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优化分析论文_薛福明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2

摘要:以某工程项目为例,从周期比、偏心率、地震倾覆力矩三个方面对不同的剪力墙布置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优化。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获得最优的结构布置方案。

关键字:框架—剪力墙结构;周期比;偏心率;地震倾覆力矩

框剪结构因继承了框架与剪力墙的各自优点,既实现了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高层办公建筑中得以广泛使用。其中剪力墙的布置的数量及空间位置尤为重要,剪力墙数量过多,结构刚度过大,导致自振周期偏小,地震效应偏大,作为二道防线的框架部分需做相应调整,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浪费,而且也会对建筑空间灵活性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

《高规》规定: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业主对建筑立面及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框-剪结构的剪力墙布置受到极大的限制,只能在不断地调合过程中,尽可能满足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本次讨论的综合办公楼概况如下:地下一层,地上19层(含3层裙房,塔楼偏置),结构高度80.950m,标准层层高 5.100m及3.900m。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 II类。

1、结构设计基本控制目标

经初步分析,结构体系存在以下情况:①扭转不规则;②塔楼收进,且收进尺寸大于25%;③塔楼平面中楼梯间、电梯偏置,结构存在偏心布置,不仅要控制主塔楼偏心率,还要适当控制主楼与裙房偏心率;④南侧X向剪力墙的布置过长,对下部裙房空间和建筑立面的影响较大。

为避免结构体系出现严重不规则(超限

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考虑优先控制主塔楼的偏置问题,并将偏心率控制在15%以内。

在此基础上,在同等设计条件下,采用PKPM软件从周期比、偏心率、倾覆力矩等三方面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具体结构布置方案如下:

方案1:沿南侧角柱设置X向剪力墙(墙长3.8m),南侧中柱设置Y向剪力墙。具体布置见图2.1。

2、不同剪力墙布置方案对比分析

2.1 周期比控制:

经计算,三种布置方案的计算结果如下:

此外,上述三种布置方案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分别如下:

方案1:1/1011 (X向),1/1103(Y向);

方案2:1/1003 (X向),1/1019(Y向);

方案3:1/922 (X向),1/1019(Y向)。

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1/800,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周期比:方案1:0.832;方案2:0.823;方案3:0.794;T3/T1均不大于0.85,均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2 偏心率对比

从上表中可知,三种方案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在10%~50%之间,属典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综上,方案1整体刚度较好,能较好的解决偏心率问题。但Y向墙体较为分散,特别是南侧Y向墙体对下部裙房空间的使用上存在较大的限制;且南侧X向墙体较长,对立面影响较大。

方案2:结构中部设置的X向一字墙,抗震性能差,其整体刚度与方案一相差较小,但X向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明显增大近10%,说明中部设置的X向一字墙对结构抗震性能提高有限,另该布置方案还存在 Y向偏心率偏大问题。

方案3:在保留南侧X向剪力墙、删除南侧Y向剪力墙的前提下,集中布置剪力墙,同时进一步优化南侧X向剪力墙墙厚与墙长。虽其刚度略小于方案1与方案2,但该布置方案在各项指标上均得到较好的控制,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底部裙房大空间和减少立面影响。

3、结论

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和实际工程要求出发,通过优化剪力墙的位置与数量,提出不同的剪力墙布置方案,并通过PKPM建模分析比较。本次对比分析,直接反映了剪力墙数量、位置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重要性。

此外,在满足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应权衡各项指标,进而选择最优的结构布置方案,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业主需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世华.新编高层建筑结构[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158-181

[2] 卿科.剪力墙数量和空间位置对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薛福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某工程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优化分析论文_薛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