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的语序(1)_定语后置论文

论汉语的语序(1)_定语后置论文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序论文,汉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零、引 言

0.1语序的重要性

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或者说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任何语言的语法都有个语序 问题。语序不仅是表示语法结构、语法意义的形式,也是言语表达或修辞的手段。

有些语言(如印欧语系的语言)由于有比较丰富的词的形态变化,很多语法意义不是通过语 序而是通过形态变化来表示的,因此语序相对比较自由。(注:但语序对它们也并非是无关紧要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有些语序不能随意变动(如俄语 的一致性定语的位置和某些“SVO”句不能随意变动语序;另一方面,由于语用需要,它们 也可以变换语序。)汉语由于缺乏西洋语言那样的形 态 变化,很多语法意义要通过语序来表示,汉语的句子类型也往往要通过语序来表示,所以语 序在汉语的语法里显得特别重要。

0.2语序研究的概况

汉语语法学界历来重视汉语语序的研究。

黎锦熙(1924)在《新著国语文法》里就谈到了语序问题。他说:“汉语乃是各词孤立的分 析语,全靠词的排列来表达意思(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7页)。”他还认为句子有“正 式句”(正常语序的句子)和“变式句”(倒装语序的句子)之别。

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8—41页)里曾经讨论了语序 问题。他认为:汉语叙事句的“正常次序”是“起词—动词—止词”(“猫捉老鼠”之类), 但又指出还有“变次”的情形。

王力(1943)《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17页)有“倒装法”一说。他说 :“目的语、描写语、叙述词等,有时候不居于它们常在的位置。我们把这种变态叫做倒装 法 。”

20世纪30年代末开展“文法革新”讨论时,人们也很重视语序问题,其中张世禄(1939)在 《因文法问题谈到文言白话的分界》(载《语文周刊》30、31、32期)一文里提出“凭语序而 建立范畴,集范畴而构成体系”,把语序在语法研究中的作用提到了极高的地位。

50年代汉语语法学界展开主宾语问题讨论时,在如何确定主语和宾语这个问题上,当时大 多数人重视语序,主张凭语序来决定主宾语,即认为名词在动词之前分析为主语,在动词之 后分析为宾语。在讨论中语序派占优势,这反映了结构主义语言学重视结构形式的影响。50 、60年代还有不少专论汉语语序的文章,如:洪笃仁(1955)《从现代汉语的词序看所谓“倒 装”》,丁勉哉(1957)《论句成分倒装的语法特点》,胡竹安(1959)《谈词序的变化》,刘 涌泉(1965)《机器翻译中的词序问题》等。

赵元任(1968)《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吕译本,第135页)谈到“结构中的 语序”时说:“人们常说汉语中的语法是句法,汉语的句法全部是词序。词序在汉语语法里 当然很重要,如‘好人’与‘人好’,‘狗咬人’与‘人咬狗’。”

80年代以来,对语序问题更加重视。这表现在:(1)有大量的语序问题的专题研究文章。如 :陆俭明(1980)《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胡附 文炼(1984)《汉语语序研究中的几 个 问题》,屈承喜(1984)《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邵敬敏(1987)《从语序的三个平面看定语 的移位》,戴浩一(1988)《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汤廷池(1988)《关于汉语的语序类型 》,吴为章(1995)《语序重要》等。(2)句式变换的讨论也大多涉及语序。(3)关于语序问题 的专题讨论。如:在刊物上开展了关于“易位”或“移位”问题的讨论;1994年10月还举行 了有关语序问题的专题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上的一些观点可参看朱景松(1995)《关于语序 的几个问题——第五次语法学修辞学学术座谈会发言摘要》)。

从上述语序研究的简单回顾可以看出,汉语语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特别是关于 汉语句法成分的排列次序,很多论著已经总结出一些规则,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过 去 人们偏重于句法成分排列次序的研究,而在语义成分排列次序和语用成分排列次序的研究方 面还是一个空白。另外,由于理论或方法的不同,在语序研究的很多问题上还有一些不同的 观点。所以,对汉语的语序问题值得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0.3汉语语序研究中的分歧

