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激情哪里去了”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去了论文,调查报告论文,激情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When work is a pleasure,life is joy!When work is duty,life is slavery.——Maxim Gorky
当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义务对,生活则是一种苦役。——高尔基
1999年,世纪末的那年,范晓萱在《失败的man》中唱道:“搞不清楚,你要赚多少钱才会满足,为什么还觉得很孤独,失败的man,越弄越糊涂。”那时候意气风发的70年代们和踌躇满志的80年代们对此无法感同身受。进入21世纪,节奏越来越快,选择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顺手,却渐渐发现激情越来越少,离自我越来越远,终于在某天惊醒于“日子还是不断地重复,看到镜子自己都想吐”的可怕感觉。
于是,早上醒来的第一个念头便希望可以生场大病,不用去公司上班;枯坐在电脑前却迟迟进入不了状态,总习惯把工作拖到最后一秒才完成;觉得每天的工作都在重复自己,感受和心得越来越少,倦怠和麻木越来越强烈;甚至越来越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
请勿惊慌,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丧失工作激情。
前程无忧近期进行了关于“工作激情”的职场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5%的受访者表示时刻保持工作激情,高达97.5%的职场人都在或多或少地面临工作激情流失的状态。本次调查历时两周,共收到1060份有效网上样本。其中女性受访者占56.6%,男性受访者为43.4%;年龄层次在23—29岁的受访者高达72.8%;北京市的受访者居首位。占24.5%,上海市与广东省受访者排在二、三位,分别为19.8%与11.3%;49.1%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大专学历受访者占27.4%;在外商独资企业工作的受访者占24.6%。民营/私企工作的受访者占37.8%,国企,上市公司工作的受访者比例为11.3%。
工作激情和工作年限有关:2年阵痛5年之“痒”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职场人曾经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只是激情正在消退。50.3%的受访者处于工作激情时有时无的状态。视工作内容、心情和上司、团队等外界因素的变幻和刺激,才能激起精神和斗志;43.5%的受访者坦白工作激情已不再,只是依靠责任感的驱使完成工作;而从未有过工作激情,只是把工作视为赚钱手段的受访者寥寥无几,仅占3.7%。看来,工作并非是生活的全部,但工作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工作激情并非“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情”。所以文学巨匠高尔基的那句名言才能如此打动人心:“当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
中生代:2年是个分水岭
根据51job本次网上调查发现,工作激情和工作年限有着微妙的关系。55.6%的受访者表示,一般在工作2年后,工作激情会被慢慢消磨掉。已踏入第三个工作年头的编辑Swing慨叹道:“工作第一年的时候,从采访地点回来后不管有多晚,甚至在凌晨,我都会第一时间冲到办公室,热血沸腾地把稿件写完。如今,我却经常要到交稿的最后期限才挂着黑眼圈拖拖拉拉地赶完,当初的那股干劲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高年级:只有责任没有激情
20.8%的受访者的工作激情会出现“5年之痒”。每日两点一线的生活,做着顺手的工作,面对熟悉的同事,远比不上物价上涨速度的加薪幅度,扁平化的公司架构预示着渺茫的升职机会。然而,眼前这份工作还算稳定,薪水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被责任感驱使着完成工作,在一潭温水里做着安分守己的青蛙,内心里想改变的念头却时不时地暗涌。资深采购Lily对这样的状态表示出深深的无奈:“500强企业,顶级写字楼,外表光鲜。但我觉得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快让我窒息了,可又患得患失稳定的收入和还算舒适的生活。我今天上班坐地铁时特地改变了车厢的位置,就是为了看到不同的风景,我想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改变,这是个好现象。但当需要大改变时,我还是缺乏勇气。”
低年级:不耐烦,1年看到老
另有14.4%的受访者在短短1年之内就丧失了工作热情。大学刚毕业才工作了短短3个月的Jay抱怨道:“每天的工作都是点杂事,根本参与不了项目。”工作刚满1年的Rosa叹气:“这一年里几乎所有的工作我都参与了,熟悉了流程,这是好事,但这份工作就跟螺丝钉一样,内容单调呆板,我都能看到我未来20年的样子,太可怕了!”
