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人社会与猫眼奇观的镜与灯阐释论文_任婧媛

猫人社会与猫眼奇观的镜与灯阐释论文_任婧媛

——《猫城记》与《我是猫》之比较

任婧媛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摘要:镜即反射,灯为烛照。一个是外界社会的反映者,一个是感知社会的发光者。本文主要通过对比老舍《猫城记》及夏目漱石《我是猫》,从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探讨这两部作品的异同并认识作品中渗透出来的讽刺与批判。

关键词:猫城记;我是猫;异同;批判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与老舍的经历相似,他们都曾旅居英国而且在国内从事过教育工作,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有着最直观的感知和一种职业的敏感,在西方文化与各自民族文化的冲突下表露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与命运的反省和深切关注。此外,留学英国的经历使他们在各自的文学实践中接受了英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狄更斯和斯威夫特。巧合的是《猫城记》和《我是猫》都选用“猫”这个文学形象来表现主题,围绕“猫”展开故事情节并采用一系列艺术手法达到批判现实的目的。

一 创作背景的异同

老舍的《猫城记》创作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民族危亡之际,老舍希望以其手中之笔,揭露社会黑暗现实,警醒民众认识民族危机。谈到作品的创作动机时,老舍指出“头一个就是对国事的失望,军事和外交种种的失败使一个有些感情而没多大见解的人,象我,容易由愤恨而失望”【1】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创作于1905年。当时日本资产阶级对外发动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靠掠夺邻国完成资本积累,对内他们榨取人民利润,使人民群众生活日益贫困,许多知识分子对当时的社会强烈不满,却又无力抗争。

两部作品都是作家归国后亲眼目睹本国社会黑暗现状然后抒发的“心中苦闷”之作。然而,由于各自时代背景的差异使这两部作品的批判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猫城记》中通过对猫国的黑暗、丑陋以及猫人的愚昧、奴颜婢膝的揭示,淋漓尽致地剖析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同时也抨击了当时腐败的政党统治。在猫国,政党被称为“哄”,“哄越多人民越苦,国家越穷”“平民不能革命,因为不懂,什么也不懂。有钱的人,即使很有知识,不能革命,因为不敢;只要他一动,皇上或军人便没收他的财产。他老实的忍着呢,他要是一动,连根烂。”【2】另外还深刻批判了落后,没人格的教育制度。作者借小蝎之口指出“新教育崩溃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人格。人们为什么要新教育?是因为大家想多发一点财,而不是想叫人们多知道一些真理。教育能使人变成野兽,不能算没有成绩,哈哈!”【3】作者悲痛地指出:“在亡国的时候才理会到一个‘人’与一个‘国民’相互的关系是多么重大!国家灭亡是民族愚昧的结果,用什么话去安慰一两个人呢?亡国不是悲剧的疏解苦闷,亡国不是诗人的正义之隐喻,它是事实,是铁样的历史。”【4】显露出作者对国家前途浓厚的悲观情绪和试图唤醒愚昧国民的心情。《我是猫》围绕金田小姐的婚事,揭露了靠放高利贷起家的大资本家金田老爷的“贪婪”与“凶狠”。只要能赚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据我所知,这位老爷有一种不把人当人的毛病”【5】。小说通过刻画资本家金田,批判了当时日本社会到处弥漫的拜金主义风气。通过铃木藤十郎,“只要我办得到的,就请不客气地吩咐罢。——这回能够调到东京来服务,完全是依仗您的栽培。”“做一个资本家当然也不坏,但是像我辈中的人可不行。要做就得做个大的。”【6】揭露了他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丑恶本性。同时,作品还描写了以苦沙弥、迷亭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他们附庸风雅、卖弄知识,过着庸俗无聊的生活。

二 人物形象的对照

《猫城记》中老舍主要刻画了大蝎及其子小蝎这两个人物形象。政治家、贵族为代表的大蝎欺压、剥削人民。运送迷叶时路过的村庄都被大蝎事先安排写好“欢迎之辞”,“这些村庄都是归大蝎保护的。村庄里的破烂污浊,与村人们的瘦、脏、没有精神,可以证明他们的保护人保护了他们没有。”大蝎在收获迷叶的季节,打死几个偷吃迷叶的士兵,却没有人出面抵制,或许在猫国有权势有地位的人是可以随便杀死百姓的。为了赚钱,大蝎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迷叶”并且巧妙利用观看外星人——“我”洗澡的机会赚取猫人的钱。这种不择手段与《我是猫》中,作者刻画的金田老爷如出一辙。以金田为代表的资本家垄断了当时日本的经济,为了赚钱不惜丢掉人性和道德。靠着谄媚金田老爷发迹的铃木这样说“总之,要是没有和金钱情死的决心就做不成资本家的。不过金钱也是一个不大好对付的东西。刚才我还在一个资本家那里听来了这样的话,说是要想赚钱,就得精通三角,就是要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的意思。”【7】由此看来在这两部作品中,两位作家都对这些地主资本家极尽了讽刺和批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猫城记》中,老舍还着大量笔墨刻画了小蝎的形象。他到过外国,明白一点世界大势,对于猫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女性,都有过深刻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但是,他却照样吃“迷叶”“玩女人”。作品中,小蝎虽然对猫国现象有深刻自知,但他却以一种无可奈何的腔调为他的无所作为寻找借口。“在不想解决任何问题的民众中敷衍;不敷衍怎么能活着呢?”【8】同样《我是猫》中,塑造了一批与金田相对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苦沙弥、迷亭等这些“太平逸民”往往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讽刺人生他们清高而愤世,却始终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他们看不过金田为代表的资本家肮脏无耻的行为,却只能通过取笑金田太太的“大鼻子”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胜利。当这群知识分子结束了他们的高谈阔论,小说也接近了尾声。作者尽管对他们倾注了同情,但更多的是借猫之口批判了这群无所作为的“太平逸民”。

