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诊胸痛;抢救;并发症
从急诊科患者的相关数据上来看,大部分患者都会存在胸痛问题,且大部分存在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肌炎等病症,会对患者的实际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此,医护人员要运用专业的知识点来诊断与分析胸痛的发病因,强化对患者的治疗,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因此,在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收的急诊胸痛患者128例,对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回顾性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收的急诊胸痛患者12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4例。参照组64例,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区间为25~81岁,平均年龄为(45.9±3.5)岁。研究组64例,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区间为24~82岁,平均年龄为(44.8±3.2)岁。以上全部患者都满足急诊胸痛的诊断标准。就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差异很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开展传统的抢救护理模式,对来院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合理的引导,并快速引导其进行就诊,并将患者安置到抢救室以后,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对其进行抢救,同时开放静脉通路,采血化验,做心电图,密切监视生命体征的变化,备好除颤仪,还要给予患者一定的辅助性药物,做好情绪护理,开启绿色通道,强化和家属的交流、沟通,并安排好相应的手术通道。
而研究组则是实施优质急诊护理流程,具体操作展示如下:
1)及时完善与优化院外的急救转运流程,等到接到急救电话以后,需要立即安排医护人员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好急救所需的药物,要求在5min内完成出诊准备工作[1]。同时,护理人员要及时指导与鼓励患者,让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等到达到现场之后,指导着患者保持半卧位状态,并根据监测出的血氧饱和度决定是否给予相应的吸氧,及时建立好静脉通道,连接好心电图,对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如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等。
2)及时开展紧急评估,快速展开永恒12导联的心电图检测工作,而后对患者的体格进行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电解质、凝血功能以及心肌标志物水平,在必要的条件下可以选择床边X线检查。同时,给予患者阿司匹林(300.0mg)、瑞舒伐他汀(20mg)、替格瑞洛(180.0mg)等药物进行治疗[2]。
3)等到心内科的医生到达以后,对初期12导联心电图信息进行回顾,结合检查结果来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如果患者的ST段太高或者刚刚出现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要及时开展辅助性治疗,给予肝素、P2Y12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等予以治疗[3];如果ST段压低或者T段倒,属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此时,要给予β-受体阻滞剂、肝素、P2Y12抑制剂、硝酸甘油等予以治疗;如果ST段以及T波表现正常或者正中低危性不稳定性心绞痛,则要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者硝酸甘油予以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如果经过家属的同意并介入治疗,同时,有家属进行指证,可把患者护送到导急诊PCI中,确保从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少于1.5h;如果未能得到家属的指证,要求在发病的12h内,就其存在的溶栓指证,给予患者rtPA或者尿激酶溶栓治疗。等到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都趋于稳定以后,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的评估,判断患者是否要进行转运,此时,抢救室的医生和护士要及时护送患者到心内科病房。
5)对胸痛患者进行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的划分,对疾病进行科学的鉴别,要求在5.0min内准备好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患者的血常规、血气情况、主动脉CT以及心电图等进行辅助性的检查。
6)根据不同患者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结合改善预警评分,将患者的疾病严重等级划分为危重症、重症与一般急诊,及时开展PCI术前的准备工作,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之下,将患者送到导管室进行全面的评分,还要对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交代,开展对症处置,科学开放静脉通道、吸氧等,准备好除颤仪,及时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工作。
7)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生就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如胸部X片、血气分析以及心肌标志物检查等,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着肺栓塞,然后,再进行肺动脉、主动脉CT检查,结合胸痛患者的致病因,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治疗与护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抢救时长、住院时长。密切观察患者的抢救结果,若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恢复到正常状态,且转诊到相关的科室进行治疗,即为抢救成功;若患者出现了无法逆转的脑死亡,则为死亡。记录好患者急诊以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文章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时长、住院时长的对比
护理完成以后,参照组患者的平均急救时长、平均住院时长分别为(17.42±8.68)min、(14.26±6.12)d;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急救时长、平均住院时长分别为(11.56±6.13)min、(8.05±3.01)d。从上述数据来看,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急救时长、平均住院时长要明显短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生发生概率的对比
参照组64例中,抢救成功52例,死亡12例,抢救成功率为81.25%;而研究组64例中,抢救成功62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6.88%。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有20例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31.25%,而研究组有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2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要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128例急诊胸痛患者,对其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研究组患者在急救时长、住院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均优于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的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表明,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到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之中,能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节省急救时间,高效而安全。
参考文献:
[1]李艳茹,范从华,王艳.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价值体会[J].智慧健康,2019,5(22):175-176.
[2]徐露.优化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名医,2019(07):223.
[3]郝丹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341.
论文作者:杭青艳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