汉语语法学界虽然普遍重视语序并在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这一问题上也有些不 同的理解或看法,主要分歧有:

(1)术语的使用和理解上的分歧

汉语语法研究者有的用术语“词序”,有的用术语“语序”。如:黎锦熙(1924)、赵元任( 1968)、屈承喜(1984)、刘涌泉(1965)等用“词序”,张世禄(1939)、文炼 胡附(1984)、 戴 浩一(1988)、汤廷池(1988)等用“语序”。也有称“词语的次序”的,如吕叔湘、朱德熙(1 952)。这种术语使用上的分歧,在一些语言学词典里也得到了反映,如《辞海·语言学分册 》(上海辞书版社,1987)和王维贤主编的《语法学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以“语序 ”为正条,以“词序”为附条;张涤华等主编《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8 8)以“词序”为正条,以“语序”为附条;黄长著等译《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上海辞书出 版社,1981)只列“词序”。由于这两个术语长期混用,所以一般人都以为词序就是语序, 语序就是词序,或者说“词序就等于语序”。

至于“词序”或“语序”的含义,人们的看法也有分歧:有的(如:赵元任,1968)认为是 词的排列次序;有的(如:《辞海·语言学分册》,1987)认为是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 短语、分句)的排列次序;有的(如:刘涌泉,1965)认为是语法结构中句法成分的排列次序 ;有的(如:张涤华等主编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认为广义的语序包括语素、词、短语、 分句等语言单位排列的位置,狭义的语序指词在语句中排列的位置;有的既指语法单位的排 列次序,也指结构成分的排列次序;有的(如:吴为章,1995)认为广义语序包括语素序、词 序、词组序、分句序、句子序、句群序、构词成分序、句法成分序等。

(2)汉语语序的固定论和灵活论的对立

在汉语语法学界,有所谓“语序固定”论。王力(1944)认为:“词序固定是中国语的大特 征。”洪笃仁(1955)也说:“汉语的词序是稳固的。”他们认为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语序灵 活,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语序比较固定。但也有“语序灵活”论。语序灵活论者认为汉 语结构成分的语序比较自由,可根据表达需要灵活变动。

这两种看法表面上是对立的,但也不是完全不相容的。如果语序没有相对的固定性,那语 序也就没有规律可言;如果语序没有灵活性,那语序在运用中就变成僵化的教条。上述两种 看法实际上着眼点不同,“语序固定”论者主要着眼于静态短语中的语序,“语序灵活”论 者主要着眼于动态句子。

(3)语序有没有“倒装”的争议

50年代展开过关于语序倒装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大多数人认为有倒装现象,但对倒装 的范围和标准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施事置于动词后、受事置于句首都是倒装;有人认为 全部词语可以毫无增减地还原的都是倒装;有的认为倒装范围不能太宽,要尽量缩小倒装句 范围。但也有不同意“倒装说”的,如:洪笃仁(1955)认为汉语的句子无论怎么变化,它的 语序是不变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吕叔湘(1979)认为:“讲到倒 装,最好不用这种说法。‘顺装’和‘倒装’,把句子成分的位置绝对化了,而一种句子成 分如果有不同的几个位置,大概都有一定的条件,合于哪个条件就出现在哪个位置上,这就 无所谓‘顺’和‘倒’了。”

(4)对某些具体语序的分析有不同的意见

讨论到某些具体的语序,也有许多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问题上:

1)关于宾语的位置问题。宾语一般在动词之后,这是普遍的看法。但在宾语能否前置的问 题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宾语不能置于动词之前;有的认为宾语不仅可以置于动 词之前,而且还可以置于主语之前(句首);有的认为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于动词之前, 但绝不能置于动词前面的主语之前(句首)。

2)关于主语的位置问题。主语一般在谓语之前,这是人们的共识。但在主语能否置于谓语 之后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主语可以置于谓语动词之后,即“倒装主语” 或称“主语后出现”;有的认为主语不能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只是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才可 以置于谓语之后。

3)关于定语的位置问题。定语一般在中心语之前,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定语 能否后置以及定语能否离开中心语而前置于动词(当定心短语作宾语时)之前的问题上,存在 着争议;有的认为定语可以后置,有的认为定语不能后置;有的认为定语可以离开中心语前 置于动词之前,有的则认为不可以。

