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问题及中国应对策略论文_于锦祥

“逆全球化”问题及中国应对策略论文_于锦祥

(中共天长市委党校,239300)

摘要:“逆全球化”对世界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挑战,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有责任厘清“逆全球化”的成因,以“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良方,与其他支持全球化的国家一道,为构建参与更平等、发展更包容、成果更共享、政治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化贡献出中国智慧。

关键词:“逆全球化”;全球化;中国;“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球化加速发展。冷战的结束为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经济全球化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由此,经济全球化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彼此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逆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在一些国家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事件等,日益暴露了全球化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发生“逆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受益不平衡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仅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之间,也表现在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一、不同视角下“逆全球化”的原因分析

从政治视角看,国与国之间最根本、最核心的关系是利益关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协调全球治理过程伴随着国家权力的让渡,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这些问题越来越凸显,从而引起民众反弹,使得政治整体趋向保守、经济整体趋于内向。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很多国家内部社会矛盾加剧,民众的反全球化情绪加深,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一些国家政府的“逆全球化”政策和行动,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英国脱欧和美国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一些西方国家曾经是自由贸易倡导者,现在却走上了限制贸易的保守道路,给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和世界总体格局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从经济视角看,全球资本的流动带来的就业问题和贫富差距是逆全球化的重要触发因素。一方面,技术革新导致工作机会减少。从历史的发展情况看来,全球化大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同时也意味着同样产量需要的劳动力更少。跨境贸易和投资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但各国的比较优势差异很大,造成各国经济的不均衡。由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布局和全球生产、外包体系的建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导致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部门的失业人数增加,这促使他们成为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并进而推动了其政府的“逆全球化”举措。另一方面,资本拥有者和劳动者的回报差距不断拉大。在资本与劳动者的博弈中,资本拥有者借助全球化资本取得了完全的优势,从而造成资本在财富分配中的话语权空前提高,全球范围的贫富悬殊被持续拉大。这种贫富差距不仅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突出表现在发达国家内部。这造成了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劳动者的强力反抗,他们开始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寻找解决出路,于是借助西方的民主竞选体系,一些“民粹主义”候选人当选执政,从而带来了一场场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制。他们试图通过调整国内的生产关系来缓解“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矛盾,但从资本逐利的本质来看,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差距不会因此而改变。

从文化视角看,经济全球化带来频繁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各文化的沟通,但全球化的趋势也不可避免对各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很多具有特色的手工艺、民族特色在消失,有的渐趋消亡。由于文化的特性各异,为保护本民族文化而进行反全球化的现象也在世界各国出现。尤其是近年来,全球化带给一些国家的负面经济影响,使它们在文化心理上更加排斥全球化,从而加剧了“逆全球化”现象。

二、“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当前,“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首先是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使得一些国家开始动摇自由贸易的理念,它们意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本国经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无力,需求不振使得自由贸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从而导致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其次是极端政治倾向加重。此次“逆全球化”具有明显的由政府或政治人物开启并主导的特征,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资本自由流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制。WTO多哈回合谈判受阻、英国通过“脱欧”公投,美国推行“美国优先”战略甚至退出《巴黎协定》等,都是极端政治倾向加重的表现。

最后是民族主义抬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西方国家民众要求实行排外主义的经济社会政策,民族主义势力抬头。这次重新抬头的民族主义与欧美右翼民粹主义有所结合,形成了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以欧洲为例,近年来欧洲经济长期低迷,加上欧债危机的爆发和移民问题的凸现,欧洲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难题,为极右翼势力的成长提供了土壤。

三、新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将不可阻挡

美国曾经是全球化的引领者、推动者,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全球化进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积极参与WTO活动,促进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的实施,大力开展国际经济外交,推动双边及区域经贸合作、科技合作,等等。其目的在于以技术和资本的全面优势,通过在国际上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促进资本、商品和服务的跨国流动,从而实现全球资源的重组。当时,美国大力推进全球化是希望其能为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带来的收益不平衡问题也逐渐凸显。为了抵消全球化的不利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采取“逆全球化”措施,给全球化带来了诸多挑战。但是,“逆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的终结,也难以阻碍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各国联系的不断增强,必然会推动全球化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新全球化浪潮的出现不可阻挡。纵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推动着生产力加速向前发展,并加深着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特别是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客观上加速突破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促进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同时,各国之间已经形成紧密相联的依存关系,这使得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在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时会有所顾虑。当前国际社会也存在众多“逆全球化”的反对者,比如以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部分跨国公司。

四、中国应对“逆全球化”的策略

全球化虽然局部受阻,但全局仍在发展,这是不可阻挡的客观规律,它体现了人类的需要,符合人类长远利益,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有责任、也有能力坚持全球化立场,与其他支持全球化的国家一道共同推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在发展理念层面,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理念,努力建设超越国家、阶层和社会制度的全人类共商共建共享的美好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国提出的指导全球未来发展的创新理念,具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它既坚持对本国利益的追求,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既谋求本国发展,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一理念的提出将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统一起来,可以说是中国在全球治理理念层面的一次伟大创新。它正确反映了当今世界全球化基础上的人类命运的一致性,也是当对前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分配不公和全球无效治理的有力纠正。

在实践举措层面,进一步提倡和实施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及便利化。中国明确反对一些国家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要求减少不利于贸易自由的制度和障碍,加强国际间高水平自贸区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措施。同时,中国将在“全球公共产品”提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新型国际合作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提供新的思想、选择、路径和方案。例如,中国倡导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仅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全球性公共产品,也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务实合作,加强规则的制定与对接,形成照顾各方利益的柔性联动机制,优化全球化治理方式,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中国还通过推动WTO现代化改革,完善多边贸易体制运行机制,参加构建地区性多边贸易体系等措施,推进建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在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基础上,促进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环境营造层面,重点做好非政府间领域尤其是全球智库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中国智库需要建立起全球多边贸易机制的民间论坛,同时建立公开、透明、公众参与度较高的贸易政策顾问委员会体系,加强国际智库合作,建立圆桌会议、午餐会等交流机制,推动各国智库信息交流与知识分享。

近年来,中国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推动的全球化意味着参与更平等、发展更包容、成果更共享,意味着全球治理体系更加优化、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中指出,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和现象的出现,是全球化发展波浪式前进过程中的一部分。中国将继续高举全球化发展旗帜,坚决拥护全球化的发展道路,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以实际行动来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而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丛日云.西方文明的困境[J].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1期

[2]约翰·伊肯伯里.自由主义利维坦:美利坚世界秩序的

起源、危机和转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1页

[3]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中的秩序研究[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11-20页

[4]毛维准.英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选择:三角建构、规则

追踪与秩序助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5]Robert·Reich.拯救资本主义[M].1.中信出版社.2004,

第35页

[6]吴宇、吴志成.全球化的深化与民粹主义的复兴[J].国

际政治研究.2017年第1期

[7]蔡拓.被误解的全球化与异军突起的民粹主义[J].国际

政治研究.2017年第1期

[8]汪晖等:《新周期:逆全球化、智能浪潮与大流动时代》,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年

[9]丰子义等:《全球化的理论与实践———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论文作者:于锦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逆全球化”问题及中国应对策略论文_于锦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