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党建标准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背景及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2324”党建标准化构建模式选择,为基层党务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
关键词:党建;标准化;构建模式
一、党建标准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而言为“两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不深,动力不足,对于党建工作引领中心、促进发展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党建工作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力,也创造价值,需要融入中心工作中去研究、思考,提出促进发展的新思路。由于对党建工作价值创造属性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仍然有少数党员认为党建工作是虚功,同时缺少对党建工作价值创造能力的科学评价标准,以及缺少对党建工作的科学考核办法,在党建工作方面造成平时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制度不健全,实效性不强,党建工作的基础管理不到位。党的工作基础不牢的现象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备、零打碎敲的现象,部分基层干部还存在党务知识不熟、程序不懂的现象,需要统一、规范的工作标准指导工作。推行党建标准化建设就是要搭建党建引领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方式方法,建立一个系统完备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硬性制度保证,有效解决新问题。开展党建标准化工作就是对接党建工作实际,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现实具体的问题。对于党建工作而言,自觉运用系统思维,对党建工作进行体系化的顶层设计,用制度来对党建工作体系进行定型,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保证党建工作体系落地,促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提高党建工作价值创造能力,是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路径探讨
根据现阶段研究资料显示,当前党建标准化建设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两种:
一是三层次标准体系建设模式。该模式是将党建标准化建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党建通用基础标准体系。这个体系由标准化导则、术语与缩略语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数理与统计标准等二级子体系组成;第二层党建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和党建服务保障标准体系。该体系由党建服务规范、党建服务提供规范、党建服务过程控制规范等二级子体系组成;第三层次是党建工作标准体系,规定了党支部书记、各委员的工作职责、作业要求和权限。三层次建设模式,涵盖内容范围广、体系标准详细,但是该模式缺少对党务日常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等相关内容,对党务人员实际工作缺乏具体有力的指导。
二是五个主体建设模式。该体系应用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机关全面从严治党标准体系》之中,主要从党组、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党支部、党员等五个主体入手,规定了个主体的党建工作职责、工作事项、工作流程等内容,形成了党组、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党支部、党员和党建考核六个大部分共45个标准。该模式规范对象涵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等全类型主题,在注重对接党内法规,但是缺少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换届选举等具体党建工作实务操作相关内容。同时,以对象主体为主线开展党建标准化建设,导致各版块之间的内容较为孤立,内容之间的相互衔接联系不够,没有形成整体工作机制。
三、党建标准化建设模式选择
建设党建标准化,就是要告诉党务人员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效果。笔者认为,结合行业和基层党务工作实际,党建标准化建设可以“2324”模式为选择,把职责、实务、活动、文书、考核等五个方面作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主攻点,以标准化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组织建设、考核体系等,保证党建工作实效。
(一)建立责任链条,形成“两个格局”
建立抓党建的责任清单,把责任分解到班子,分解到部门,分解到个人,形成责任明晰、分工明确,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是分层级建立党组和党组成员、基层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围绕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重点对党组的领导责任、用人责任、保障责任和管理责任等方面进行明确和细化。按照“全面”和“从严”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党组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的党建责任,规范和细化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总支书记、支部书记的协助、推进、教育、监督、管理和引领等责任,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格局。二是分条块建立部门责任清单。统一规范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责任,统筹配置党建领導小组工作力量,明确各职能部门抓党建的工作范围,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真正建立“抓部门、部门抓”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统一流程,完善“三个规范”
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党内有关法规、制度等,从党组织设置、党员管理、党组织生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党建实务操作方法和流程,严格按党章党规办事。一是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以扩大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为着力点,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确保做到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调整及时、体制明晰;二是规范党员教育管理。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着力点,从严从实做好发展党员各环节工作。充分发挥OA网页、“两微一端”等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分层分类开展党员教育。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完善党内监督,明确党员党性分析及评议、表彰、处置流程;三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明确党内政治生活定位,坚持以增强党组织生机活力为着力点,突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严肃性、时效性,切实用好“支部主题党日”基本载体,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基本流程,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开展主题教育、岗位建功、服务基层、文明创建、能力提升、廉洁文化等系列活动的方法、流程,用制度把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下来,促使党内各项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切实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长期效应。
(三)建立基本载体,强化“两个抓手”。一是完善党建基础台账
加强党建文书的规范化建设,重点加强党建基础台账建设(如,党员信息台账、基层党组织设置台账、基层党组织换届台账、党员党费台账),进一步完善党建基础台账的设置,明确台账的使用要求,规范台账的应用、审批和管理流程,把党建基础台账作为党组织管理和党员管理的基本抓手。二是完善基本格式文本。坚持规范性、适用性、指导性、统一性原则,明确入党申请书、组织鉴定材料、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情况报告等党建文本材料的种类、格式和一般行文规则,更好地发挥出文本材料在党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指导作用、教育作用和沟通作用,把基本格式文本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四)建立考核机制,明确“四个环节”
在顶层设计环节,建立“3536”党建考评体系,围绕“三个意识”“五个基本”“三个作用”和“六个体系”,把党建标准化工作和年度任务目标细化分解为可量化、可督办、可考核的具体项目,实现标准化建设的整体部署和有效落实。
在指标设置环节,围绕党组、基层党组织、党员三个作用发挥,制定考核办法,设置考核指标。考核内容既涉及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党内政治生活等定性要求,又包括岗位建功、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等定量目标,党建工作的“软任务”成为“硬指标”,内容更具体、指向更清晰、作用更明显。
在检查考核环节,着眼务实管用,完善党建考核方式方法,做到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上级评议与党员群众评议相结合、现场述职与书面报告相结合、自查自评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坚持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实现党建考核科学严谨、常态运作。
在结果运用环节,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将考核结果与党组织评先评优、党员干部年度考核挂钩,强化“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将单位综合业绩、党员业绩排名(业绩考核排名前30%的人员中党员占比)情况等作为“三个作用效果发挥”纳入考核,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论文作者:李树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党建论文; 党建工作论文; 党员论文; 台账论文; 体系论文; 责任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