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领域戏剧活动发展的实践研究_戏剧论文

在幼儿园艺术领域中开展戏剧活动的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戏剧论文,幼儿园论文,领域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戏剧是一种多种艺术综合在一起的舞台艺术。幼儿天生喜欢装扮与表演,可以说,戏剧是幼儿时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西方许多国家已经把戏剧纳入课程,我国台湾地区也在幼儿园开展戏剧活动方面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但是,“戏剧”、“戏剧教育”这些术语很少正式出现在我国大陆幼儿园教育中。所以,深入挖掘在幼儿园开展戏剧活动的价值,探索戏剧教育活动开展的适宜方式,充分发挥戏剧的独特魅力,是非常可行也是非常必要的。

      多年来,我园潜心研究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活动,重视幼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初步形成了人文主题统领下的单元综合艺术教育,并分别在小、中、大班开展了“快乐小剧场”的主题活动,对在幼儿园开展戏剧活动做了初步的探索。我们以戏剧剧目为载体,挖掘戏剧的人文及艺术教育价值,通过戏剧主题活动、区域戏剧活动、创造性戏剧活动以及戏剧模拟剧场四类活动开展了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实践探索。

      戏剧主题活动主要是指以剧目内容为载体设计的各类型的教育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区域戏剧活动是表演区中幼儿自主的戏剧活动;创造性戏剧活动主要是在戏剧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扩展戏剧主题内容,突出幼儿“过程中”的发展;戏剧模拟剧场主要是丰富孩子们的表演及剧场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孩子的综合能力。如果说戏剧主题活动及区域戏剧活动更加注重孩子对艺术的欣赏与体验,那么创造性戏剧活动及戏剧模拟剧场则更加注重孩子在戏剧活动中的创造与表现。

      一、适宜、丰富的戏剧主题活动

      戏剧主题的来源可以是文学作品、戏剧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情节性的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甚至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件或想法。目前,我们主要以成熟的戏剧影视作品及文学作品为载体设计并开展系列的戏剧活动。

      1.筛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兴趣的戏剧剧目作品

      在剧目的筛选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幼儿的戏剧经验及动作、语言发展水平,如针对小班幼儿善歌舞、语言表达欠连贯性、注重表演的集体性等特点,我们在小班以情节简单,线索明确,对白重复,且有歌曲音乐加入的戏剧样式为主,如《小兔乖乖》、《拔萝卜》等。到了中班,增加哑剧、话剧样式,重在语言理解及运用和动作表现,如《过猴山》。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明显提高,动作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戏剧的合作水平有所提升,可以添加更多角色丰富、情节起伏的话剧样式,如《白雪公主》。最终,通过几轮的实践验证,我们选出十二出剧目(见下表),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了系列的戏剧活动。

      

      2.结合戏剧要素及领域目标挖掘戏剧剧目教育价值

      戏剧主题及剧目确定的同时,我们依据戏剧的基本元素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各领域尤其是艺术领域教育目标,细化相关的关键经验,挖掘戏剧剧目中的教育点,设计相应的活动。以下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戏剧主题活动价值分析线索表,用以帮助教师多角度挖掘、分析其教育价值。

      

      比如,我们从《小兔乖乖》的歌曲中挖掘其音乐教育价值,设计了歌唱活动《小兔唱一唱》,引导幼儿感受不同角色在唱同一首歌谣时不同的音色特点,进行对比欣赏辨别、模仿角色的活动;在《过猴山》中挖掘其舞蹈教育价值,开展律动表演《学猴样》,引导幼儿根据戏剧情节进行配乐律动;在《三个和尚》中挖掘其美术教育价值,引导幼儿对三个和尚的外貌造型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开展泥塑及绘画活动,也可挖掘其语言及社会教育价值,开展故事的续编与改编活动。

      戏剧剧目教育价值的挖掘为老师们制定适宜的戏剧主题活动目标及方案提供了依据,也为活动效果的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照。

      3.设计丰富多样的戏剧主题系列活动方案

      我们依据戏剧剧目的教育价值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的戏剧主题系列活动,并以网络图的形式呈现(如下图中班上学期《快乐的小剧场》戏剧主题活动网络图)。

      快乐的小剧场

      过猴山(一)

      活动一:集体活动动画片欣赏过猴山

      活动二:集体活动学猴样、画猴样

      活动三:集体活动律动表演学猴样

      活动四:小组活动勾脸化妆快乐的小猴

      活动五:小组活动欣赏模仿、片段表演过猴山(一)

      龟兔赛跑(二)

      活动一:集体活动欣赏音乐故事龟兔赛跑

      活动二:集体活动欣赏交响乐龟兔赛跑

      活动三:集体或小组活动废旧物制作乌龟和兔子

      活动四:集体活动师生互动配乐表演龟兔赛跑

      戏剧主题活动类型基本包括戏剧欣赏类活动,如动画片欣赏、文学故事、音乐故事欣赏等;戏剧装扮类活动,如勾脸化妆、角色装扮;道具制作类,如制作角色头饰、服装等;模仿表演类,如片段表演、师生互动表演等各种类型的活动。其中活动形式也是综合多样的,包括集体、区域、家园活动等。多样化的戏剧活动为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提供了适应各自气质特点的学习机会,使儿童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些戏剧活动根据幼儿的需要及反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验证、完善。

