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守护留守儿童的“青春健康”
文 | 唐知然 彭晓辉
广西平南10名留守女童遭到了宿管老师的长期性侵,她们当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6岁;广西玉林11岁留守女童被18个中老年人猥亵强奸两年之久;湖北武穴7岁留守男童遭老师性侵后患上尖锐湿疣……因遭受性侵的事件频发,维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加强留守儿童的性教育等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
留守儿童性教育形势严峻
2012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照护能力有限、生活环境频繁变更、接受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不足而面临更多的风险,容易出现三方面问题。第一,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匮乏。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毛京沭在2016年进行的调查显示,57.7%的留守儿童了解青春期生理知识,47.2%了解青春期心理知识。但是了解性病、艾滋病知识以及避孕知识的留守儿童低于15%,而其中仅有8.5%的女生正确掌握避孕知识。第二,性心理困惑明显。由于性知识匮乏,留守儿童在面对身体发育和变化、性别身份认同、人际交往等问题时会不知所措、惶恐不安,他们既不敢询问家中的监护人,也不敢咨询老师、朋友。第三,防性侵犯意识薄弱。有数据显示,15.9%的留守儿童不了解隐私部位的概念;78.2%的留守儿童不能拒绝要求“脱衣检查”并告诉父母;28.4%的留守儿童在别人对自己的触摸(抚摸)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时,不会告诉家长和其他大人;35.2%的留守儿童认为男孩不必担心别人会触摸其隐私部位;30.4%的留守儿童认为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只有异性。此外,留守儿童还会面临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怀孕经历与流产及重复流产、艾滋病感染及儿童性虐待发生等问题,这都对其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我们不禁要问,当除了性侵害问题,还有严峻的留守儿童性教育困境摆在我们面前时,怎样守护留守儿童的青春健康?
事实上,不少有关儿童、青少年性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已经颁布和实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章第十三条提出,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全面推行知情选择,普及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加强对性传播高危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疾病传播。《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加强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卫生保健管理,对儿童开展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儿童身心健康素养水平。目前,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它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环境的儿童、青少年接受的性教育水平却相差很大。
研究采用横断式描述性设计,由相关科室护士长协助发放问卷至每位医护人员。调查问卷表包括问卷说明书、个人基本资料、调查问卷3部分。所有问卷采取不记名作答,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填答完毕将问卷置入信封内封口,以确保填答隐私,再由研究者亲自回收。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9份(医生6人、护士43人),有效回收率达98%。
三位一体构筑守护防线
落实监护人的教育和保护职责。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负有最直接和最主要的责任,要强化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并提高其监护能力。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让监护人了解必要的性知识,并通过适当方式向孩子进行讲解。在很多家庭中,由于监护人不了解预防性侵的相关信息,他们多是提醒孩子注意陌生人,却让不怀好意的熟人有了可乘之机。在留守儿童性心理疏导方面,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家长以各种方式关心留守儿童,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次数并加强交流效果,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并尽快处理。
完善科学的性教育体系。目前,不少学校、家庭、社会组织机构已经开始通过讲座报告、图书绘本、海报展览、咨询服务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开展各类性教育。但从研究和实践中不难发现问题:以预防性侵教育、生理卫生保健教育代替性教育;传递的价值观保守甚至禁锢;信息错误或缺失,如自慰等信息错误、同性恋等内容缺失;完全照搬西方模式,缺乏对我国实际情况的思考与实践等。性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领域之一,不能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软肋”,我们必须守护好这一教育领域,牢牢把握好自己的教育方向。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性教育时,要做到科学系统、丰富完善、文化自信、仔细甄别,要做自己的研究,讲自己的观点,走自己的道路。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使得高等教育在近三十年来发生了非常巨大的转变。这个转变在各个大专院校最明显的体现是在课程设置上。最初各学科专业的专业课课程设置和课时与现在的都有改变,由于新兴学科学习的必要、实践课程学习的必要、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需要,很多专业课程门类增多,实践和实验课程比例增加,同时,专业课程课时多次缩减。在每一个专业内部专业课程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条理,在全部总学时不改变的条件下,学生在一些方面有很大的教育收益,在专业课程上素质的减弱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留守儿童性教育的实施和开展,我们必须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源倾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应对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要保障随父母生活的儿童享有权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推动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在如此利好的政策下,留守儿童性教育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推进:
加强学校性教育。留守儿童性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在农村学校。毛京沭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获得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学校教育,比例分别为36.6%和23.0%。互联网时代,你永远不知道孩子通过网络看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和内容,这时,学校教育抢占性教育高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对偏远地区留守儿童较多的小学进行调研时发现,虽然68.0%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很有必要接受性教育,但仅仅6.0%的教师主动对学生顺利地进行过性知识的教育。教师认为,首先,他们会遇到或已经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中国人对“性”很忌讳,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其次是不知道怎样回答孩子的问题。因此,学校应该营造宽松良好的性教育氛围,主动安排适当的时间、场地和形式开展性教育。此外,农村的中小学和幼儿园老师也应该通过师资培训项目、网络公开课等方式加强自身性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为留守儿童开展教育、解决困惑。特别是面对农村专任教师缺乏的现状,我们提出“课程性教育”——通过各个学科,如生物、语文、政治等课程,将科学的性教育信息、价值观等内容渗透到教学当中去。
本文对不同视域下的旅游景区艺术形象设计进行分析,主要以信息化视域和美学视域两个层面作为设计要点,对旅游景区的艺术形象进行媒介和界面的设计,以完善景区艺术形象的设计效果。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旅游景区艺术形象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强化留守儿童性健康服务。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生活和安全需要。学校要强化对留守儿童教育实施全程管理,注重对留守儿童进行性健康教育、情感关爱和行为指导,及早发现个别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组织乡村干部和农村党员对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关爱服务,定期开展围绕性安全指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等关爱帮扶工作。在高校开展留守儿童支教活动和关爱服务,充分利用高校性教育技术资源和大学生人才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我们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不是为了去同情、去施舍。他们中的大部分和其他孩子一样天真活泼、爱玩爱闹,父母不在身边并不能阻止他们向着阳光健康成长。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形成三位一体的力量,推进留守儿童性教育,共同守护他们的青春健康。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