三 叙述视角的异同

两部作品中都采用了“猫”这一文学形象,内聚焦的叙述视角,都以反映社会现实为各自的写作目的,选用“猫”这种与人类朝夕相处的生物作为切入点,不仅可以更客观更无所顾忌地进行批判,而且可以更加细致入微地观察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猫城记》中,主人公“猫人”既是猫又是人,他们长着猫脸,直立行走。为了更方便的与人交流,作者赋予了他们人一般的思维和人格;《我是猫》中,“猫公”是一只自然属性的猫,他时而嬉戏于主人的膝头时而混迹于伙伴之间,尽管它不能与人进行直接的交流和对话但同样的是它也被赋予了人格和思维。然而两部作品有显著的差异性。首先,观察角度不同。《猫城记》中以“我”误入猫城的见闻为线索,通过对猫国故事的叙述,揭示社会黑暗、反思民族文明。作者选用的视角是“人看猫”。叙述者“我”以人的眼光审视猫国,而猫国犹如一面镜子反射当时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我是猫》以一只擅长思考的猫的角度来表现明治时期的日本社会。作者选用的视角是“猫看人”。把猫作为直接的叙述者,“猫公”作为人类社会的感知者,犹如一盏明灯照出了日本明治时期社会的黑暗与肮脏。其次,“猫”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猫城记》中的叙述者“我”以俯视的角度看待“猫国”,叙述者“我”与猫人是分离的,二者之间并不对等。作者的笔法是客观的,是一种“观察者似的写作”;《我是猫》中的“猫”以平视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社会,猫始终没有脱离人类社会,猫与人是一种对等的关系。

四 讽刺手法的运用

(一)反语

《猫城记》中“我”讽刺猫人们不懂谦让,缺乏礼仪时提到“让路,在猫人们看来,是最可耻的事,靠一边走是与猫人爱自由的精神相悖的”。作者以愚昧的、黑暗的、落后的猫国暗指当时的中国社会,但却在小说结尾部分写到“回到伟大的、光明的、自由的中国”。同样,《我是猫》中猫公在多次探访了解到这个资本家的金田老爷后发表了他自己的看法“推动这个社会的,千真万确是金钱”他还说道“太阳从东方升起,平安地向西方落下去,这是托企业家的福”。通过这种反语的运用,鲜明地表示了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同时又使语言富有变化,生动有趣,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感受到资本家的可恶。

(二)夸张

《猫城记》,谈到猫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时,用到了猫国的一句俗语“外国人咳嗽一声,吓跑猫国五百兵”将猫国人对待外国人那种奴颜婢膝的情景清晰地勾勒了出来。另外,作者在谈到猫国教育制度时也运用了夸张的语言“只要他不在六岁的时候死了,他总可以得到个大学毕业的资格”这种夸张的手法达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我是猫》中写到寒月先生下很大苦功去打磨一个人工几乎不可能制作出来的玻璃球,但却严肃认真地从早到晚钻进实验室专磨玻璃球甚至还要持续大约十年。“十年还算快的,看情况,也许要花二十年呢!”这种有意识的夸张手法的运用使读者明显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冷嘲。

(三)隐喻

《猫城记》中大蝎、小蝎、大鹰分别隐喻官僚地主、改良派、革命派。这样的隐喻很明显将批判中国黑暗现实和国民劣根性这一写作目的清晰地呈现出来。《我是猫》中作者将金田太太硕大无比的鼻子进行了反复刻画,“鼻子”隐喻了资本家不可一世的傲慢和丑态。

五 结束语

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比《猫城记》与《我是猫》,两部作品在相似之中蕴含着诸多的不同,也许正是因为作品产生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才使得它们带上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夏目漱石更多渗透的是在反思东西方文化冲突下知识分子的悲剧心态。老舍则主要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和愚昧的国民。

注释

【1】张桂兴:《老舍文艺论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210、211

【2】【8】老舍,《老张的哲学 猫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300,254

【3】【4】老舍,《老张的哲学 猫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281,331

【5】【6】【7】夏目漱石,《我是猫》,尤炳圻、胡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02,113,113

论文作者:任婧媛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2

标签:;  ;  ;  ;  ;  ;  ;  ;  

猫人社会与猫眼奇观的镜与灯阐释论文_任婧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