扼杀工作激情最大的“罪”: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
到底是谁“杀”了我们的工作激情?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扼杀工作激情的十宗“罪”(复选);
第一宗“罪”:“付出比得到多。缺乏加薪/奖金/晋升机会”,得票率62.3%;第二宗“罪”:“重复劳动,以至于对工作丧失新鲜感,得票率53.8%”;第三宗“罪”:“无法认同上司的管理方式,但又无法改变”,得票率36.8%;第四宗“罪”:“缺乏工作方向和目标”,得票率30.2%;第五宗“罪”:“掌握了工作技能,觉得目前的工作缺乏挑战性”,得票率27.4%;第六宗“罪”:“工作太辛苦,压力太大”,得票率25.6%;第七宗“罪”:“选错工作入错行,根本不喜欢目前的工作”,得票率17.9%;第八宗“罪”:“观点和做法经常被否定,对自己产生怀疑”,得票率14.2%;第九宗“罪”:“大材小用,公司没给我机会”,得票率13.2%;第十宗“罪”:“企业方/高层发生重大变化,失去工作方向”,得票率9.4%。
从调查中我们进一步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对工作丧失新鲜感,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因为工作压力以及公司不给发展机会而丧失工作激情。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产生“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的感觉,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缺失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
此外有一点非常值得关注:工作年限的不同,工作激情流失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工作年限在1—2年的受访者丧失工作激情的最大原因在于:“重复劳动”或者“根本不喜欢目前的工作”。
工作年限在3—5年的受访者消磨掉工作激情的原因多归咎于:“掌握了工作技能,觉得目前的工作缺乏挑战性”以及“无法认同上司的管理方式,但又无法改变”。有趣的是,工作年限在3—5年的受访者的工作热情相对来说却是最高和最稳定的,如果主客观因素契合,有不少人会出现一个工作激情旺盛的小高峰期。
5—8年是工作的一个收获期,也是一个黄金转折点,若企业缺失职业规划和上升空间,薪资水准又低于市场价位的话,若不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一些正值“当打之年”的资深员工很容易产生“付出远大于得到”的抱怨情绪,工作激情也随之淡去。
工作年限在8年以上的老员工丧失工作激情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这份工作已经全然熟知,难有新鲜感:而因为一般老员工已经与上司已经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关系,对公司也比其他员工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因此一旦当企业方或者公司高层发生大震荡,老员工们常常会因此心凉掉半截,进而激情不再。
无忧特约顾问俞茵女士指出,如果是再生性因素(阶段性的、因环境中的人或事引发的),如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因素导致的工作激情的消失。短期内是可以调整的;如果是由于原生性因素,如性格、价值观等精神层面上引起的工作激情的流失,则需要通过长期辅导才能扭转。
半数人失去工作激情不会向上司寻求帮助
据本次的调查数据,当发现自己失去工作激情后,有一半的受访者都不会主动向上司寻求帮助,其中13.2%的受访者生怕上司会不理解自己的状态,饭碗不保。36.8%的受访者认为上司不能帮助自己解决任何问题。有21.7%的受访者坦言会把目前的情况告诉上司,因为再以这样的状态下去会严重影响到工作。12.3%的受访者需要上司的帮助,会主动和上司就这个问题深谈。另有13.5%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其中男性受访者比女性受访者表现出的状态要积极一些(见话题1)。而工作年限在2—5年的受访者主动寻求上司帮助的比例要高一些,工作年限在8年以上的受访者表现得更消极一些,认为向上司寻求帮助于事无补。
我们就这个问题深入调查后发现,37.8%的受访者表示目前的公司和自己的上司根本没有对此采取任何激励措施,17.9%的受访者不清楚公司和上司是否有针对激励工作激情方面的举措,仅有1.9%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措施有效果。31.3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激励措施成效不大,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另有11.3%的受访者否定了目前的激励措施,因为“完全没有效果”。在一家民企任职经理的Emma无奈地摇头:“我们的公司最近拿下了几个很大的投资项目,每个月的利润也相当可观,但薪资福利却很没有吸引力,公司文化存在着种种同题,所有的权力都由老板一手握着,员工流失率高达两位数。老板关照我,要从精神上激励员工,可大家都要吃饭买房,一张奖状一个空头称号能解决实际问题吗?每天靠喊口号、‘画大饼’能振奋得了人心吗?我手下的干将已经走了一拨又一拨了,跳槽去别的公司工资都翻番。现在我都毫无工作激情,完全是凭着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工作的,但再这样下去,我都快人格分裂了。”
话题1 失去工作激情后,你会否向上司寻求帮助?
