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的危机管理意识就是未雨绸缪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前进行预测和研判,从而使得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顺利施工。将危机管理意识引入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不仅是客观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工程项目安全顺利高质量完成。
关键词:危机管理;意识;施工;建议;
风险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所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与此同时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涉及到项目建设的整个周期。所谓的危机管理意识就是未雨绸缪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前进行预测和研判,从而使得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顺利施工。危机管理意识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风险,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自然环境风险
由于很多工程项目的建设常常在空地、新地甚至是人烟稀少的荒地,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北方地区少雨干旱,且地质情况相对较好。虽然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影响因素较为单一,但是受到气温的影响较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规定每年的11月1日至次年的2月份为冬季施工季节,而此时间段由于气温较低若工期不紧,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大多工程项目便停止施工。相较于南方,工程项目受寒流影响的较少,但是却受雨季的影响。再如洪水、地震、火灾、海啸等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都是有影响的,正是这些不确定的自然因素使得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着一定的风险。
2、社会风险
就目前而言,工程建设属于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由于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大不仅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而且还会受到国家政策动向的影响。因此,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敏感的政治意识,能够以前瞻性的目光来管理工程项目。在房地产事业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对于国内而言最常见的社会风险就是旧城和棚户区的拆迁改造问题,正是由于拆迁、征地的经济补偿标准和政策存在着较大的变动,因此也导致了许多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延长工期,使得施工单位成本投入超出预算,降低了工程的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3、施工技术风险
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无论是难是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安全、质量等风险隐患,而造成这些风险隐患的根源在于施工技术存在着风险。特别是现如今建筑施工材料在日益创新,施工工艺和工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而新材料、新工法的使用对整个工程项目而就必定存在着较大安全、质量风险,因此必须对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有清晰的认知,才能对工程施工所用的材料、技术有效的把握。
4、合同风险
工程合同是连系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唯一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因此对于合同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于施工招投标的合同文件项目的管理者必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综合考虑,不仅要从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考虑工程的费用、工期及建设效果,科学合理的选择工程项目的计价形式,尤其是对于工程量比较大的项目,要对计价变化的范围及幅度有明确的约定,以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另外对于合同条款的设定还要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全面的研究合同的每一项条款,将工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合理的分配到最适且承担责任的一方,最大限度的发挥各方的积极性。
二、危机管理意识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建议
1、重视危机管理意识的作用
如同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一般,建筑工程项目也没有绝对相同的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论施工安全管理还是施工质量管理,都是结合以往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正在建设或是即将建设的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而这恰恰是危机管理意识的体现。正所谓“生于忧患,而生于安乐”,因此危机管理意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必须被重起来,随着精细化操作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危机管理意识也要不断的扩大宣传和教育,让参与施工的每一个层级的人员都树立起危机意识,才能对项目各项技术准备和工序了如指掌才能对项目有较强的立体层次感,对工序工种的安排才能合理科学,因此对于项目层次的划分必须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特别是交叉施工的时间安排要尽可能准确合理,在不延误工期的前提下,确定各工种的介入时间,才能使现场的施工质量得以有效的控制。
2、健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危机管理意识的树立和应用最终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将客观抽象的概念反映出来。之所以制定和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就是要以强制性的手段和措施来规范处在工程项目每个施工环节上人员的行为,通过制度化的措施从细节上来把控施工的各个环节。其实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全就是对风险的更深层次、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例如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文明施工措等都是“以小见大”从细节处入手,对可预见的风险进地防控,因此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恰恰就是危机管理意识的具体体现。但是健全的施工管理制不等于危机管理意识的树立。要想让参与施工的人员真正树立起危机管理意识还需要加大制度落实的力度,即对人员要进行责任分工,通过层层细化责任到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螺丝钉”精神,以时刻准备者的态度去应用项目施工中所出现的风险隐患。
3、强化施工风险防范措施
为了能够高效有应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危机和风险就必须要强化相关的防范措施。在安全方面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和实际情况进行危源和风险点的梳理,特别是要注意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如规范穿戴安全帽、安全带就是对安全风险的具体防范;在质量方面,可以通过对设计施工图进行先期细审,结合施工中的难点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提前交底,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缺陷或返工现象;在进度方面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结合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的安排,如在天气条件较适宜施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延长上班时间来加快施工进度,以便在恶劣天气来临之时即便是停工也仍然不会影响施工的整体施工进度。
4、引入工程保险机制
正是因为风险的存在,所以工程保险也随之出现,工程保险就如同人身保险一样,其中包含有很多的项目和类别。就目前而言,各大保险公司的工程保险体系都较为完善,但是在实际投保的时候,却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建设单位或是施工单位进行投保,主要原因是工程项目的投保额度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就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造成了经济负担。保险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可抗或是不可抗力引起的损失,对于工程项目而言由于造价巨大,而且项目的建设又受到地震、海啸等诸多不确定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如果工程项目一旦发生灾害性事故仅仅依靠项目各参建单位来承担损失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要强化对工程保险知识的宣传,让工程建设各层级人员对保险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另外要积极宣传工程保险的相关制度,改变人们对工程保险的“缴费”观,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工程保险不仅仅是“缴费”,而是防范风险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建设的一项重要保证措施。
虽然建设工程项目发展到今天各方面的风险控制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但是由于工程建设属于高危作业行业,因此将危机管理意识引入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就变得势在必行,不仅是客观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而又全面的进行风险控制,有利于工程项目安全顺利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由贵峰.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全面腐蚀控制,2016,30(06).
[2]林结锋.浅谈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07).
[3]陈明兄.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浅谈[J].城市建筑,2012(17).
[4]潘智慧.微探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7(21).
论文作者:甘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工程项目论文; 风险论文; 意识论文; 危机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