一、语序的性质和研究语序的目的、方法

1.1语序的性质

在语法现象里,实际存在着两种序列:一种是各种语法单位的排列次序,可简称为“单位 序”。语法单位体系中的语素、词、短语、分句等分别出现在比它们更大的语法结构体里时 ,都存在着排列次序问题。另一种是语法结构体(主要指短语或句子)内部的各种结构成分的 排列次序,可简称为“成分序”。任何语法结构的结构成分(如主语和宾语的语序、施事和 受事的语序等)都存在着排列次序问题。

前面说过,汉语语法研究的有关文献中存在着“词序”和“语序”混用的情形。本文认为 词序不等于语序,应该把词序和语序严格地区别开来。可作如下的诠释:“词序”可有狭义 和广义之别,狭义的词序是指语法结构中词的排序,广义的词序是指语法结构中语素、词、 短语、分句的排序(即“单位序”或“词语的排序”);“语序”是指语法结构内部的结构成 分的排序(即“成分序”)。由于词序是语法单位(或词语)的序列,语序是结构成分的序列, 二者属于不同的层面;所以本文把“词序”和“语序”看作为两个不同的术语,表示两个不 同的语法概念。如果译成英语,“词序”可翻译为word order,“语序”可译为constituen t order。

1.2语序和词序的关系

“语序”和“词序”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1.2.1语序和词序的联系

语法结构的成分与语法单位有紧密的联系,所以语序和词序也有紧密的联系。语序和词序 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上。

第一,语法结构中的词序的变动往往会引起语序的变动,而语序的变化也必须通过词序来 表现。换句话说:语序变,词序必变;语序不同,词序也不同。例如:

我喝过这种汤了→我这种汤喝过了→这种汤我喝过了(主动宾→主宾动→宾主动)

这个例子中的词语“这种汤”在结构中的位置发生变动,即词序有变动,相应地宾语的位 置也变动。反过来说,此例宾语语序的变动是通过词序变动来实现的。

第二,有些语法现象,既可从语序角度去研究,也可从词序角度去研究。比如汉语的主宾 语问题,如果从语序角度,就得研究主语、宾语和动词之间的排列次序有什么规律;从词序 角度,就得研究某个名词置于动词前或动词后对主语和宾语的语序有什么影响。

1.2.2语序和词序的区别

语序是结构成分的序列,词序是语法单位(或词语)的序列;它们虽有联系,但有根本的区 别。具体表现在:

(1)词序不同,语序不一定不同。例如:

①狗咬猫。猫咬狗。(“狗、猫”词序不同,但语序相同:都是主动宾、施动受)

②传统语法。语法传统。(“语法、传统”词序不同,但语序相同,都是定心结构)

(2)词序变,句法结构也变。句法结构变不等于语序变。(注:有些语法论著把“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说成是“语序不同”或“变换语序”。其 实,这两句只是词序不同或词序变动而引起句法结构不同(前者为主谓结构,后者为述宾结 构),所以谈不上“语序不同”。同一结构中成分的排列次序才是语序,成分的位置变化不 改变结构才是“语序不同”或“变换语序”。)例如:

①天气好。→好天气。(“天气、好”的词序变,句法结构也变:主谓→定心)

②下雨了。→雨下了。(“下、雨”的词序变,句法结构也变:述宾→主谓)

(3)有些副词、虚词变动词序,不一定影响语序,例如:

①你是不好。是你不好。(语气副词“是”位置变化不影响此句的语序)

②他是昨天进的城。他是昨天进城的。(助词“的”位置变动不影响此句的语序)

词序是改变句子意思的手段,也是改变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手段,而且还是语用和修辞 的手段,词序的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本文主要是研究语序,所以下面我们着重讨论汉语 的语序问题(词序问题另有专文讨论)。

1.3研究语序的目的

任何句子都有语法结构,而语法结构都是通过一定的语序构建起来的;因此,研究语序的 目的就是为了描写语法结构的语序规则,以便更好地归纳和概括静态句子的基本类型和动态 句子的语序变化特点。