数据来源:51job
最受员工欢迎的激励良方:完善的职业规划 新鲜的工作内容
传奇CEO杰克·韦尔奇曾说过:“激情不是浮夸张扬,而是某种内心世界的东西。优秀企业的标志是能够燃起员工们的工作激情。”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统计出以下几项最受受访者们欢迎的激励工作激情的措施:
“公司有针对员工的良好的职业规划,定期针对员工评估,给予发展期望和上升空间”;
“通过培训、新项目、转岗、跨部门合作等方式,接触到新鲜的工作内容”;
“对员工的付出和工作给予肯定,对下属的工作方案作出评估,不要随便否决”;
“上司良好的管理方式。如给予明确的目标、给予更多的授权空间、给予新的工作任务”;
“每年都能有公平合理的加薪幅度”;
“合理用工,针对个人特点调整安排工作”;
“紧密合作的团队,融洽的人际关系,经常举办一些有利于团队合作的活动”;
“完善的福利制度和休假制度”
……
从调查中我们进一步发现,除了大家都很在意的“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空间”外,工作年限在2年以下的受访者更在意“薪资”和“工作内容”;工作年限在3—5年的受访者更注重“上司的管理方式”和“培训机制”;工作年限在5—8年的受访者看重“肯定和赞赏”以及“授权空间”;工作年限在8年以上的受访者则认为“团队”、“授权空间”和“福利激励”这三者都很重要。
企业不可能满足员工的所有要求,但要成为优秀企业,应该学会聆听员工的心声。
如何找回工作激情:跳槽 休假 八小时之外
丧失工作激情就如同患上抑郁症一样,能够通过外界的刺激来改善,但很难完全依靠外界力量改变眼下不良的状态。因此消极逃避只会让自己陷入越来越差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要时常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出击,进行“自救”。
据调查,高达41.5%的受访者都选择了跳槽,他们认为换个环境,重新开始,也许能重新找回失落的工作激情;15.1%的受访者给自己放一段大假,以期调整身心;11.4%的受访者在业余爱好中寻求激情;11.3%的受访者认为改变不良习惯,进行时间管理、自我管理才是最能起到成效的做法;8.5%的受访者寻求第三方的指导和帮助;7.6%的受访者主动向上司要求新任务,把压力当作动力,通过全新的工作内容,证明自己;另有4.7%的受访者通过申请内部换岗来重拾工作激情。
从此项调查中我们进一步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倾向通过跳槽的方式找回工作激情;而女性比男性更喜欢利用假期使自己重新上路。此外,女性也比男性更积极主动地要求新任务来超越自己。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受访者采取跳槽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年资的受访者;而工作年限在5—8年的受访者更愿意通过在业余爱好中寻求激情;工作年限在8年以上的受访者则更倾向于通过假期来调整自己。
跳槽:不要让它成为逃避的借口
24岁的Victor已经有过6次跳槽记录了:“第一份工作薪水太少,第二份工作没有前途,第三份工作根本小学生都能做,第四个公司的同事都是大妈大婶,第五个公司的老板戴着有色眼镜,第六个公司没有文化……”诚然,25岁以前可以多跳槽多尝试,但频繁跳槽不可取,会造成经验和资金的积累过程的断裂。当跳槽成为一种习惯后,它就成了逃避现实的借口。
自我超越:More pain,more gain.
