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及其发展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及其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 时代观是关于所处时代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时代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陆续出现了对马克思时代观的研究,虽然具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研究内容十分局限,研究视角不够宽广。十九大后,对马克思时代观与习近平新时代观的研究开始出现,但也仍存在研究数量不足和研究视角狭窄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时代观文献的整理评述,发现不足并寻找新的思路。

[关键词] 马克思; 时代观; 新时代; 文献综述

郭跃军在《马克思时代观与当今时代》一书中指出,时代观是对所处时代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时代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定时期全球性、世界性重大问题的高度概括,是对该时期世界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的揭示和反映。时代问题是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当今世界生产力提高,经济科技高速发展,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出现,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区域冲突不断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为了在当今时代中把握方向,确定路线,正确决策,对马克思时代观和当今时代性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开始出现了对马克思时代观的研究,其中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马克思时代观的基本概念与当今时代的联系,通过对马克思时代观内涵、特点的阐述,通过对共产党人对时代性质的不断摸索过程的研究(主要以列宁邓小平的时代观为例),说明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对马克思时代观的继承与发展,阐述了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十九大提出了中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代的变迁是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社会主要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因此自2018年以来,对马克思时代观的研究重心主要立足于对习近平新时代的时代观思想的研究。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

秦宣、郭跃军在《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中,通过对马恩文本的进一步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对时代的划分角度和时代的判断是多样的,主要包括: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划分;从社会主体形态上来划分;从生产方式和人类基本矛盾来划分;从社会交往形态上来划分。他们还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对其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特征主要包括:全球联系加强;社会剧烈变动;东方从属西方和“世界历史”形成这四个方面。他们指出,马克思的时代观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学说,更是一种问题分析方法,对事物产生的时代进行唯物主义分析是马克思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王金存在《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中指出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和生产制度的变革,是时代变迁的标志,同时他认为马克思的时代观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一是鲜明的社会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在把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迁作为划分时代基本标志的同时,还强调指出,社会制度的这种变迁不仅本身就包含着生产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而且自阶级社会形成以来,阶级关系一直是一定生产关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二是突出的实践性,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奠基人认识和界定时代性质的基本方法,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中每一个时代的界定,都是在具体地深入地研究了该历史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三是强烈的革命进取性,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终归会被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所取代”时代的每一次转换都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这种进取性不仅表现为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被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所取代,而且表现在某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演化和发展上,这种进取精神是一切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阶级都具有的,即使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也是这样。

李援朝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观》中指出关于时代的划分标准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事实,他说在列宁、邓小平的时代观中可以看出,他们所说的时代是指“历史上的大时代”,是以某种社会特征为基础划分的历史阶段。二是先进阶级和进步力量所代表的社会发展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中,既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又有着超越阶级界限,以社会进步力量的增长来判定社会发展的宽广眼界。三是世界范围内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时代的内容就是面向全球,透过各种现象而确定的世界主要矛盾以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时代概念本身就具有世界性。

钟坚在《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与现时代的主要特征》中指出,时代变迁的划分标准,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阶级分析法,分析时代转变的客观条件,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时代之所以为时代,一个时代之所以区别于另一个时代,是因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它的特定阶段,包括有独特的这样那样的基本的或非基本的、发展中或衰败中的社会制度所固有的现象;包括有独特的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或阶级社会中的主要的或非主要的、上升中的或没落中的社会阶级所固有的现象;包括有独特的种种典型的和不典型的、大的和小的、先进国家或落后国家所固有的现象。二是现实生活中已发生的特别突出的历史事件。三是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方法,这一点钟坚的看法和李援朝的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性现象的观点一致,都认为时代概念本身具有世界性。四是将大时代与小时代结合起来分析时代形势,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时代有大小之分,不能笼统地使用时代概念。一般来讲,使用的大都是大时代概念,即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但是也不排斥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小时代或小阶段概念,即在大时代里面又可以分几个小时代或小阶段,因此,要正确的认识大时代与小时代的辨证关系。

牟成文在《论马克思的时代观》中提出了较为独特的见解,从分析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出发,他指出马克思的时代观的内涵包括:马克思的时代观是“新唯物主义”的时代观;马克思时代观是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相一致的时代观;马克思时代观是与马克思群众观相一致的时代观;马克思时代观是与马克思解放观相一致的时代观;马克思的时代观是科学的时代观这五个方面。通过对人的异化和人的物质解放和精神解放的研究提出了马克思的时代观是与马克思的群众观和马克思的解放观相一致的时代观这一与之前对马克思时代观阐述有所不同的新观点。

