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学校德育的总体趋势是“从空中回到陆地”。德育内容从比较空泛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最高的道德境界教育转向基础道德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知”与“行”相结合;在德育途径和方法方面,从强调“思想品德就是要通过灌输才能实现”转向重视说理与训练相结合。与前相比,应当说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学校德育已经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但与此同时,凡愿意正视现实的人又不得不承认,目前学校德育的状况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学生中的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有增无减;教师们深感学生难管,却一时找不到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大量一线的班主任因为“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而陷入了事倍功半,身心交瘁的窘境之中。现代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为中国的政治化民主进程培养有民主参政意识、有民主管理能力的未来公民;学校教育呼唤着德育工作者对传统德育进行反思、改革,扭转目前学校德育高投入低产出的被动局面。
现在的学校德育中经常可以看到行为与情感脱节的现象。有的学生见到老师习惯性的喊一声“老师好”,但是一转身就嘀咕“好什么呀,成天板着个脸,就知道训学生”;有些学生喜欢的正当活动被校方禁止,他们当着老师的面不说,心里却非常不满意,私下里议论时满腹牢骚。
过分强调德育过程中教师的控制作用,必然会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形成抑制,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过分强调教育者控制的倾向一旦和违反师德的教育方式联系在一起,后果就更加令人触目惊心了。教育民主化管理势在必行。
要进行民主化管理必须理顺教育关系。教育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家校关系,其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居于首位。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关系好了,教育的渠道才会畅通,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来,发挥出德育的主题作用。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你是可信任、可亲近的,班主任就必须尊重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就是说要尊重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人的人格,相信即使表现再差的学生也有上进的欲望和改变自己、重塑新我、成为正常学生甚至好学生的潜力。
我说的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包括尊重最落后的学生,不是说要尊重他的不良表现,而是尊重他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他身上必然存在的自我改变的潜能。是否对学生持尊重态度,实质上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学生观。对学生的不良表现,如果我们依据“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就能做到在严肃处理问题的同时,对犯错的学生爱护、帮助的态度,而绝不态度粗暴、语言粗鲁,甚至“一棍子把对方打死”。民主型班主任坚持积极地人性观、学生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趋善的本能倾向和潜在能力,并努力创造条件和持之以恒的来帮助他们实现自身转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跟学生建立同感认同。同感不同于一般的了解情况。了解是我们对事物符合其未来面貌的认识;至于教师的同感,则不只是对学生的情况有所知晓,甚至了如指掌;而且是能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体会他的感受,体察他的思想,了解他如何看自己,如何看周围的世界。了解情况、弄明白学生的真实想法只是同感的前提。对学生的痛苦、烦恼、疑惑等等负性情绪感同身受,才是教师对学生此时此地精神活动更高层次上的同感。
作为一个民主型班主任,在于学生同感方面应当采取最合适的态度。第一是要有距离。一个好老师对学生保持优秀的榜样作用和足够的教育影响力,在学生中享有比较高的威信。以此同时,教师又不能一味强调、扩大自己的权威地位,把学生当成没有独立人格,而必须听命于自己的服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否具有同感能力,就变成了一道分水岭。
处了同感认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和谐的集体中至关重要。美国心理学家舒茨认为,在一个群体中,人有三种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需要,它们是:相互接纳的需要、相互制约的需要、爱和被爱的需要。
在班集体中,同学之间应当互相接纳、互相宽容,而不能互相敌对、互相排斥。否则受敌视、受排斥的学生就会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不仅会影响这一类学生现在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异常,也容易成为班级中不稳定因素的一个重要起因。
班级人际关系需要中,互容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同学之间水火不容的尖锐冲突,也包括观点不一致、情趣不相投之类的心理相容问题。班级同学之间、非正式群体之间有一些分歧、矛盾,都属正常,我们无须大惊小怪。青少年学生正是在群体共同活动中不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培养起理解、宽容他人的个性品质和善于妥协、谦让的人际协调能力。
要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使班级每个成员都得到充分、和谐、愉快的发展,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对实现这一共同目标的教育响应。这是一个中介环节,这个环节抓住了,全盘棋就能下活,班集体建设就能走上健康和快速发展的道路。
班集体是一个规范化的社会组织。学校班级的管理目标、组织机构设置、纪律规范要求,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等等,总体上是先于学生而存在,而且不以学生意志力为转移的。当一个班级的目标、规范内化成为学生群体共同的目标和规范,并体现出班级学生群体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就可以认为它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班集体。
在实际班级管理中,每当新学期开始,我就指导学生根据班级共同制定的目标计划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定出自己本学期的奋斗目标,然后找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学生每人有一本自我管理本,这个目标计划就写在自我管理本的第一页上,作为这一学期总体的努力方向和自我评价依据。这样的目标管理计划既从心而出,又切实可行,定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就比较明显。
班集体建设是一个群体互动的过程,在学生个人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必然要创造群体活动的环境,设立群体管理的规范。但是一个班级有四五十人,由教师管理直接到班级管理,容易顾此失彼,大而无当,很多管理内容因为过于粗线条而效果不佳,因此,设立一个小组管理作为中间过渡,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班级中普遍采取的办法。
“教学相长”,孩子们有时候会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学生的爱,始终以尊重、理解、真诚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我们往往能在不经意间惊喜的发现,在启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学到了许多原来并不明白的道理,收获了人生最值得珍视的“财富”。教师那份内心的充盈、生命的 成长与自己的教育生涯形影相随,让我们得到从事其他任何职业的人们所不能体验到得满足于快乐。这难道不是值得我们无比骄傲的教师“专利”和教师“特权”吗?我觉得:这样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的教师是天底下最有幸福感的人!
论文作者:向信宇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学生论文; 班级论文; 同感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论文; 群体论文; 自己的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