研究语序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在静态的语法结构里,任何语言都有一般的语序规则,如汉 语可以说“人吃饭”,但不能说“人饭吃”、“饭人吃”、“饭吃人”;二是在动态的语法 结构里,语序可以发生变化,比如汉语有下面这样的句子:

①这个人把一锅饭都吃了。 (人饭吃)

②这锅饭被那个人吃了。(饭人吃)

③这锅饭吃了十个人。 (饭吃人)

在上述句子里,抽去各种附加的完句成分,语序变成“人饭吃”、“饭人吃”、“饭吃人 ”。前者(人吃饭)是语法结构的静态的一般规则,后者(人饭吃、饭人吃、饭吃人)是在话语 中的具体句里根据表达需要而随宜采用的动态的变化规则。这两者都很重要:懂得一种语言 语序的静态的一般规则,可以造出核心句(也称“基础句”);懂得一种语言的动态的语序变 化规则,可以造出适应不同语用目的的衍生句(也称“派生句”)或变式句(关于核心句、衍 生句和变式句,详见本文“6.句子的常规语序和非常规语序”)。

就汉语来说,语序和句子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确定和区分句型、句模和句类的重要 手段之一,所以研究语序也是为了更好地描写和说明句子的类型。(注:句型、句模和句类,可参看范晓《句模、句型和句类》,《语法研究和探索》(7),商务 印书馆,1995年;还可参看范晓主编《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版社,1998年。)如下面实例的语序变化 都涉及句子类型:

①a我看过这本书了。(句型:主动宾,句模:施动受,句类:施事主题叙述句)

b我这本书看过了。(句型:主宾动,句模:施受动,句类:施事主题叙述句)

c这本书我看过了。(句型:宾主动,句模:受施动,句类:受事主题叙述句)

②a十个人吃了一锅饭。(句型:主动宾,句模:施动受,句类:施事主题叙述句)

b一锅饭吃了十个人。(句型:主动宾,句模:受动施,句类:受事主题供使句)

③a主席团坐在台上。(句型:主动宾,句模:施动处,句类:施事主题叙述句)

b主席团在台上座着。(句型:主状动,句模:施处动,句类:施事主题叙述句)

c台上坐着主席团。(句型:状动宾,句模:处动施,句类:处所主题描记句)

1.4研究语序的方法

要使语序研究不走弯路,所取得的结果比较科学,就得讲究研究语序的方法。研究语序的 方法,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要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

研究语法要区别语法的三个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所以就得区别三种 不同的语法成分,即句法成分、语义成分和语用成分,相应地也就要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 即句法语序(句法成分的次序,如主语和谓语的次序、定语和中心语的次序等)、语义语序( 语义成分的次序,如施事和受事的次序、领事和属事的次序等)、语用语序(语用成分的次序 ,如主题和述题的次序)。但在过去,人们往往只说句法语序(如主在谓前、宾在动后等等) ,而忽略了语义语序和语用语序;或者三种语序不加区别,混在一起;因而很多问题就说不 清楚。例如:“台上坐着主席团”,以往有人认为是“主语后出现”,这是把语义成分的移 位 和句法成分的移位混为一谈了。

虽然现在有不少学者主张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三种语序,但如何理解这三种语序也还有 不同的意见。例如下面的句子:

①你看我。→我看你。

②客人来了。→来了客人。

③你哥哥来了吗?→来了吗,你哥哥?

有人认为:①是语义语序的变化,②是句法语序的变化,③是语用语序的变化。这种看法 值得商榷。我们认为:“你看我”和“我看你”这两句,语义成分的排序都是“施动受”, 所以语义语序没有变化;如果一定要说什么变化,那是句子的具体意思(施事和受事所指的 具体的人)有变化,因为作施事和受事的具体词的排序颠倒了。关于“客人来了”和“来了 客人”这两句,它们句法结构不同(主谓、述宾),谈不上“语序不同”,而是词序不同或词 序变动引起句法结构的变化。严格地说,只有相同结构的成分排序有变化才是语序变化。至 于“你哥哥来了吗”和“来了吗,你哥哥”这两句,它们主要是句法语序发生变化,即主谓 结构内部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了(主谓→谓主);虽然这种变化跟语用有一定关系。