二、列宁的时代观

邱桂梅在《论邓小平的时代观》一文中指出了列宁的时代观中的不足,他认为,列宁对帝国主义战争及其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的看法较为绝对,对资本主义生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预估不足,对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在时代发展中的力量预估过高,对世界革命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基于对战争与革命这一时代观的辨证批判,邱桂梅对邓小平的时代观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的战争观,既“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邓小平对此观点的分析有三点,美苏相互制约,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远大于发动战争的力量与核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二是新时代的主题观,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邓小平在阐述战争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时代主题观。其中发展又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核心问题,邓小平指出,国际竞争的重点日益偏向经济领域,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上,谋求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潮流,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发展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成为了影响国际和平与稳定的政治问题。三是新的世界趋势观,既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可逆转,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趋势有了进一步发展,同时,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世界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大有存在,因此邓小平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任重而道远。

2.印尼北干巴鲁领队连俊伟先生之感言:(我们)虽然回到家,心却留在长沙,每天几乎还紧盯冬令营的日程表,预备再整装出发:去上课吟诗,去练习武术,去舞龙,去跳藏族的青春舞蹈,去品尝湖南佳肴,去观赏冬天奇景,去打雪仗……希望在中华文化弥漫的长沙天空再作一次深深的呼吸!看,我们都已陶醉在冬令营的激情里:望山,山还在招手;望湖,湖还在微笑;望你,你说这就是梦中宏伟的江山!望我,我口中的“乡愁”不再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而是“千里迢迢的故乡”。(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特刊)

三、邓小平的时代观

赵明义在《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当前我们所处何时代问题研究》中说,列宁的时代观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是一脉相承的,列宁的时代观以及其划分时代的标准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的继承,又鲜明的发展了它。列宁告诉人们,划分大的历史时代,应该准确的抓住哪个阶级是时代的中心。邓小平的时代观,同马克思、列宁的时代观完全一致,他也是按照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四、习近平的时代观

朱亚坤、郭文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论断的逻辑基础探析》中,首先概括了马克思时代观在中国具体国情下的发展,其中包括毛泽东通过分析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邓小平通过分析当时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主流,创造性的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时期。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历代领导人的时代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当代诠释。他们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三个方面分别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科学理论的合理性。他们认为,在理论逻辑上,是对马克思时代观的当代继承和最新发展;在实践逻辑上,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取得历史性成就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科学研判;在历史逻辑上,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这“四个发展史”宏图中突出地位的明确定位。他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论断对进一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Qt的桌面类QDesktopWidget等,可以实现检测显示屏数量和分辨率等桌面信息,并修改界面位置、大小和布局。

周淼在《习近平时代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创新与发展》中,对习近平新时代观的阐述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看,中国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习近平提到,虽然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但社会主义最终必将替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二是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对于当今世界体系的调整与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倡议。三是从历史发展主体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章指出,在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无产阶级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导力量;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四是从时代主题和发展潮流看,要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吴满意在《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观的几点思考》中说,主要从时空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技术逻辑四个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的建构框架做了分析。所谓时空逻辑,就是习近平新时代观生成运演的时间矢量和空间场域,从时间上看,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获得独立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华丽转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从空间上看,经过革故鼎新的巨变,完成了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才有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界定,才有了习近平新时代观。所谓实践逻辑,就是指习近平新时代观所指向的现实问题,既指导实践并受实践检验。所谓理论逻辑,是指习近平新时代观的理论建构,是科学与理论思维的落脚点。所谓技术逻辑,是指习近平新时代观思想形成过程中嵌入的科学技术力量。

4)留守儿童。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条件和户籍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这就导致另一现象的产生,在缺乏父母关爱下成长的儿童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他们缺乏上进心和自觉性,长时间与父母的分离导致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比比皆是。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巨大,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因此,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结构性问题。

自动驾驶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网络和控制技术,对列车实现实时、连续控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直接面对列车,可实现车地间的双向数据通信,传输速率快,信息量大,后续追踪列车和控制中心可以及时获知前行列车的确切位置,使得运行管理更加灵活,控制更为有效,更加适应列车自动驾驶的需求。

张勇在《论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中国化的演化路径》中指出,习近平的时代观就是当今马克思时代观的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中国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所处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断,是对时代发展意义及其生命力的准确判断。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而后,他进一步的提出了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第二,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今天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彭本奇在《论列宁的时代观与现时代》中,在对列宁的三段论进行概括总结后得出,列宁时代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时代是各种现象的总和,要从总和中去把握时代,所以,区分时代不能根据个别的,局部的时而前进时而后退的运动或者脱离一般运动和运动的一般速度的各种倾向。第二,凡是称为时代,就一定具有世界性,世界范围的现象,不是局部地区的现象,更不是个别国家的现象,而是涉猎全球的,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现象。第三,这些固有现象是通过总和体现出来的,这些总和不是固有现象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指出,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斗争必然导致帝国主义战争,而帝国主义战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因此战争与革命成为了这一阶段的时代主题。

