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看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论文_杜爱芬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看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论文_杜爱芬

(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 重庆 408200)

【摘要】心血管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所有器官从发生到发展。其临床症状可能是急性或慢性。急性过程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需要紧急治疗。慢性进程也是急性的。虽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有许多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心内科研究的热点和热点。本文以心血管常见病高血压病为例,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26-02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的降低和疾病本身的复杂性,老年人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在传统西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心血管病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重视,但其具体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高血压概述

高血压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主要讨论高血压。在中国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血压的稳定,防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高血压有许多靶器官,但脑和心脏最危险的两个靶器官是血管病变。由于高血压的长期影响,大脑血管引起脑血管瘤。一旦血压急剧上升,就会导致血管瘤破裂并危及生命。对于心脏的血管,高血压会长期导致血管内斑块的形成,引起冠心病[1]。

2.治疗方法

2.1 西医治疗方法

现在,对高血压首要有五大种医治药物。其遵从的规则是依照病人的本身特点来拟定医治计划,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必要时可以联合β受体阻滞剂。临床要求根据患者的本身状况,以及高血压有无引起相关并发症来拟定用药计划,而且根据血压控制的状况来调整用药的剂量及计划。由于现在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对其也首要是对症医治。高血压是一种缓慢疾病,用药物医治也只是减缓其关于血管的危害,然后推迟其并发症的产生与发展。

2.2 中医医治办法

中医在医治高血压方面首要是考究“平肝活血、扶正祛邪”。近年来,有许多研讨都是关于中药在医治高血压方面所获得的作用。其间有许多中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例如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六味地黄汤、归脾汤等具有下降血压的作用。还有许多中药在下降血压的一起还具有下降血脂的作用,例如天麻钩藤饮、二仙汤、六味地黄汤、长生降压液、磁石五草汤、芩连温胆汤、黄连解毒汤、养血清脑颗粒、复方七芍降压片、珍菊降压片、水蛭土元粉、远菊二天散、复方黄瓜藤片、杜仲降压片、松龄血脉康、参麦注射液等。但是仅用中药来降血压也有限制性,其间最为良好的缺陷就是各种汤剂起作用缓慢,而且要达到医治剂量所需求的汤剂量许多,会加重患者的血液循环负荷[2]。

2.3 中西医结合医治办法

现在,中西医结合医治高血压的办法,首要是在西医医治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来调度。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医治高血压比单纯用西医医治的作用要好。比方孙兆等的研讨中可以得出上述结论。在他的研讨中,关于高血压构成脑出血的患者,在原有的西医医治基础上加用中药医治,急性期口服活血涤痰汤。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医治脑出血显着优于单纯惯例西药医治,作用一定,值得推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中西医结合医治心血管疾病的思路

3.1 遵从中西医结合的循证医学形式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其遵从的是辨证医治。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其在医学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运用循证医学来辅导中医用药和医治,是现代中医发展的首要形式。西医的发展一向考究的就是有据可依。所以,当把中西医结合用来医治疾病时,应该先树立一个中西医结合的循证医学形式。在医治疾病时有必要遵从这种形式。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现在比较热门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将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与西医好的东西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医学发展方向。

3.2 医治中,注重“个”与“共”的结合

在心血管疾病中,尽管疾病类型有所不同,但是其所有疾病的临床体现具有许多共性。因而,在医治心血管疾病时考究医治疾病的共性,即关于不同心血管疾病,体现相同的都是以相同的计划进行医治。这就是所谓的“共”。而关于不同的心血管疾病,其具有自己特有的临床体现,这时就有必要针对其特性医治。而中西医结合医治心血管疾病就是将“特性”与“共性”医治相结合来医治心血管疾病[3]。

3.3 从复方-有效组分-靶向医治的变换入手

现在,有关于中西医结合医治某种疾病的切当作用的研讨还是很限制。特别是中医首要讲求的经历医治,许多方剂都是学习老中医的经历而来。许多复方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彼此作用等问题都没有清晰。因而其用于临床中会遭到许多人的质疑。而且进一步对这种药物进行研讨也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此外,中医对人体的结构剖析与西医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关于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医治心血管疾病,应该在传统的办法上进行创新。近年来,靶向医治是西医的研讨要点与热门,这也是将来医治疾病的一个很好的方向。假如将靶向医治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来研讨的话,将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可以将中医的利益与西医相结合,在进步药物的医治作用的一起削减西药的不良反应。

3.4 中医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探究

中医学以为,脏腑功用失调,则气血津液运转妨碍。假如脾胃机能下降,则水谷精微变为浊脂,进入血液而使血脂升高;浊脂越积越多,不得清化而变为血中之痰浊。血液在人体内是通过血脉传输活动到机体各个部位,当脏腑的功用失调时,正常的活动能力遭到损坏,血流运转不畅,会呈现瘀滞。痰瘀互结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中风、胸痹、真心痛、发呆等诸病。因而,中医学上,挑选活血化瘀、祛痰降脂、补气行血等药物作为首选。在组方中,三七运用率较高,其性味甘微苦,药性温文,具有着良好的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成效。有研讨发现,三七有效成分能显着升高血清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下降内皮素(ET)、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活性水平,拮抗血小板粘附、集合和血栓构成,保护动脉壁和扩张血管[4]。组方中还会增加丹参、川芎、西红花、蒲黄、牡丹皮、桃仁、姜黄等成分,具有一定活血化瘀的作用,多种药材配伍运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医治成效。中医学更多的采纳辨证医治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设定特性化医治办法,采纳更具针对性的医治方法,提高医治作用。若将西药与中医组方彼此结合,那么就更能起到独具优势的医治作用。

4.结论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医治可以改进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作用,对改进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可冀,张敏州,霍勇.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04):389-395.

[2]李艳红,张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研究现状及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06):66-69.

[3]邹襄谷,陈国通,陈比特,林秀明,陈永忠.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关注老年血管钙化与骨质疏松关系[J].福建中医药,2013,58(03):47-48.

[4]刘玥,张京春,史大卓,陈可冀.波动性高血压与血小板活化及其中西医结合干预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07):869-872.

论文作者:杜爱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看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论文_杜爱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