(2)要区别静态语序和动态语序

静态语序是指在静态语法结构(包括静态短语和静态孤立句的语法结构)中归纳概括出来的 语序,静态语法结构中的句法语序、语义语序和语用语序是相对固定的,其语序规则具有一 般性、普遍性。动态语序是指在动态语法结构(动态语境句的语法结构)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语 序,这种语序要根据语用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其结构成分的排序有的跟静态语序一致,有的 不一致。所以,研究语序既要总结静态语序的一般规则,又要总结动态语序的变化规则。

(3)要区别倒装移位和非倒装移位

句子中语序发生变化,意味着成分的位置要移动,所以一般称作移位。成分的移位有两种 情形:一种是“倒装移位”(也称“易位”),另一种是“非倒装移位”。

倒装移位是同一句子类型内部成分的语序变易,所以成分倒装后句型不变。倒装移位构成 的句子是变式句(也称“易位句”)。例如:

①怎么啦,他?

②永远过去了,那种困难的日子。

上述句子跟“他怎么啦”、“那种困难的日子永远过去了”相比,虽然语序变了(变成谓语 在主语之前),但句型不变(仍是主谓句)。

非倒装移位是一般性的移位,这种移位可改变句子类型,SVO(“主动宾”、“施动受”)中 的O(宾语或受事)移位,可形成SOV(“主宾动”、“施受动”)、OSV(“宾主动”、“受施动 ”)等句子类型。非倒装移位形成的句子是核心句衍生出来的常用句式,不应看作变式句。

(4)要区别个例和类型

研究语序,还应区别个例的语序研究和类型的语序研究。

所谓个例语序研究,就是要研究一些具体的语法结构体实例的语序,即具体的短语或具体 的句子中的语法成分的排序,即对具体个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这种个例都是由具体的词语组 成的,例如:

①我饭吃过了。

②饭我吃过了。

按照静态的一般的语序规则,宾语应在动词之后,“我吃饭”不能说成“我饭吃”或“饭 我吃”。但这两个实例中动词“吃”后没有宾语,“饭”移到了动词之前甚至句首。分析这 两例中的“饭”是不是宾语,不同的语法体系会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这个 “饭”仍是宾语,是宾语移位,属语序问题;另一种认为这个“饭”是主语,属词序变动, 那就不是语序问题。

所谓类型语序研究,就是要研究抽象的语法结构体的语序。类型是对大量的实例通过类聚 抽象后才能得到的,类型中的词语是可以用同类词语替换的,如在“新衣服”、“好天气” 、“高水平”、“木头房子”等一系列具体短语实例中,可得到一个抽象的结构类型,即“ 定语+中心语”结构;又如在“我看书”、“你唱歌”、“他跳舞”等一系列具体短语实例 中,可得到一个抽象的结构类型,即SVO(主动宾、施动受)结构。结构抽象类型的语序研究 ,目的是寻找一种语言的语序的基本排序的规则,汉语的定语在其中心语之前的规则和主语 在动词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的规则,就是在研究了同类实例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

个例研究和类型研究有密切的关系。个例的研究是类型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类型的规则是 在大量个例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抽象得到的。可以说,没有个例研究,也就不可能有类型的规 则。反之,对各种结构类型的语序规则研靠好了,自然也可指导具体个例的研究。

二、句法语序

2.1汉语的句法语序

句法语序是指句法平面的语序,即短语或句子的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的排列次序。不同语 言的句法语序是有差异的,如以动词和宾语的语序来说,日语、韩语是OV式,汉语是VO式; 又如汉语的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而俄语有两种位置:形容词性一致性定语在中心语之前 ,名词性非一致性定语在中心语之后;汉语的状语一般在中心语之前,英语的状语通常后置 ,等等。汉语句法成分的排列次序是:

在静态短语里: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语(由谓词性词语,即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充当) 在前,宾语(或补语)在后;修饰语(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在动态句子里:一般与短语相同,但可突破静态短语的规则,如主语有时可出现在谓语之 后,宾语常可出现在动词之前,补语有时也可出现在动词之前,定语、状语有时可出现在它 们的中心语之后,等等。

