施抗炎治疗。

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使用吲哚美辛栓,100mg/次,1次/日,对照组使用安慰剂。

1.3 观察指标

抽取病患术前,术后3h以及12h静脉血,观察淀粉酶指标,统计胰腺炎以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术后胰腺炎诊断指标参照Cotton诊断共识[4]。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χ2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淀粉酶情况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无显著差异,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h和24h的血清淀粉酶显著较低,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胰腺炎为实施ERCP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明确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准确机制。其发生可能和ERCP术中器械以及化学刺、感染以及十二指肠乳头痉挛存在相关性[5]。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学者们进行了诸多临床研究。当前,临床上多使用加贝酯以及奥曲肽预防术后胰腺炎[6],但值得说明的是,上述药物均需要连续静脉给药12h,且某些患者存在使用禁忌,价格昂贵,不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最近几年有研究证实,PLA2与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存在相关性,其可视为重症胰腺炎的早期标记物。在常规情况下,这种物质存在于各类细胞生物膜中。当发生病理性改变时,细胞膜被破坏,大量PLA2释放到血液中,令细胞膜的卵磷脂释放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作用下,生成炎性介质,引发术后胰腺炎。在此过程中,PLA2还能够在少量胆酸影响下,分解细胞膜卵磷脂。生成溶血磷脂酰胆碱以及溶血脑磷脂,导致机体器官溶血,进而凝固坏死。

血清淀粉酶是诊断ERCP术后早期胰腺炎的重要性指标,发生胰腺炎后,2~3h可达到第一个高峰。吲哚美辛为COX-1以及COX-2的非选择抑制剂,其可以全面抑制PLA2活性,阻断炎症反应,进而起到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效果[7]。

有研究证实[8],经口服吲哚美辛后,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道出血,以及恶心等不良症状,且经口服生物利用度有限,起效时间长,无法起到阻止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而经直肠给药,吲哚美辛的生物利用率能够达到100.00%,并在30~90min后到达药物浓度顶峰,进而起到治疗效果。

在本次实验相关研究结果中可见,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h和24h的血清淀粉酶显著较低,P<0.05。就胰腺炎以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来看,观察组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

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对于实施ERCP术患者,术后经直肠使用吲哚美辛栓,可显著降低术后血清淀粉酶量,降低术后胰腺炎以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但值得说明的是,因吲哚美辛具有凝集血小板效果,因此对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应谨慎使用该药物。

【参考文献】

[1]章福彬,朱斌,刘卫,等.奥曲肽联合吲哚美辛栓剂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5(7):752-753.

[2]张婧曦,孟宪梅,常志恒,等.直肠应用吲哚美辛栓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9):76-77.

[3]梁艳秋,LIANGYanqiu.吲哚美辛栓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173-174.

[4]苏秀丽,高强,张英剑.吲哚美辛栓剂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取石术后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4):411-413.

[5]罗波,蒋益泽,魏东.直肠应用吲哚美辛联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37(5):763-769.

[6]刘君颖,赵文霞,李素娟,等.清胰灌肠方治疗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11):4177-4179.

[7]陈士林.加贝酯联合奥曲肽对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效果[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6,28(5):421-423.

[8]翟莉莉,黄坤,于久飞,等.吲哚美辛栓预防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胆总管取石术后胰腺炎的研究[J].中国医药,2016,11(6):836-838.

论文作者:戴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  ;  ;  ;  ;  ;  ;  ;  

吲哚美辛栓剂对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效果分析论文_戴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