      4.梳理戏剧主题活动开展的有效指导策略

      在戏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引导教师拓展思路,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戏剧活动的教育价值来设计并实施戏剧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梳理出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指导策略。

      对比欣赏策略。我们把戏剧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音乐等元素或片段选出,引导幼儿进行对比欣赏,在对比中更好地了解戏剧人物的外形、性格特点以及音乐的性质等。如《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中,开展了三个和尚造型的对比欣赏活动,引导幼儿从头型、个头、身体比例等方面对三个和尚的造型进行对比观察;又分别节选三个和尚出场的音乐,让幼儿在无画面的情况下进行听猜活动,引导幼儿欣赏戏剧中根据不同角色的特点选用不同的乐器进行配乐的巧妙。

      戏剧游戏策略。针对戏剧表演的基本要素如语言、动作、表情等设计的相关游戏。如针对戏剧语言要素的配音游戏,让幼儿根据不同角色的特点及情境给角色配音,在配音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了音色、语气与角色性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了解了角色特点;针对角色动作及性格的角色模仿游戏,即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模仿戏剧剧目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如《龟兔赛跑》中傲慢的兔子、《九色鹿》中善良的九色鹿和没有诚信的耍蛇人、《过猴山》中生气的老爷爷等;再如针对角色表情及内心活动的移情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角色的面部表情或所处情境揣摩角色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等,如看表情猜心情……通过这些戏剧游戏向幼儿渗透戏剧元素,积累戏剧表演的经验,提高幼儿的戏剧模仿与表达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在不断地根据孩子们在戏剧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我们的教育目标进行思考与总结,提炼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在戏剧活动中不断成长。

      二、保证游戏性的表演区戏剧活动

      表演区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区域活动之一,他们能够在表演区自由游戏,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通过观察—录像—集体观摩表演区录像—研讨分析等环节,研究幼儿在表演区中的活动特点、存在问题及教师适宜的指导方法等,利用表演区更好地了解幼儿,保证幼儿表演区戏剧活动自由、自主的游戏性。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幼儿在表演区参与戏剧活动的三个突出阶段及特点。

      1.探索装扮阶段

      幼儿在刚刚进入表演区时,常常对表演区的道具、头饰、服装等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尤其是小班幼儿,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他们可能每次在表演区的活动都仅限于对表演区材料的探索,摸一摸、敲一敲、穿一穿、戴一戴。而中、大班的孩子们在表演区活动的初期表现得更加有目的性。所以,在这个阶段,老师的作用很重要,从材料的支持到游戏质量的把控,老师都要关注。

      如在开展《小兔乖乖》这个剧目时,老师在表演区投放了兔耳朵、兔子头饰、灰狼尾巴及头饰等表演道具,孩子们都非常热衷于佩戴。基于此,我们调动了家长,让家长与孩子们在家中寻找合适的材料制作他们喜爱的角色的道具,如用手套做的狼爪子、用厕纸筒做的兔耳朵、用废旧的衣服加工成的狼的头饰等等,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情非常高涨。我们把亲子制作的道具投放到表演区中更好地满足了孩子们探索、装扮的兴趣。

      2.自娱自乐模仿表演阶段

      喜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熟悉了一些戏剧故事后,会对故事中角色的台词、动作或者某个片段表现出兴趣,常常会看到孩子们的自发表演。尤其是到了中、大班,孩子们的语言及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孩子们也会在表演区自娱自乐地进行表演。

      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戏剧表演活动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小班幼儿常常会忘记台词;中班幼儿的观众意识、合作意识不足;大班幼儿表演活动中语言及动作表达缺乏生动性等,而老师要给予孩子们一定的物质及方法支持,让孩子们的模仿或者表演更加顺利、有趣和生动。如,可以引导大班幼儿自制简易剧本,通过对话与尝试表演创编台词与动作;通过绘画记录主要情节及人物动作与表情,作为表演时的提示。

      3.自信自主的排演阶段

      这个阶段在大班孩子的表演区活动中,经常能够看到,他们能够很快地分配角色,也能够很好地解决排演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观众意识逐步提高,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喜欢表演同样的剧目,表演过程中在动作、表情、配合等方面逐步提高。

      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老剧新演的活动,同一出剧经过大家的讨论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教师也可以作为戏剧表演活动中的一个角色参与表演,在这里,教师其实扮演着一个“隐形导演”的角色,在孩子们表演出现问题或争论时,以扮演的角色的身份提出建议,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孩子们自主的排演过程中,教师要对孩子们自信、自主及创造性的表现给予鼓励与支持,引导孩子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剧目,加深对戏剧各项工作的了解。

      三、促进幼儿“过程中”发展的创造性戏剧活动

      创造性戏剧活动以“即兴、非演出、过程性”为特点。有学者称,创造性戏剧活动是介于幼儿戏剧游戏与剧场表演之间的一种教育性活动。我们把戏剧活动开展的阶段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划分成了“戏剧感知—戏剧体验—戏剧表达”三个阶段,使幼儿在对戏剧的“知—情—行”的过程中,体验“过程中”的学习。