下面各节将具体分析汉语的句法成分的次序。

2.2主语和谓语的语序

(1)静态短语里主语和谓语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主语和谓语的语序规则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种排列次序是固定的,不 可随意颠倒位置。如果变动语序颠倒位置,就会产生两种情形:

1)改变句法结构,甚至改变意思。例如:

①“天气好”说成“好天气”,就由主谓结构变为定心结构。

②“他想”说成“想他”,就由主谓结构变为述宾结构,而且意思也变了。

2)意义不通,不能成立。例如:

①“鸡叫”不能说成“叫鸡”。

②“他休息”不能说成“休息他”。

(2)动态具体句里主语和谓语的语序

动态具体句里主语和谓语的语序的一般规则跟静态短语里主语和谓语的语序规则是一致的 ,也是主语在谓语之前(这是常式主谓句)。但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突破这一般的规则,有 些主语可出现在谓语之后(这是变式主谓句)。例如:

①多么清新啊,这早晨的空气! (是“这早晨的空气多么清新啊!”的倒装)

②几点了,现在? (是“现在几点了?”的倒装)

③怎么了,老爷子?(是“老爷子怎么了?”的倒装)

主语倒装主要是为了突出新信息。在具体话语里,突出新信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或表 示惊叹,如例①;或说话急促,如例②;或情绪紧张,如例③中的前半句。这类句子的形式 特点是:主谓间有停顿,句末多用叹号或问号。

2.3述语和宾语的语序

述语通常是由动词充当的,所以通常也可说动词和宾语的语序。

(1)静态短语里动词和宾语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动词和宾语的语序规则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种排列次序是固定的,不 可随意颠倒位置。如果变动语序颠倒位置,就会产生两种情形:

1)意义不通,不能成立。例如:

①“读书”说成“书读”,不能成立。

②“踢足球”说成“足球踢”,不能成立。

2)改变了句法结构和意思。例如:

①“想他”(动宾结构)说成“他想”(主谓结构),既改变了结构,也改变了意思。

②“笑他”(动宾结构)说成“他笑”(主谓结构),即改变了结构,也改变了意思。

(2)动态的具体句里动词和宾语的语序

在动态的具体句里,宾语常置于动词之后,但根据表达的需要,宾语也可以出现在动词之 前(或直接在动词之前,或在动词前的主语之前,即句首)。宾语前置于动词之前有两种情形 :

1)句法的强制性决定宾语必须出现在动词之前或句首。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A.宾语本身是疑问代词充当的,或者是“疑问代词+名词”作定语,后边有“也、都”等相 呼应。例如:

他什么都不懂。/我哪儿都不去。/他什么事都不知道。

B.宾语前边有“一”,后边有否定词(“不”或“没有”)构成“…也(都)不(没有)…”格 式。例如:

他一个人都不认识。/他一句话也不说。/一句话他都没说。

C.宾语表多数,后有范围副词“都”的句子。例如:

这些问题都研究过了。/这里的人他都认识。

D.某些对称格式的句子(宾语后一般有“也”或“都”)。例如:

她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身体要垮的。/他大事也管,小事也管,样样事都要管。

E.某些形式动词(进行、加以等)构成的句子。例如:

这个问题我们正在进行讨论。/这件事你们必须加以解决。

上述句子中动词前的宾语在指称性上有其特点:或者是定指(所指对象为语境中某一特定的 事物),如C、E实例中的宾语;或者是任指(也称“遍指”,所指对象为任何事物),如A或B 实例中的宾语;或者是通指(所指对象为整个一类事物),如D实例中的宾语。这种前置宾语 不能移到动词之后。

2)语用表达的需要决定宾语有条件出现在动词之前或句首。常见的有以下一些:

A.急于说出和凸显的新信息。例如:

①他会帮助你的,我相信。

②这全为的是我,我知道。

③今天不会再地震了,估计。

B.宾语主题化。例如:

