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对心理行为干预改善成人正畸治疗患者牙科焦虑和社交焦虑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于2013年7月—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方式进行干预。对实验组患者则需要应用心理行为干预进行有效的护理。并使用改良柯式牙科焦虑量表以及社交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的临床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的患者的有效干预发现,首次进行正畸治疗时,其牙科焦虑量表评分为:实验组10.25±3.51,对照组12.46±3.68。出现焦虑的人数比例为:实验组10.6%,对照组25.3%。经过干预治疗1年后,社交焦虑量表评分为:实验组35.16±10.12。对照组59.36±9.45。社交焦虑发生率为:实验组20.05%,对照组30.9%。其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年的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评分都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但是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过程,容易发生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而在牙科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其焦虑症状,应该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行为干预;成人正畸治疗;牙科焦虑;社交焦虑;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088-02
牙科焦虑症也就是牙科畏惧症,较多的患者在牙科诊治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害怕、焦虑以及紧张的不良情绪。其在诊治过程的行为的敏感性较高且耐受性比较低,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依从性不断降低,就会导致其出现躲避以及拒绝治疗的行为发生。而有调查表明,在成年正畸患者中,有10%以上的患者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牙科焦虑症状。而社交恐惧则表现为在和人在交往过程中,出现了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多种社交不适应的情绪体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次研究则主要对心理行为干预治疗正畸治疗中的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于2013年7月—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全部患者中,男性患者为45例,女性患者为55例。年龄在18~28岁之间,平均为(23.8±2.3)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其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均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首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知识教育和干预。具体为在进行检查之前,要对患者进行一般的正畸知识教育,使其对牙科椅、口镜、探针以及矫正器和正畸原理充分的学习,同时使其能够对正畸的治疗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进行充分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还需要应用心理行为干预。首先,在每次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的倾听患者的问题,并有效的解答患者的疑惑。其次,还需要在进行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这样也能够使患者缓解其紧张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此外,在术中操作时,则需要通过呼吸松弛训练,使患者能够对于深漫呼吸进行充分的感受。再者,还需要进行术后交流,重点了解患者焦虑情绪的变化。如果发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应对不良等问题,要能够及时的进行指导帮助。而在治疗结束后,还要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于一般畏惧的患者,要求其注意休息,并且可以通过音乐和艺术训练等使其焦虑的程度得到降低。对于中、重度焦虑患者则需要通过艺术训练、呼吸训练以及体育健身等,使其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还可以要求其坚持进行规律的深呼吸练习,从而缓解戴矫治器和口腔的不适应感所产生的焦虑反应。
对患者的社交焦虑问题进行有效干预。很多患者由于其牙列不齐,影响美观等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人更加害怕戴上矫治器后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议论,更加影响美观,从而影响正常的社交和交往,就会产生社交焦虑症。对此进行干预,则需要通过对其进行面容认知教育,使其自信心得到增强,并消除其羞耻感以及紧张的不良心理。还要加大社交技巧的培养力度,使其了解和他人对视以及注视的心理,从而使其能够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1.3 观察指标
使用改良柯式牙科焦虑量表以及社交焦虑量表对患者的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进行评定。分数越高,则证明患者的焦虑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当P<0.05的情况下,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患者的有效干预发现,首次进行正畸治疗时,其牙科焦虑量表评分为:实验组10.25±3.51,对照组12.46±3.68。出现焦虑的人数比例为:实验组10.6%,对照组25.3%。经过干预治疗1年后,社交焦虑量表评分为:实验组35.16±10.12。对照组59.36±9.45。社交焦虑发生率为:实验组20.05%,对照组30.9%。其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年的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评分都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但是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相关报道表明,成人牙科患者有85%以上的人存在着轻度的牙科畏惧症,其中男性为80.82%,女性为91.52%。同时由于牙科焦虑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情境特定性,患者焦虑的产生主要是在牙科治疗环境中所产生的情境焦虑,一旦离开治疗环境,其焦虑情绪则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而社交焦虑障碍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在我国范围内对其研究还不够深入,社会对其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导致此病发生后,容易形成终生疾病。而由于正畸治疗主要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操作,或拔牙或安装矫治器,患者会承受较大的痛苦,同时会对其进食、发音以及睡眠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在戴矫治器后,患者刷牙不便,就不能够保持口腔的卫生,同时由于正畸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就会对疗效产生不信任感,并产生厌倦以及抵触的情况。临床研究还表明,大多数的成人患者认为戴矫治器对其面部的美观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畏惧进行社交。这样是导致患者社交焦虑形成以及中断治疗的主要因素。
而通过心理行为干预的措施,则能够在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使其对正畸治疗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认识,并通过认知教育和行为放松训练等,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避免患者产生严重的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现象,证明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而在本次研究中,经过一年的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评分都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但是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成人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过程,容易发生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而在牙科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其焦虑症状,应该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宪玉,胡钦才,张福国.心理行为干预对成人牙科畏惧症患者情绪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01:29-31.
[2]郑衍亮,张作记.心理行为干预对成人正畸治疗患者牙科焦虑和社交焦虑的作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05:515-518.
[3]吴丽英.心理干预对成人龋病患者牙科焦虑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2,05:392-393.
论文作者:巢华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焦虑论文; 患者论文; 牙科论文; 社交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论文; 正畸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