25岁的Olie遇到了瓶颈:“闭着眼睛都能把工作做完,每天在公司的时间真是煎熬,没有动力。”半年以前,她向主管主动要求“加码”,给予新的工作任务,纵然那是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半年后,Olie渐渐熟悉了这个领域,对于新工作渐渐地得心应手起来,同时也受到了主管的肯定和褒奖,赢得了同事艳羡的眼光。
化压力为动力是个痛苦的过程,但收获的却是理想的结果。More pain,more gain.
业余爱好:八小时之外才是真正的你
32岁的Wayne在培训师的岗位上做得很出色,然而这个专业这份职业却都不是他的第一选择。他通过业余时间写剧本拍摄DV短片来调整自己、充实自己。“你知道吗?‘教父’的导演,大名鼎鼎的科波拉很讨厌《教父》这部小说,至今都不喜欢自己的作品——为众多影迷们膜拜的电影‘教父’。他通过‘教父’的巨大成功,积累了资金投拍他自己喜欢的影片,又在巅峰时放弃导筒,立志酿造世上最好的葡萄酒。他成功了!看,本职工作到达如此高峰的人,都能活出另一个更为出色的自己!”
记住,八小时之外才是真正的你!
误区:把兴趣变为工作
Kai从小就喜欢流行音乐,在大学时组过乐队,疯狂地听过上千张唱片,当他把爱好投射到工作上——写乐评时,所有人都认为是“天作之合”。但Kai的痛苦无人能知。“以前是带着兴趣、带着爱听唱片:现在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听唱片,听到写到我想吐。”
当兴趣变成程式化的工作(严格遵照时间表、按照事先设定的结果推导),便将原本快乐的过程给剥夺了。
长期保持工作激情的五个因素
如果你打小就是左撇子,会不会因为习俗的眼光,改变自己的本性呢?我们身边的答案告诉我们:会!因为我们自小就受到鼓励——要有足够的毅力改变自己,取悦周围的人,这才是成功。于是我们中的不少人都在强迫自己,用不习惯的手,用不习惯的方式去努力工作,过上精英生活,于是,我们看似成功,实则经受着丧失自我、毫无激情的痛苦。
然而你不是一个人在丧失工作激情,请别把失去激情的痛苦放大。既然已经花去心智和心血做出这样的改变,就且把这段时间视作为将来的精神生活做物质积累的阶段吧。
虽然不同性格的人对不同工作的兴趣不同,保持激情的状态和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无忧特约专家俞茵为此指出了长期保持工作激情的五个因素:1.令人兴奋的、有挑战的机会;2.学习和成长的机会;3.一起共事的同事、上司令自己敬佩;4.合理或超出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5.一个好的、有品牌的雇主。
请牢记以下三个步骤,相信你可以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工作激情:第一步:明确你自己想要什么;第二步:想想通过Who、How、Where,才能获得你想要的;第三步:分析阻碍你获得的原因,衡量得失,然后开始行动。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过分地依赖一个渠道或专注一份工作,这样才可以让你较长久地保持工作激情。
我们生存在这样一个竞争近乎残酷的职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行动快于思想的亢奋社会,“缺失工作激情”显然是我们不得不遭遇的事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请记住你是谁,不要忘记你的梦想,在你终于可以从生存中摆脱出来、可以享受生活的那刻起,我们会欣喜于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会欣然发现激情的火苗重又燃烧。如果我们暂时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使用我们不习惯的那只手时,请你默念以下这句话——
Work banishes those three great evils:boredom,vice,and poverty.——Voltaire
工作撵跑三个魔鬼:无聊、堕落和贫穷——伏尔泰
标签:工作年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