      1.戏剧感知——让孩子“知”戏剧,喜戏剧

      孩子们接触戏剧是从欣赏开始,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戏剧故事,熟悉故事的内容及角色,明确戏剧的基本要素。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会发展一种“故事感”,即每一个戏剧主题都像故事一样有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戏剧感知就是孩子们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对戏剧元素及戏剧内容的了解。

      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的形式呈现戏剧故事内容,也可以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故事讲述及讲评猜想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戏剧主题。如在中班《过猴山》的开启环节,老师在情节发展前用猜测性问题引领幼儿想象多种可能。根据故事的文学要素,在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处进行了不同的停顿,让幼儿充分想象可能发生的情节。“老爷爷睡着后会发生什么事?”“老爷爷发现猴子把他的帽子抢走了该怎么办?”“老爷爷喝了酒会怎么样?”“你觉得老爷爷走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这些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幼儿充分想象,更帮助幼儿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让幼儿在想象、猜测的过程中体会着“不一样”的乐趣。

      2.戏剧体验——让孩子“学”戏剧,“玩”戏剧

      戏剧体验主要是在创造性戏剧活动的练习阶段调动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围绕戏剧角色及剧目内容开展不同方面的体验活动,加深对戏剧角色特点及故事内容的理解,为戏剧表达及创造积累经验。

      比如,我们引导幼儿从性别、年龄、体态、性格等方面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在性别方面,男人的声音较厚重,女人的声音较甜美;在年龄方面,老人的语速较缓慢,小孩的语速较快捷;在体态方面,笨重的熊语调较低沉,轻盈的鸟儿语调较高亢;在性格方面,高傲的人常使用祈使句发布命令,而卑微的人则较易使用疑问句表现出对自己的不信任。其次,通过对角色的性格特点来揣摩角色之间的台词,如《狼和小羊》中有这样两句台词,大灰狼对小羊说:“晚上,我要来吃掉你!”而当小羊向其他动物诉说的时候则改为:“狼说晚上要来吃掉我。”教师可引导幼儿分析狼的霸道、小羊的弱小,以及霸道方的表情、动作、语气与弱小方的表情、动作和语气等,帮助幼儿体验角色的差别。

      此外,教师还会把角色遇到的情境引申到幼儿生活中,引导他们设想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有什么表现,并表演出来。这些体验活动为孩子从行为、语言、情绪等各个方面积累了戏剧表达的经验,也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把这些经验引申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3.戏剧表达——让孩子们“演”戏剧,爱戏剧

      戏剧表达是创造性戏剧活动的表演评价阶段,孩子们通过戏剧感知、戏剧体验两个阶段,对戏剧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戏剧主题的学习也进行了各个方面的体验练习,积累了丰富的戏剧表演经验,最后通过戏剧模仿、表演、排演、展演等活动,表达自己对戏剧的兴趣与理解,体验在戏剧表达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发展。

      我们为幼儿搭建了戏剧表现与创造的平台——“戏剧周”。在戏剧周中,孩子们从戏剧海报的设计与制作、道具服装的制作、剧目的排练到最后的展演等各个活动中,体验着戏剧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最后的展演,每个班的每个孩子都走到了台前,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歌声、语言等从不同的方面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对故事的理解,对戏剧活动的喜爱。同时,在戏剧表达阶段,我们引导幼儿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对自己及同伴的想法进行即兴表演与评价,让孩子们在讨论、即兴表演、评价、再表演的过程中充分表达,大胆表现。

      在创造性戏剧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更加注重自己有技巧地引导幼儿自主的学习,把更大的空间留给幼儿;更加认同创造性戏剧活动所提倡的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更好地发挥戏剧教育的价值。

      四、感受戏剧魅力的模拟剧场

      所谓模拟剧场就是通过戏剧的排演、展演等活动,引导幼儿感受真实的剧场及演出,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在“模拟剧场”活动中,幼儿从剧本讨论到角色分工再到排练、正式演出,会遇到各种问题,而也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合作、协商、问题解决等各方面的能力。如,活动中幼儿可能会因为角色分配问题产生争执;演出过程中又会有忘记台词、出场顺序;在正式演出时,他们还要考虑剧场的安排、海报的宣传、门票的制作等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孩子们学会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应对突发事件,要把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自己的表演中,又在表演中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

      我园的青年教师成立了一幼的“乐剧社”,并向家长发出了倡议书,招募家长志愿者,开展学期的“戏剧周”活动。在戏剧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家长、孩子们群策群力,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与联系,进一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合作,且每个人都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着快乐。

      在戏剧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开心的笑脸、甚至是感动的泪水,这都让我们不止一次地感受到戏剧本身的魅力。我们也将继续在幼儿园开展戏剧教育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戏剧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

标签:;  ;  ;  ;  ;  ;  ;  ;  ;  ;  ;  ;  ;  ;  

幼儿园艺术领域戏剧活动发展的实践研究_戏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