①你送来的东西,我已经收到了。

②这事阿Q后来才知道。

③我这本书读过了,那本书还没读呢。

这种句子的句法语序是变动了还是没有变动,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这类句子中原 来作宾语的名词置于动词前都成了主语;有的认为这类句子中原来作宾语的名词置于动词前 句法成分不变,仍是宾语;有的认为宾语变更位置只能在谓语范围之内,即可以移到动词之 前,但不能置于句首。本文认为宾语可以置于动词之前,也可以置于句首(在主语之前)。这 种前置宾语或者是急于说出和凸显的新信息,如A实例中的宾语;或者是主题化的需要,即 宾语所表示的是旧信息,当然放在句首作主题比较合适,如B实例中的宾语。这种前置宾语 可以移到动词之后。

C.用介词(“把、连、对”等)提前。例如:

①我把这本书读了两遍。

②他连这个数学题都不会做。

③你对这件事不了解。

用介词提前,或凸显处置的对象,或凸显强调的事物。这类宾语提前,原宾语成了介词的 宾语,介宾短语整个作状语。

值得注意的是,在动态句里,由于语用表达的需要,宾语有时还可置于动词后的附加成分 之后。例如:

①我已经跟他说过三次了,这件事。

②你通知了没有,明天开会?

③他说过吗,这句话?

这种句子的特点是:宾语表示旧信息,为了突出新信息,而将宾语置于句末,让它对传递 的新信息起追补的作用。

2.4述语和补语的语序

(1)静态短语里述语和补语的排列次序

静态短语里述语和补语的排列次序是:述语在前,补语在后。这种次序是固定的,不可随 意颠倒位置。如果颠倒位置,会产生两种情形:

1)意义不通,不能成立。例如:

①“吃饱”不能说成“饱吃”。

②“走一趟”不能说成“一趟走”。

2)虽然颠倒后能成立,但句法结构变了,有的甚至意思也变了。例如:

①“说错”、“吃多”是述补结构,而“错说”、“多吃”是状心结构。

②“跑下去”(述补结构)说成“下去跑”(连动结构),句法结构变,意思也变。

(2)动态句里述语和补语的排列次序

动态句里述语和补语的排列次序一般也是述语在前,补语在后。但为了凸显动作的动量, 动 量补语有时也可置于述语之前。例如:

①一次说不明白,就说两次。 (单独说“一次说”不成立)

②一趟去解决不了,就去两趟。(单独说“一趟去”不成立)

如果述语后既有补语,又有宾语,这就涉及述语后补语和宾语的语序问题。汉语中补语和 宾语的次序,也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大体是:

1)结果补语和宾语排序的一般规则是:补语在宾语之前。例如:

吃饱饭/打败敌人。

2)趋向补语和宾语排序的一般规则是:

A.单纯趋向动词作补语时,补语在宾语之前。例如:

走来一个人/拿出一本书。

B.复合趋向动词作补语时,有三种情形:

a.宾语在补语之后。例如:

走出来一个人/拿出来许多钱。

b.宾语在补语之前。例如:

走了一个人出来/拿了许多钱出来。

c.复合趋向动词分化为两个补语,宾语置于两个补语之间。例如:

走出一个人来/拿出许多钱来。

3)动量补语和宾语排序的一般规则是:

A.代词作宾语时,补语在宾语之后。例如:

打他一顿/看他一眼/帮过他三次。

B.名词作宾语时,位置相对自由。例如:

去了一趟北京去了北京一趟。

2.5定语和它的中心语的语序

(1)静态短语里定语和它的中心语的排列次序

静态短语里定语和它的中心语的排列次序是:定语在前,定语所修饰或限制的中心语在后 。这种排列次序是固定的,不可随意颠倒位置。如果变动语序,就会产生两种情形:

1)意思不通,不能成立。例如:

①“木头房子”,不能说成“房子木头”。

②“女孩子”,不能说成“孩子女”。

2)改变了句法结构或意思。例如:

①“黄头发”(定心结构)说成“头发黄”(主谓结构),改变了结构。

②“玻璃窗”说成“窗玻璃”,结构未变(都是定心结构),但改变了意思。

(2)动态句里定语和它的中心语的排列次序

动态句里定语和它的中心语的排列次序,一般和静态短语里定语和它的中心语的排列次序 是一致的。但由于语用表达的某种需要,定语有时有后置的情形。例如:

