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安城镇卫生院 山东济南 2504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的研究分析,来全面提高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治疗的质量。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西医治疗方面进行处理,而观察组则采用中医“和法”进行临床治疗,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何种消化内科常见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恰当运用中医“和法”进行处理能够具备理想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胃炎、功能能够性肠胃病以及肝硬化中,这种中医“和法”的运用更是能够发挥出极强的作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运用。
关键词:中医“和法”;消化内科;临床应用
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的临床治疗中是否能够发挥出较为理想的临床研究价值效果,这也正是本文想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所在,下面我就将临床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分布在31岁到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7±8.92)岁,其中胃炎患者26例,功能性肠胃病患者54例,肝硬化患者20例;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分布在29岁到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2±9.01)岁,其中胃炎患者24例,功能性肠胃病患者55例,肝硬化患者21例。从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类型上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备比较意义。
1.2 方法
本研究中,对照组主要采用西医治疗方面进行处理,而观察组则采用中医“和法”进行临床治疗,针对其不同的消化内科疾病类型,其具体的处理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对于胃炎患者,对照组主要就是采用口服硫糖铝片以及西咪替丁片的方式进行治疗,硫糖铝片一般为每天口服2次,每次1片,西咪替丁片则为每天口服3次,每次1片;而观察组患者则为服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处理,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可以在汤剂中进行有效调整,比如对于胃寒患者,可以在汤药中添加砂仁或者是吴茱萸,而对于胃气患者则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君子堂进行临床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功能性肠胃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普唑仑片的方法进行处理,每天服用一片,口服时注意温水送服;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并且结合其不同的其它体征特点进行适当修正,比如对于脾肾阳虚患者则应该增加四神丸的使用,而对于肝旺克脾者则应该采用痛泻方进行临床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口服抗电解质紊乱以及利尿剂的相关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并且同时严格控制患者的盐摄入量;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柴胡疏肝散加金铃子散进行临床处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如果存在血瘀患者,则应该加服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辅助其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胃炎患者以及功能性肠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其显效评价均为临床观察症状完全消失,并且采用胃镜进行检查也未发现明显异常状况,有效则为临床症状以及胃镜检查下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和改进,病变程度明显减轻,无效则为临床症状以及胃镜检查结果都不存在明显改善,甚至还存在一些个体出现了明显恶化的问题。对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来看,其显效主要是指患者体内腹水明显消失,并且也没有出现各类并发症问题,有效则是指腹水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是其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减轻效果,各类并发症问题也能够得到较好治愈,患者正常恢复,无效则是指患者的身体状况没有出现明显改变,症状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主要结果分析是针对总有效率进行对比,总有效率的计算为(有效患者数量+显效患者数量)/总患者数量,所得结果表明: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为,对照组26例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5.38%,观察组24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5.83%,卡方分析结果在0.05水平显著,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性。功能性肠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为,对照组54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70.37%,观察组55例患者中显效4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6.36%,卡方分析结果在0.05水平显著,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为,对照组20例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21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5.24%,卡方分析结果在0.05水平显著,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性。
3.讨论
“和法”是中医中的治疗原则之一,主要通过疏通身体脉络、改善机体循环、改善气血阴虚、表里失和、外邪入侵及腑脏气虚等病理,“和法”不同于其他针对性治疗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的温养之法,其注重“和解”与“调和”[1]。《金匾要略》中就阐述了心肝血虚、心肺阴虚导致胃肠不适,与《伤寒论》中的观点一致。宋元时期,中医学对胃肠疾病的认知逐渐形成以五脏并重的认知体系,《普济本事方》认为肝功能异常对胃肠功能具有重要影响。金朝四大名医之首的张从正认为胃肠疾病主要是由于外邪入侵引起了气血失调,从而造成了胃肠疾病。明清时期,中医学对胃肠就疾病的认识不但日趋加深同时还有了许多新发现,例如《景岳全书》认为胃肠功能障碍也可导致头痛,拓展了胃肠疾病形成机制的理论范畴[2]。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恰当运用中医“和法”进行处理能够具备理想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胃炎、功能能够性肠胃病以及肝硬化中,这种中医“和法”的运用更是能够发挥出极强的作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练天生. 试析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09):169-171.
[2]孟令刚. 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3):97.
论文作者:箔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论文; 肝硬化论文; 胃炎论文; 和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8期论文;