卢亚楠在《习近平新时代观的逻辑体系探析》一文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观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也具有确切的理论规定和严整的逻辑框架。基于新时代这一逻辑起点,新时代观蕴含着历史、现实、理论和价值四个主要逻辑维度,呈现新时代观确立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必要性、科学真理性以及价值合理性,它们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观完整的逻辑体系。其中历史逻辑是指呈现新时代观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包括习近平新时代观根植于国际共运社会,根植于中国发展历史,根植于矛盾转化历史。现实逻辑是指呈现新时代观的现实必要性,包括时代基础的准确把握,时代中心问题的深刻研判,时代发展道路的科学设计。理论逻辑是指呈现新时代观确立的科学真理性,包括直接理论来源,重大理论创新,锐利理论武器。价值逻辑是指呈现新时代观确立的价值合理性,包括价值立场上的人民性,价值效用上的政治性,价值视野上的世界性。

韩冰在《〈共产党宣言〉的时代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通过分析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的时代观,并将其与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政策相结合,提出了对于马克思时代观较为新颖的看法。文中提到,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阻挡,但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其主导的全球化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是不可持续的。新的时代召唤新的理论,只有在新型价值观的领导下才能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继承了马克思时代思想,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办法。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发展的观点,从当前时代出发,坚持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互联互通,推动建立新型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和谐世界的当代探索。

五、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综上所述,对马克思时代观的研究国内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目前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所蕴含的时代思想、时代理论和时代观的研究不足,虽然对马恩文本中的时代观有所涉及,但其中大量篇幅是介绍列宁的时代观与邓小平的时代观,对马恩文本中的有关于时代的理论挖掘不够深。其次,对马克思时代观的整体把握不够完善,不够系统,大量文献都是单纯阐述一种时代观,对马克思时代观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的过程的研究不够充分。此外,对马克思时代观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当今国内社会现状的研究,对当今整个世界的整体时代观的把握有所欠缺。另外,对马克思时代观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中国领导人的发言或政策的解读和分析上,而对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时代观和对于现实生活中如何树立和把握正确的时代观的研究文献较为欠缺。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时代观的相关研究,由于自十九大以后,学者刚开始接触和研究,所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习近平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和拓展上。

六、结语

时代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定时期全球性、世界性重大问题的高度概括,是对该时期世界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的揭示和反映。时代问题是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对于当今世界体系的调整与变化,只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观的学习与研究,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局势中找准方向,从而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

④ 【美】维姆萨特,比尔兹利.意图谬见(罗少丹译).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09.

[参考文献]

[1]郭跃军.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与当今时代[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李援朝.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观[J].理论前沿,2002(08).

[3]钟坚.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与现时代的主要特性[J].社会主义研究,2004(05).

[4]王金存.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J].高校理论战线,2005(04).

[5]赵明义.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当前我们所处何时代问题研究[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02).

[6]秦宣,郭跃军.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J].江西社会科学,2009(01).

[7]曾昭禹.论马克思主义时代观[J].社会科学论坛,2012(09).

[8]于伟峰,李臻.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J].新西部(理论版),2014(22).

[9]李乾夫.从马克思的时代观正确把握当前的时代性质[J].大理学院学报,2015(01).

[10]牟成文.论马克思的时代观[J].党政研究,2016(04).

[11]张尧.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建构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32).

[12]禚明亮,刘纲强.习近平时代观的科学社会主义底蕴[J].前线,2017(03).

[13]吴满意.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观的几点思考[J].四川党的建设,2017(22).

[14]张勇.论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中国化的演化路径[J].现代交际,2018(12).

[15]王向明,王孟秋.以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分析“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J].前线,2018(05).

[16]顾世春.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

[17]周淼.习近平时代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创新与发展[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03).

[18]朱亚坤,郭文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论断的逻辑基础探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8(03).

[19]郝立新.习近平时代观的基本特征[J].人民论坛,2018(03).

[20]卢亚楠.习近平新时代观的逻辑体系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30).

[21]韩冰.《共产党宣言》的时代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

[22]邱桂梅.论邓小平的时代观[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23]彭本奇.论列宁的时代观与现时代[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王文远(1995-)男,汉族,北京人,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8-0027-04

标签:;  ;  ;  ;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及其发展研究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