①他们曾经和党内的机会主义倾向作斗争,右的和左的。

②这是煤气费账单,301室的。

③他买了肉1斤、鱼2斤、青菜3斤。

定语后置或是起追补作用(补充追加说明),如例①②;或是起列举作用,如例③。后置定 语一般轻读。

此外,动态句里还有定语主题化的情形,即定语置于句首作句子的主题。比较以下的例句( ③是定语主题化):

①墙壁上贴满了红的、绿的、黄的标语。(定语在中心语之前)

②墙壁上贴满了标语,红的、绿的、黄的。 (定语在中心语之后)

③红的、绿的、黄的,墙壁上贴满了标语。 (定语特提于句首作主题)

2.6状语和它的中心语的语序

(1)静态短语里状语和它的中心语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状语和它的中心语的语序规则是:状语在前,状语所修饰或限制的中心语在后 。这种排列次序是固定的,不可随意颠倒位置。如果颠倒位置,就会产生两种情形:

1)意思不通,不能成立。例如:

①“刚来”不能说成“来刚”。

②“忽然爆炸”不能说成“爆炸忽然”。

2)改变了句法结构。例如:

①“错说”是状心结构,说成“说错”就成了述补结构。

②“认真学习”是状心结构,说成“学习认真”就成了“主谓结构”。

(2)动态句里状语和它的中心语的语序

动态句里状语和它的中心语的语序规则是:一般规则跟静态短语中的规则一致,即状语在 它的中心语之前。但根据语用表达的需要,有些状语可突破一般规则,出现在它的中心语之 后 。例如:

①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君子,为自己。

②她走过去了,轻轻地、轻轻地。

③他回来了,也许。

有些状语甚至可以离开动词,出现在句首,即出现在句子的主语之前。例如:

①静悄悄地,她走过来了。

②也许他看过这个电影了。

③院子里,他种上了一棵桂花树。

④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敌人。

状语前置也是语用表达的需要,主要的原因是:或是强调突出动作的情状或语气,如例① ②;或是状语主题化,如例③④。

2.7并列语的语序

(1)静态短语里并列语之间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并列语之间的语序规则是:如果并列语在意义上是对等的或并行的,一般可变 动语序,例如:

①桌子和椅子椅子和桌子

②中国和美国美国和中国

但有些不能随意变动,主要有两种情形:

1)并列语的语序已经形成习惯的。例如:

①油盐酱醋→*盐油酱醋→*酱盐油醋→*醋酱油盐→*酱油盐醋

②笔墨纸砚→*纸笔墨砚→*墨纸砚笔→*砚墨纸笔→*纸墨砚笔

2)并列语的语序反映了逻辑顺序(包括先后、主次等)的。例如:

①春夏秋冬→*冬夏春秋→*秋春冬夏→*冬秋夏春→*夏冬秋春

②恢复和发展→*发展和恢复 (2)动态句里并列语之间的语序规则是:如果并列语在意义上是对等的或并行的,并且在话 语中并不强调逻辑顺序(包括先后、主次等)的,就可变动语序;反之,则不可变动语序。比 较下面两句: ①李老师和他的学生都来了。→*他的学生和李老师都来了。(不可变动语序)

②老师和学生都来了。→学生和老师都来了。(可变动语序)

2.8句法语序和句型的关系

句法语序和句型的确定有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决定句型,其中非倒装移位的语序变动是影 响句型的语序变动,如SVO、SOV、OSV便是。比较以下几句:

①我读过这《红楼梦》了。(“主—动—宾”句型)

②我《红楼梦》读过了。(“主—宾—动”句型)

③《红楼梦》我读过了。(“宾—主—动”句型)

上述三个句子里宾语“《红楼梦》”的位置不一样,导致了句型不一样。但倒装移位(如主 语移到谓语之后、状语或定语移到中心语之后等)是同一句型内部成分的语序变动,它没改 变 句子的基本格局,因此不影响句型。

标签:;  ;  ;  ;  ;  

论汉语的语序(1)_定语后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